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23強影之路》之市場:國產片成為票房主力軍 新影人力量崛起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4 00:27:45

◎《2023強影之路》顯示,電影行業的投資、供給、消費的各個環節都逐漸恢復,其中下沉市場恢復度最高,功不可沒,如今下沉市場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每經記者 宋美璐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春節檔票房67.7億元,達春節檔歷史第二;暑期檔超200億創暑期檔票房新高;國慶檔放映場次刷新中國影史國慶檔場次數紀錄……

2023年的中國電影如同沉睡的巨人被喚醒,票房表現卓越的同時佳片不斷,《滿江紅》《流浪地球2》《封神》等國產片扛起大旗,成為主力軍。

而由每日經濟新聞和萬達電影聯合出品的電影產業白皮書《2023強影之路》也連續第七年如約而至。《2023強影之路》于11月3日,在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隆重發布。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沈文海,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劉學東(聞達),萬達電影執行總裁陳洪濤一同上臺,聯合發布了《2023強影之路》。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2023強影之路》顯示,電影行業的投資、供給、消費的各個環節都逐漸恢復,其中下沉市場恢復度最高,功不可沒,如今下沉市場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影投、供給、消費全產業鏈提升

2023年是復蘇之年,蟄伏已久的電影行業終于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從數據上看,總票房截至10月10日累計大盤478.5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273.0億元,同比增長75.3%;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0.2%,為同期影史第三。

總票房提升反映的是消費端熱情高漲,觀眾重新走進電影院,電影再次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觀影場次、人次和票價都在恢復。其中觀影場次10129萬場,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2.8%;觀影人次11.3億,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9.5%;平均票價穩步提升至42.5元。

消費端的表現也傳遞到了上游,《2023強影之路》數據顯示,從影院數量上看,2023年截至10月,新開影院數量660家,預計全年和2022年相差不大,但閉店數量預計為500-600家,相比2022年的833家有一定回落。

在制作端,影片數量也在穩步回升,根據國家電影局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截至2023年8月,全國共備案立項1843部影片,較去年同期增長29.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9.9%。截至10月10日,共上映368部影片,影片供給數量同比增長40.5%;較2019年同期減少22部,已經恢復良好供給。

再追溯到投資端來看,萬達依然保持行業絕對領先地位,而且雖然體量最大,但票房恢復度依然排名靠前。上海星軼由于2019-2023年新開店較多,總量恢復度最高,同時由于存量都是2016-2018年新開店,增長性較強,所以存量恢復度也最高;大地由于2019-2023年閉店影城較多,總量恢復度43%,低于存量恢復度76%。(存量是指剔除2019年1月1日-2023年10月10日期間新開、閉店的影城,只考慮2019年之前開業,而且在2019年和2023年都一直正常營業的影城。)

國產片成為票房主力軍

曾經靠下沉市場獲勝的《前任3》續作《前任4:英年早婚》在國慶檔再續佳績,以6.19億元成為國慶檔第二名;在抖音上火爆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擲》成為暑期檔票房TOP2,突破30億大關;《封神》則通過路演、直接做客小楊哥直播間賣票……

2023年短視頻成為新的宣發渠道,這也為電影在下沉市場找到新增量,片方也開始重視下沉市場的運營。

從數據上看,2023年越是下沉市場,票房恢復度越高,縣級市縣城市場總量恢復度105%,存量恢復度83%;一線總量恢復度只有79%,存量恢復度73%。2023年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票房占比較過去四年降低3-5個百分點,三線及以下城市票房占比則持續增長,接近五成,縣級市縣城票房占比增長顯著。

七大區域總量以及存量,都是西北票房恢復度最高,相對經濟較好的華南最低。

這一方面是影片的影響,最直觀的體現是下沉度低的進口片占比下降,下沉度高的國產片占比提高。

截至10月10日,國產片票房占比達83.7%,較2019年全年提升20個百分點。年票房前十由國產片包攬,且前十影片均產生映后票房逆跌的現象。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擲》聚焦女性、婚姻、賭博、詐騙等社會熱點話題,觀眾與影片產生共鳴,形成社交屬性、不斷發酵,最終助力影片實現破圈傳播。

但像此前的進口片表現則比較冷靜,即便是大IP如《速度與激情》《變形金剛》《碟中諜 7:致命清算》《蟻人》等系列的最新續作,票房都明顯不及前作。截至10月10日,《速度與激情10》暫位居進口片票冠,取得票房9.8億的成績,雖然在進口片中表現略勝一籌,但較2021年《速度與激情9》的13.9億票房紀錄仍有很大差距。《變形金剛》IP在國內有著一定的受眾基礎,過去該系列在市場非常受歡迎,但《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最終票房6.6億,較前作《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15.5億成績相比相差甚遠。

調查顯示,國內觀眾對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視聽大片有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故事老套、缺乏情感共鳴是進口片不再受歡迎的最主要原因,過度消費IP情懷成為觀影阻礙。

另一方面和市場供給的檔期化有關,片方擠占熱門檔期也讓觀眾觀影習慣向檔期集中。而下沉城市節假日效應更強,因此節假日票房占比提高將直接影響下沉市場票房占比。

截至10月10日,檔期累計票房產出323.9億,票占67.7%,較2019年同期提升7個百分點;全年內重要檔期中,春節檔的票房高達67.7億元,位列歷史第二;暑期檔票房206.1億,表現強勢,創下歷史新高;國慶檔相對比較平穩,票房產出27.3億,處于歷史第四高水平。 

張藝謀再獲市場認可,新影人力量正在崛起

盡管每部影片都期待能夠在熱門檔期獲得大爆,但從今年的市場情況來看,影片的二八效應愈發明顯。票房集中頭部影片,腰部貢獻力量減弱。

截至10月10日,今年票房過億影片數量54部,恢復至2019年同期過億影片數量(66部)的81.8%;其中10億以上頭部片數量10部,穩定輸出大盤五成以上票房;今年5-10億量級影片數量15部,票房占比24.3%,為近五年最高,主要原因是今年進口片票房號召力下降,暫未有成績過10億的影片,競爭力較強的進口片《速度與激情10》《鈴芽之旅》《灌籃高手》等均落在5-10億區間;1-5億量級影片數量29部,票房占比15.4%,貢獻力量持續減弱;1億以下影片票房占比僅為5.3%,小體量影片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值得注意的是,頭部影片中,有不少電影新力量。

《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均出自新導演之手,票房突破30億,說明知名導演監制+新導演的模式正在發揮影響力。兩部電影的監制分別是寧浩和陳思誠,兩位本身就是作品叫好又叫座、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商業片導演。當監制時又深度參與劇本創作,把控影片質量,由此才獲得成功。

此外,曾經不被市場認可的流量明星逐漸在電影中發揮力量,流量明星+實力派演員搭配的模式進一步發展,2023年除了易烊千璽外,朱一龍、張藝興、王一博等流量明星,演技、市場號召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后生可畏的同時,前輩們也沒有停止腳步,張藝謀憑借《堅如磐石》拿下國慶檔票房第一,再獲市場認可。

自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票房2.5億)開啟國產商業片時代,到2012年新導演徐崢的《泰囧》問鼎國產片年度冠軍,十年之間,國產片冠軍基本都屬于張藝謀、馮小剛、周星馳、姜文等老一代導演作品。

自2012年開始,徐崢、寧浩、陳思誠、韓寒、賈玲等一批新導演開始崛起,老一代導演作品基本不再占據國產片票房前列。在2016年導演《長城》5年之后,2021年張藝謀的《懸崖之上》再度突破10億票房,2023年《滿江紅》更是有望問鼎2023年票房冠軍,再次證明了老一代導演的功力。

“電影的競爭、市場份額的較量,歸根到底是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是電影人才的較量。”中宣部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在長春“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的發言中表示,“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的重擔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歷史性地落在了年輕一代電影人的肩上。新力量不再是為生存而戰,而是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力量”。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票房 電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