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4 00:29:53
◎影視公司的AI策略都有什么特點?智能化生產技術將讓影視鏈條上的公司發生了哪些變化?《2023強影之路》白皮書為你解答。
每經記者 杜蔚 每經編輯 文多
2023年ChatGPT熱浪席卷而來,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影視行業也掀起了一輪輪AI熱潮。影視公司的AI策略都有什么特點?智能化生產技術將讓影視鏈條上的公司發生了哪些變化?
為引導行業在變革中尋找新的機遇,電影產業白皮書《強影之路》如約而至,該IP已延續七年。《2023強影之路》由每日經濟新聞和萬達電影聯合出品,11月3日在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5G數智新時代元宇宙發展論壇”上隆重發布。這是“強影之路”IP第四次在金雞獎發布,也是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第三次作為獨家特約合作伙伴,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11月3日,《2023強影之路》在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5G數智新時代元宇宙發展論壇”上隆重發布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沈文海,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劉學東(聞達),萬達電影執行總裁陳洪濤一同上臺,聯合發布了《2023強影之路》。
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劉學東(聞達)介紹《2023強影之路》內容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2023強影之路》白皮書顯示,AI重置影人創作,內容生產從制作變為智作。當AI填補了技術的溝渠后,AGI(智能化生產)的魔盒有望被徹底打開。
AI能幫電影寫劇本、剪視頻、做特效……當內容供給發生變異后,行業玩家最為敏感。
《2023強影之路》顯示,光線傳媒率先將AI應用在動畫電影,預計制作周期效率提升30%;博納影業緊跟技術腳步,在古裝動作電影《傳說》中利用AI技術還原年輕的成龍飾演的古代將軍征戰沙場的戰爭場面;上海電影用IP連接AI,打開電影產業天花板;華策影視積極自研“影視劇本智能創作系統”等大模型項目。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想想40年前,我們最瘋狂的想象也無法與今天相比。”曾在微軟、新聞集團、萬達等擔任高管的高群耀,不僅駐守過好萊塢,還見證了近年IT、傳媒、互聯網的融合。在他看來,技術發展到今天,“特別是AI的出現,對電影行業的沖擊,幾乎是一點空隙都沒有,像發大水一樣直接沖進來”。
AIGC的技術革新讓影視作品朝著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據《2023強影之路》,閱文集團的漫改效率提升20%,翻譯成本降至1%;光線傳媒的動畫電影則提高了30%的制作效率。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從“文生圖”到“Al孫燕姿”等大批虛擬藝人的到來,助力AI產業的應用加速落地。
《2023強影之路》指出,影視公司在虛擬人探索方面,各有特色。歡瑞世紀為熱門劇《蓮花樓》打造的數字人李蓮花等,被首次應用于影視劇集宣發;芒果超媒為節目《全員加速中2023》打造數字孿生,希望將觀眾帶入元宇宙;中國移動咪咕以電影《749局》中演員王俊凱飾演的少年馬山為開發藍本,創造了“馬山數智人”。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為何影視公司都在熱情擁抱科技?一覽科技CEO羅江春認為,相比此前元宇宙等概念,AIGC的出現讓AI離落地更近,技術也更扎實。“AI不是今年才有的,大模型也不是今年才有的,今年的革命性爆發是因為底座邏輯發生了變化,像之前的AlphaGo都不是深層次的,不能像人一樣快速適應變化。AIGC讓你看到真正的東西了,適應力超強。”
高群耀則指出,今年各大影視公司均對AIGC表達出濃厚興趣的背后,“將重置影視創作,促使電影產業從傳統制作跨越到科技智作階段”。
技術變革不僅推動影視內容創新,也成了當前愛優騰芒等視頻平臺的新變量。
你與百度合作,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探索AIGC技術在內容搜索、小說創作等業務領域的應用;我就去自研AIGC賦能內容創作,從生產端、內容端等方面探索業務模式的創新……愛優騰芒等視頻平臺已然意識到,要提高自身盈利能力,除了繼續精細化運營、深耕會員經濟外,還得借助AI等新技術,拓展更多視頻內容的商業化空間。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據《2023強影之路》,愛奇藝通過AI來輔助劇本評估,提速經典老片修復;阿里大文娛將技術化、數字化、智能化視為影視工業化的三駕馬車;騰訊視頻把科技作為平臺的基礎能力;背靠芒果超媒的芒果TV則從內容到藝人再到平臺“全員加速”科技轉型。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阿里大文娛CTO鄭勇認為,相比工業、醫療、科學,生成式AI在文娛行業率先落地并融入了生產,“生成式AI正在顛覆數字娛樂行業,整個內容行業也將迎來巨變”。
羅江春介紹,目前在影視產業鏈上,AI在編劇和創意圖片方面應用較廣。“劇本方面,人工極限一天也就是1萬字,但AI可能5分鐘就能寫完。創意圖更是高效,有了故事大綱,原來需要2周才能產出的畫面,用AI幾分鐘就可以,還能不斷生成、嘗試。”
參與影視宣發、制作的短視頻平臺也不甘示弱,抖音、快手均研發了大模型,分別為AI對話產品“豆包”和“快手AI對話”。
英特爾Habana labs中國區總經理于明揚表示,大模型對影視內容制作的最大助力是,“我們可以用更高效手段生成內容,而且這種內容的生成不僅僅局限于很小的范圍,它的內容生成已從最早的原創到了內容的渲染、加工,以及內容傳播、保護,還包括我們未來對于內容更廣泛的思考”。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AI等高科技,在給影視產業帶來無限機遇和想象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陣痛和挑戰。高群耀、羅江春等業內人士指出,AI恐會造成內容情感表達缺失、創作能力受限、演員失業等風險,也會導致編劇罷工、人才流失等問題。
《2023強影之路》顯示,多數影視公司在今年上半年AI聲量較大,但下半年無相關動作,落地案例更是稀少。對此,一位從業者指出,科技熱潮中,很多上市公司有借此炒作股價的可能,但“落地案例少也和影視本身制作周期長有關”。
當高科技助力影視內容的生產更加便捷后,好作品可能會被大量稀釋。高群耀表示,今天冒出了AI,“內容生產不再是‘你’‘我’,AIGC將生產出更加豐富、多元且有的放矢的內容。所以我們整個內容生產,成了PGC+UGC+AIGC,這將導致我們的內容多得像海洋一樣,那么這個時候,創作者還能否鶴立雞群?”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科技顛覆的不只是內容創作,電影放映端——影院也將遭遇“陣痛”。“傳統實體影院會面臨巨大壓力,如座位利用率下降等問題。”高群耀表示,過去人們在影院觀看電影,如今可以在手機、電視或VR/AR
設備上進行消費。“傳統的電影院模式將不再適應現代消費者的需求,觀眾已經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觀看電影,并以個人喜好為主導。”
不論怎樣的高科技注入影視,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競爭和比拼。
圖片來源:《2023強影之路》
高群耀認為,這對國內影視公司、影人來講,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因為好萊塢傳統商業大片的高光時刻已成為歷史,在新技術的變革下,電影產業的商業模式和內容形態都會被顛覆。從業者不用悲觀,只是不能再套著原來的模式看明天,環境變了、工具變了,我們得應變。”高群耀說。
羅江春稱,目前影視公司使用AI更多的是在嘗鮮,“現在缺乏優秀的‘killer AI’”。但他建議影視公司一定要用,“這種產品越用越好,因為AI最需要的是數據反饋,你告訴我什么是好的。現在100家中可能有99家覺得不行,但總會有一家去做,那這一家可能3年~5年以后就會很厲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