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5 22:59:49
◎京東將沿著圍繞成本、效率和體驗三個元素展開的零售之路走,也不會以犧牲利潤率去開展市場競爭。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電商傳統淡季,京東交了份還算不錯的Q3答卷。
11月15日,京東集團(HK09618,股價105.9港元,市值3367.27億港元)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京東總收入達2477億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同期則為2435億元,同比增長1.7%。
營收增速放緩,但京東在Q3凈利方面超市場預期。數據顯示,京東Q3歸母凈利潤為79億元,去年同期為60億元。此外,經營利潤同比增長6.6%至93億元。京東集團CEO許冉也在隨后的財報電話會上透露,京東三季度GMV處于高個位數增長。
京東三季度分板塊收入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市場已對京東三季度業績做出了“稍顯信心不足”的表現,或受三季報凈利的超預期增長影響,截至11月15日港股收盤,京東集團收漲6.38%,總市值3320.68億港元,11月14日美股盤前漲近4%。
當日,京東公告稱,許冉將兼任京東零售CEO,立即生效。京東零售原CEO辛利軍將在公司另有他任。對于京東而言,2023年無疑是近幾年來調整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年末將至,辛利軍的調任或許意味著這段調整期將告一段落。
剛剛過去的雙11,一向儒雅溫和的辛利軍在臺上言辭激烈,“聽說有一個頭部主播喊出了‘全網最低價’,憑什么在京東面前說(自己的價格)全網最低?”同時痛斥當下直播帶貨高傭金、高坑位費的現象,“現在是一萬個工廠養一個主播”。
當時辛利軍身穿京東采銷紅馬甲登臺演講,而他新的任命將去向何方?這都將是短期內京東業務線條里的一個新懸念。
分業務板塊看京東三季度,京東商品收入增長仍未跳脫出階段性承壓的局面。數據顯示,三季度,京東零售收入為2120.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119.2億元基本持平。
商品收入方面,京東第三季度商品收入1953.04億元,同比減少0.9%,其中,電子產品與家用電器商品的收入增幅停滯,日用百貨商品收入則為759億元,同比下降2.3%。
財報電話會上,絕大多數分析師也將問題瞄準此項。許冉對此強調,零售業務是京東最核心、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更是京東多元化業務的基礎,接下來仍會推進零售以成本效率體驗為核心的戰略落地,同時推動其與其他業務板塊間的協同。
“零售戰略層面是集團高層共同制定,我平時會參與戰略的推進和落地,未來在方向上不會有大的變化。”在品類維度上,許冉則認為,帶電品類得益于長期積累的優勢,以及用戶滲透率等,三季度基本盤是非常穩固的。
而商超品類上,“今年的確經歷了相對大的業務調整,包括我們整體的品類規劃、倉網變革、精細化運營,以及一些渠道的調整,這些策略都在逐步落地。”她接著補充說,“商超品類增速比上半年是有改善的,明年預期將回到更加健康的增長勢頭上,長期來看,商超品類仍是京東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力。”
記者注意到,上季度日用百貨商品收入同比下滑了8.6%,對比今年三季度2.3%,下滑幅度已經明顯減小。
她也強調,京東的商超品類是在去年疫情管控下收益比較大的一個品類,所以有一個比較高的基數。
更為重要的是,電商大盤增速大幅放緩的整體趨勢并沒有變,加之京東今年重回低價戰略,同時做出了一些運營上的調整,推動自營和三方平權等,一定程度上都會給收入造成壓力。
但財報數字上,三季度京東營收凈利都同比正增長,且GMV增速略高于行業均值,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低價策略等負面效果在被不斷抵消。
對比之下,三季度京東服務收入上漲明顯,同比增長12.7%達到523.9億元,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328.65億元,貢獻了19.3%的較高增長。此外,三季度京東服務收入達到524億元,占整體收入的比例首次超過20%,達到21.2%。
京東物流也同時公布三季報。三季度,京東物流總收入為417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外部客戶收入達到298億元,外部客戶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72%。其中,來自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達到196億元,單客戶平均收入同比增長22.7%。包含快遞、快運等在內的其他客戶收入同比增長25.7%,達到22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三季度利潤水平再創新高,經調整后凈利潤達到8.4億元,同比增長89%,達到上市以來同期最好盈利水平。
許冉也在分析帶電品類時強調,這是一個非常重服務的品類,包括線上線下零售及相應服務能力。
“因此對應之下,京東會繼續提升供應鏈能力,提升京東家電的高性價比心智。特別是在服務上,后續則會在以舊換新、拆送裝一體化等能力上進一步突破,來撬動額外的消費需求。”許冉表示。
京東物流內外部能力的增強,仍是支撐京東零售未來更大增長空間的前提和基礎。很多結構都在調整,但這一點始終未改變。
在費用方面,第三季度,京東的履約開支較上個季度有所擴大。履約開支主要包括采購、倉儲、配送、客戶服務及支付處理開支,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144億元增加6.1%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152億元。2023年第三季度,履約開支占收入百分比為6.1%,去年同期為5.9%。
京東表示該部分支出增加主要與采用了更低的免郵門檻相關?!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咴鴪蟮肋^,京東于8月官宣下調了包郵門檻,對普通用戶而言從“滿99元免郵”升級為“滿59元免郵”。這也是京東直面市場競爭的一種回應。
618大促結束后,京東三季度大幅縮減營銷開支至80億元,而上個季度此數據為111億元。人力資源支出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個月的人力資源總支出(包括公司的自有員工和外部人員)分別達到了259億和763億元。
平臺生態方面,京東“春曉計劃”在三季度再次升級20項扶持商家舉措,帶動新商家入駐數量增多,京東表示,三季度整體商家數量同比保持三位數增長。
面對后續的市場競爭,許冉認為,近段時間大家都在重視提升用戶體驗等方面,也都在講低價,或者說重視自己精細化運營的能力,會讓外界覺得市場競爭變激烈,但實際對于零售商來說,行業競爭永遠存在,沒有競爭可能就需要“反壟斷”了。
“一方面,我們其實不太看對手做什么。零售仍將圍繞成本、效率和體驗三個元素展開,我們會一直沿著這條路走;另一方面,大家也看到了,我們并沒有因為所謂的‘競爭’,利潤率受到影響,我們也不會以犧牲公司利潤率去開展市場競爭。”許冉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