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7 15:56:24
每經評論員 王嘉琦
隨著直播帶貨成為一大熱門行業,在經紀業務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金融機構也躍躍欲試地加入戰場,試圖通過這一新渠道展業獲客。然而,有的證券從業人員卻在直播間里踏入合規“雷區”。
11月15日,浙江證監局針對證券公司及相關從業者連發7張罰單,共涉及3家券商及5名證券從業者。其中,申港證券浙江分公司員工趙威震在未登記為證券投資顧問的情況下,通過公司開設的直播賬號,從事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并且在直播過程中存在推薦個股的行為。
浙江證監局指出,上述情形違反了《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第七條、第三十一條,《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第六條的規定,決定對該公司及趙威震各自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這并不是金融直播領域的首例違規事件。今年以來,多地證監局也曾對券商及其從業人員予以行政監管措施。
根據《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向客戶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的人員,應當具有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并在中國證券業協會注冊登記為證券投資顧問。中證協從業人員公示信息顯示,趙威震曾在多家機構任職,此前登記類別均為“證券經紀人”或“一般證券業務”;于今年6月在申港證券進行執業登記,登記類別仍為“一般證券業務”,登記狀態為“正常”。趙威震未具備這些資格,卻在直播間里對個股進行推介,顯然違反了規定。此外,證監會早已有明確規定:禁止以直播的方式開展投資品種選擇、投資組合推介等薦股行為。
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通過網絡直播發表評論時,應當客觀、專業、審慎,主要圍繞宏觀經濟、行業狀況、市場變動等方面進行解讀和評論。不得向投資者傳遞不實信息、誤導性信息,或者進行不當吹捧、炒作、推銷。
金融直播對主播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多數金融機構的主播以年輕員工居多,往往在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方面積累不夠,難以應對不同客戶提出的個性化專業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好這些“軟件”問題,就很容易犯錯。
金融直播并不是一個法外之地,也不是一個無限制自由的天地。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開展新媒體業務時,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做到合法合規、客觀審慎、穩健理性,保護好自己和客戶的權益。
另外,金融機構也要加強對新媒體平臺的日常監測和管控,對公司的直播賬號和員工的自媒體賬號實行“清單化”管理,規范業務流程,改進日常監控方式。要加強對證券從業人員的合規管理,督導證券從業人員在通過直播工具提供服務時,堅持執業原則,嚴守合規底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