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31 17:14:16
◎ 當ChatGPT的風刮到非洲,會掀起什么樣的風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與多位非洲當地的AI創業項目負責人聊了聊。
每經記者 李孟林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大巴車穿過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市區,在老舊二手車的車流中緩慢前行,不時有小販向堵車中的司機兜售小商品和零食。市郊的環形路口中央裸露著沙土,有牧民趕著羊群吃草。出了市區上高速,約莫半個小時,大巴來到了一片開闊地帶。在大西洋潮濕海風的滋養下,草木郁郁蔥蔥,而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阿卜杜·迪烏夫國際會展中心,就坐落在這片尚待進一步開發的“開發區”。
會展中心內人們討論的話題——時下最火爆的生成式AI——和周遭環境頗有格格不入之感:AI正在飛速迭代,但離非洲似乎仍然很遙遠。
10月28日,“AI教父”杰弗里·辛頓表示,科技公司計劃在18個月內將AI大模型的計算規模擴大100倍,為此他和約書亞·本吉奧、姚期智三名圖靈獎得主聯合發文,呼吁管控AI快速進步的風險。“若被正確和公正地應用,先進的 AI 可以為人類解決長久以來的問題,如疾病、貧困和環境問題……AI也可能會固化甚至加劇全球的不平等,”他們在文中警告稱。
正是帶著同樣的期望和擔憂,今年10月蓋茨基金會將2023年大挑戰(Grand Challenges)年會的舉辦地點選在了非洲最西端的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重點關注生成式AI對全球健康和發展議題的助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邀參加了為期三天的活動,和多個受蓋茨基金會資助的AI項目負責人、科技產業領袖交流,聆聽專家的圓桌討論,整體感受是潛力很大,挑戰不小。然而,正如比爾·蓋茨和不少非洲領導人反復說的那樣,非洲在新冠疫情時未能及時獲得疫苗,這樣的事情不應該再重演。在大模型起飛之初就讓中低收入地區參與進來,對于公平利用AI技術至關重要。
“你能相信嗎,馬里教育體系講授的語言,99%的人都不會在生活中使用,”說起自己開發非洲本土語言教材的初衷,邁克爾·利文撒爾(Michael Leventhal)感嘆道。
馬里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1960年獨立之后,法語仍然是教育和官方體系的語言,而本地人說的班巴拉語,則是一門書寫體系尚未完全規范化的弱勢語言。近10年前,在硅谷工作多年的美國人利文撒爾來馬里短期“支教”,被這里缺乏教育資源的狀況觸動,最終扎下根來,把推動班巴拉語的教學為人生新志向。
技術出身的利文撒爾曾在芯片巨頭美光工作過,對前沿科技并不陌生。三個月前,在獲得了蓋茨基金會10萬美元的資助后,他迅速行動起來,探索如何把生成式AI運用在教育上。
利文撒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班巴拉語教學的一大痛點是閱讀材料的匱乏,生成式AI在這一塊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他的團隊用英語或法語往GPT-4輸入故事的想法“種子”,讓它來填充內容,然后再把故事翻譯成班巴拉語。隨后,他們用Stable Diffusion的文字生成圖片技術,給故事配上生動的配圖,這樣就做出了一本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
“我很喜歡讀中國的《紅樓夢》,所以我就問ChatGPT,這本書里面有什么會是非洲兒童感興趣的情節?然后從那個點出發,發展出一整個故事,”利文撒爾對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僅在3個月時間里利文撒爾的團隊已經做出了60本書。他表示:“這些事情并不是說人類做不來,但是AI把效率提高了50倍。要知道,世界銀行資助的非洲語言童書項目,一年也才能編寫20本。”
這些故事書已經在不少社區中心和學校試用,孩子們都很喜歡。近期馬里的國家語言政策委員會開會,商討改善該國65%的文盲率問題,已經表示要從利文撒爾這里訂購50萬本故事書做教材。
同利文撒爾的項目一樣,還有近50個來自中低收入國家的AI項目分別獲得了10萬美元的資助,涉及醫療、教育、農業和普惠金融等領域。不少項目的負責人在交流過程中對記者表示,AI大模型能節省人力物力投入、降低滿足需求場景的技術門檻,這對資源緊缺的地區而言至關重要。
坦桑尼亞索科因農業大學的助理講師蒂歐弗里達·馬金加(Theofrida Maginga)原本在研究利用物聯網(IoT)技術監控玉米疾病的早期征兆。現在,她的團隊利用ChatGPT技術開發了聊天機器人,能夠及時向文化水平不高的小農戶提供玉米疾病的診斷意見和解決方案。對于靠玉米掙到一半收入的當地農民而言,這些指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重要的是,這個工具可以直接在類似微信的Whatsapp里面使用,只需加個好友就行,不用單獨安裝應用,而且能用當地的斯瓦西里語語音輸入和輸出。“用最簡單的方式幫助農民決策,這是我們一直的目標。農民覺得我們的技術很親切,希望這能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馬金加對記者表示。
南非健康基金會的斯科特·馬奧尼(Scott Mahoney)看重的則是大模型處理大量文本的能力。每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醫學研究協會以及各國的衛生部門都會發布大量的臨床醫療證據,需要靠人力分析才能形成臨床指導建議,這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
“高收入國家有很多付費的臨床指南,但訂閱費要250美元到500美元一年,相當于(發展中國家)醫護人員一年工資的5%到10%,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馬奧尼表示。“另一方面,從臨床證據的出現到其實際應用于臨床實踐,大概需要10到17年的時間,加速這一進程可能會改變很多病人的命運。”
馬奧尼所在的團隊希望用GPT-4和微軟云Azure的機器學習平臺去提煉出這些文件里的實用建議,給醫護人員做決策參考。目前,他們已經就180多頁的WHO文件做了試驗,發現機器得出的結果和專業編輯團隊的重合率可以達90%,顯示出這一路徑的潛力。
在2022年11月ChatGPT橫空出世之后不久,《時代》雜志的一則新聞報道將世人的目光引向了遠在非洲的肯尼亞。據報道,OpenAI在這里雇傭了外包的數據標注人員,員工的低薪、工作時長和精神壓力引發不少批評。
實際上,肯尼亞的科技創業氛圍在整個非洲位于前列,首都內羅畢的科創產業區甚至有“大草原硅谷”(Silicon Savannah)名聲。大模型的爆發讓當地創業圈子看到了遠不止外包審核的產業機會。
“肯尼亞是通往非洲的重要門戶,人口結構年輕,開發者社區規模很大,而且還在快速增長。大模型帶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可能根本性地改變很多商業策略。”非洲移動支付應用M-Pesa的金融科技負責人朱麗安娜·羅蒂奇(Juliana Rotich)對記者表示。
羅蒂奇是肯尼亞科技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她聯合創立的災情信息開源軟件Ushahidi已經被新西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采用。在內羅畢,她聯合發起了孵化空間iHub,成為當地創業者的基地。
同樣來自內羅畢的托尼·恩東古(Tonee Ndungu)也是一名創業“老兵”,創立過孵化中心,還是教育科技公司的Kytabu的創始人。和一眾受資助項目相比,他的項目要成熟得多:在已有的K-12教育軟件里引入ChatGPT,為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輔導。
“內羅畢的每個創業公司都在看大模型帶來的機會。不管你是做健康產業,還是教育、保險,都需要個人化的服務,而AI能提供更快、更便宜的個人化服務,這真是一個分水嶺時刻,”恩東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恩東古看來,肯尼亞人一直很推崇技術,而且肯尼亞的智能手機滲透率已經非常高,市場爆發的潛力已經具備,而大模型降低了很多功能開發上的門檻,這正是肯尼亞科創企業急需的。
就在恩東古來大挑戰年會的前幾天,亞馬遜云科技(AWS)在內羅畢開設了新的辦公室。肯尼亞2022年通過了數據保護法律,對本國公民的數據存儲在海外做了嚴格限制。“有了AWS,創業者可以合法地收集數據了,再加上開源大模型,我們可以做很多本地化的改進。”恩東古表示。
來自南非的卡羅琳·戈瓦森(Caroline Govathson)的工作重點是HIV防治。她的團隊用大模型開發了一個HIV感染風險評估應用,希望既能解決醫生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能讓潛在感染者放心咨詢。
“我看到了AI巨大的潛力,來參會的人也都這么說,但是還有很多進一步的工作要做。”她對記者表示。
的確,雖然與會者洋溢著對AI大模型的樂觀情緒,但畢竟從項目征集到大挑戰年會的現場展示交流只過去了三個月,很多項目還處于驗證概念或試運行階段,而不少難點和痛點已經暴露了出來。
首當其沖的是大模型在跨文化應用上帶來的本地化不足的問題,畢竟互聯網上的語料還是以英語等強勢語言為主,來自中低收入國家的小語言視角相當匱乏,AI生成的內容常常與本地文化格格不入,甚至帶有冒犯性。
編撰班巴拉語教材的利文撒爾對這一點體會頗深,比如他想要ChatGPT寫一個關于非洲的故事,系統給出的內容卻更像是歐洲人寫的幻想小說,是外國人想象中的非洲,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戈瓦森同樣表示,不少非洲人的文字輸入能力有限,對智能設備的熟悉程度不高,只能依賴于語音的輸入和輸出。要確保咨詢內容的準確性,如何讓模型更加熟悉本地的俚語就是一個必須要處理的問題。
此外,雖說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能替代很多人力,但要真正用好還是要頗費一番功夫,對使用者的技能要求很高。
“我寫了一輩子的代碼,我可以說寫Prompt(提示語)比寫代碼還難。你首先要理解這個系統的原理,還要熟悉馬里文化,懂得語言學知識和教學法。普通人拿ChatGPT來玩可以很有樂趣,但是要得到高質量的結果,還是需要專家,”利文撒爾表示。
恩東古的教育軟件不是單純引入ChatGPT,而是需要拿自己的題庫做訓練和微調,這就在智力和算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力資源是一大挑戰。開發產品的難度很高,我們不得不到歐洲去招聘人才,”恩東古表示,“另一方面,兒童學習的內容必須確保準確,要杜絕‘幻覺’的出現。因此我們的項目需要進行測試,而每跑一次測試的價格高達4000美元,這很貴。”
南非的馬奧尼則持樂觀心態,相信快速迭代的AI技術能夠解決掉很多問題:“當然,大模型還有很多局限,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大模型發展的現實情況。三個月前的困難,到今天可能已經完全消失了,這可能是通過模型的微調,或者提高應用程序接口的響應速度。”
或許正是看到了各個項目反映的困難,大挑戰年會期間,比爾·蓋茨宣布蓋茨基金會將投入3000萬美元,支持非洲建立一個AI平臺,給非洲科學家和創業人士提供技術和運營上的支持,比如數據存儲方面的支持。此外,這些資金還將幫助有潛力的項目進入下一階段。
“我們很幸運得到了(第一輪的)資助,我們工作很努力。即使沒有進一步資助,這些AI生成的教材也能使用很長時間了,甚至永遠被人閱讀。”利文撒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蓋茨基金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