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4 06:50:43
每經AI快訊,近日,記者從渠道方面獲悉,上海一家管理規模在50億元左右,以債市投資業務為主的私募機構正在“試水”量化策略。作為“小白”,其“入圈”模式為尋找科技公司,與之簽訂三方協議,科技公司出“策略”,私募機構出錢。 如今,市場上這種為轉型尋找“代筆”的私募機構不在少數。“買賣協議”達成的背后,是市場參與者靠“需求缺口”相互依存——數研公司在獲得私募二級牌照越來越難的背景下,需要依托“靠山”做出業績,而完全沒有量化背景的主觀權益私募,則需要依托技術,加入“量化大軍”。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一位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低頻、大容量、穩收益的量化策略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拋開成本費用,如果低頻策略能一年穩做9%-10%的收益,機構還是十分愿意和我們合作的。”(中國證券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