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7 14:05:30
◎政策變化是許多經濟體面對的挑戰。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將進一步提高兩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加快服務業開放,推動雙邊經貿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升級之后的中新自由貿易協定通過提供更親商、自由和透明的規則來改善企業的市場準入,將加強雙邊在貿易和投資、綠色和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全面創新合作。
每經記者 舒冬妮 每經編輯 梁梟
11月6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上海舉行,展會中,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也舉辦了第六屆新中經貿與投資論壇。論壇上,新中兩國企業共簽署13份諒解備忘錄,合作金額超過8700萬新元。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執行總裁郭柄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書面專訪時表示,進博會是新加坡企業了解中國消費、開拓中國市場、融入中國各行業發展的絕佳平臺,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將進一步提高兩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加快服務業開放。
據介紹,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是代表新加坡商業團體在本地及海外的貿易、投資及行業關系等方面的利益的最高商會,旗下擁有超過29000家企業會員,包括重要的本地外貿協會和商業組織。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執行總裁郭柄汛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NBD: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過去幾年帶領新加坡企業參加進博會的情況如何?成效如何?您認為進博會對新加坡企業拓展中國市場有何重要意義?
郭柄汛:在過去的5年里,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一共帶領了307家公司參加進博會。其中超過60%的企業是回頭客。根據記錄,2022年新加坡企業在進博會上的總交易額約為1億新加坡元,比2019年增長了147.2%。
進博會是新加坡企業了解中國消費、開拓中國市場、融入中國各行業發展的絕佳平臺。成功案例包括一家新加坡著名食品展商在第一屆進博會參展時通過貿易配對服務尋獲中國代理,從此以后在接下來的每一屆進博會里,都由這家代理商負責物流、行銷、宣傳等工作。我們希望這類典型的例子能夠激勵新加坡企業繼續成為進博會的常客。
對于已經入駐中國的企業,進博會能夠驅動他們在中國市場發展長期目標、探討如何調適心態,讓產品和服務行業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繼續創新和保持競爭力。
NBD:中國和新加坡企業目前的投資合作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您認為這些領域有哪些發展優勢和挑戰?
郭柄汛:近年來,雙邊企業注重于加強數字化跨境貿易,加強了相關的數字科技開發和物流領域的合作。這些發展可以幫助雙邊企業縮短貨物過境通關所需的時間和加強跨境數據流的安全管理。今天,新中企業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中就有4項是針對這個領域。
政策變化是許多經濟體面對的挑戰。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將進一步提高兩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加快服務業開放,推動雙邊經貿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早期,新中兩國自1994起創設蘇州工業園區,并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自2006年起重點規劃、引導和培育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可謂是高瞻遠矚的一大工程。至今,產業園的發展還是與時俱進,朝向更先進的產業發展。新加坡政府也早已意識到新中兩國在高科技領域合作的重要性,于是推出了各項補助計劃。
NBD:近幾年來,新加坡企業對華投資有何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您看到了哪些主要趨勢?
郭柄汛:因為國際趨勢和中國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更多的新中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新加坡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是越來越多元化的。
其中包括金融服務、數字科技和清潔能源、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金融服務舉例來說,我們在中國多個城市已經可以看到新加坡的星展銀行、大華銀行的蹤跡。數字科技和清潔能源方面,兩國政府重要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就是側重于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雙邊合作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等等都取得了成就。
NBD:近期中新貿易政策的調整對于新加坡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有何影響?您認為這些政策調整是否會對中新經貿合作產生重要影響?
郭柄汛:升級之后的中新自由貿易協定通過提供更親商、自由和透明的規則來改善企業的市場準入,將加強雙邊在貿易和投資、綠色和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全面創新合作。兩國貿易的便利化水平也會提升,我們會看到服務業加快開放。
雙邊投資者共同探索,在新的領域達成合作,有助于推動雙邊經貿關系取得更大發展。以消費品為例,當中國的可持續消費逐漸取代傳統“快速消費”模式,新中企業可進一步以綠色消費理念來發展合作關系,加深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為指標的合作方案。
NBD:您對新加坡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有何看法?您認為哪些因素是新加坡企業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
郭柄汛:新加坡企業必須了解中國市場的特點、趨勢和消費者需求,還有和當地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新加坡企業也需要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和快速反應機制來應對市場變化。到任何一個國家,新加坡企業如果能夠成功本土化,那他們的產品和服務都會更加迎合市場的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