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5 14:28:02
每經記者 李孟林 蔡鼎 譚玉涵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孫宇婷
◎本周,在歷經近5天的來回反轉之后,OpenAI 的“宮斗”大戲終于迎來結局:阿爾特曼及其盟友布羅克曼重返OpenAI。但關鍵謎團仍未解開:阿爾特曼到底是因為什么被董事會踢出局的?
◎當地時間11月19日,阿根廷極右翼選舉聯盟候選人米萊當選總統。這位從未有過執政經驗,在競選中經常“口出狂言”,動輒要斬除所有“權貴貪官”的53歲政治狂人,將給阿根廷政壇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巴菲特認栽,虧損30%清倉“印度支付寶”Paytm。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OpenAI亂局之后:關鍵謎團待解,董事會大“換血”,是否又會掀起一場權力之爭?
北京時間11月22日(周三)午后,在經歷近5天的反轉再反轉之后,OpenAI CEO阿爾特曼被開除的“宮斗”大戲迎來結局:阿爾特曼及其盟友布羅克曼重返OpenAI。
但在這場震動全球科技圈的大事件中,最關鍵的一環仍然沒有答案,即阿爾特曼究竟為何被開除?OpenAI三緘其口,浮出水面的幾項解釋似乎都缺乏“實錘”,外界只有等待第三方律所的獨立調查。
隨著二人的回歸,OpenAI的董事會也進行了重組,做出開除決定的四人董事會成員有三人出局,包括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目前新董事會的初始成員僅為三人,兩名新增董事分別為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和Salesforce的前聯席CEO布雷特·泰勒。未來的董事會據稱將有9人,微軟、投資機構、阿爾特曼本人都希望能進入董事會,人事安排遠未塵埃落定。
而且,阿爾特曼重返OpenAI只是“開始階段的終結”,發展AI的速度與安全之爭并未得到根本解決。然而,經此一役,阿爾特曼攜近乎全體員工的支持歸來,將讓商業上的實用主義占據OpenAI的上風。
OpenAI“宮斗”劇情如過山車一般翻轉,最終以阿爾特曼和布羅克曼重返暫告段落。在回顧錯綜復雜的劇情時,最關鍵的因素仍然籠罩在迷霧中:阿爾特曼被踢出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從頭至尾,OpenAI官方的表態只有一句,即阿爾特曼“與董事會的溝通不夠坦誠”。后續董事會又澄清道,開除阿爾特曼不是因為“行為失當”或“安全”因素,但依然是語焉不詳。
在外界觀察者看來,很明顯OpenAI內部存在對立的兩派:一派以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為首的學院派,希望能夠審慎推進AI研究,確保其安全性;一派則是以阿爾特曼為代表的硅谷創業派,希望快速推動AI的商業化。外界猜測,阿爾特曼不久前推出了定制化GPTs和GPT Store,謀劃OpenAI商業生態,又在外部募資,準備創立AI芯片和硬件公司,這些行為加劇了學院派的憂慮情緒。
而在五天的混亂中,媒體也不斷爆出新的材料,試圖找出“宮斗”元兇。在驅逐阿爾特曼和布洛克曼的四名(前)董事中,“美國知乎”Quora的CEO Adam D'Angelo首先被懷疑,因為其聊天機器人平臺Poe AI被視為與OpenAI的GPTs存在競爭關系。不過,D'Angelo在新的董事會仍然留任,阿爾特曼還與其共度感恩節,傳言似乎不攻自破。
隨后,《紐約時報》又報道稱,前董事Helen Toner是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高管,幾個月前,Toner曾寫了一篇論文,對OpenAI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批評,阿爾特曼因此與其爆發了激烈的沖突。不過這一思路很快被另一個OpenAI神秘的AI新突破“Q*”所掩蓋。
據路透社和The Information 11月23日報道,蘇茨克維領導的團隊在今年早些時候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即可以使用計算機生成的數據來訓練模型,而不是只能依靠互聯網上已有的數據,這就破除了開發下一代大模型的主要障礙。然而,蘇茨克維卻對這項技術持審慎態度,并在7月成立了“超級對齊”團隊,致力于把公司20%的算力資源用于AI安全問題。另一方面,OpenAI的高級研究人員Jakub Pachocki 和 Szymon Sidor則用蘇茨克維的成果構建了一個名為“Q*”的模型,可以解決基本數學問題,展現出AI能力的又一個里程碑。布羅克曼一直希望將該技術集成到新產品里。
11月16日,阿爾特曼在APEC峰會上表示,公司最近取得了一項技術進步,可以說是“揭開無知的面紗,推動發現的前沿”。這話當時沒有引起注意,但第二天阿爾特曼即被開除,布羅克曼隨即憤而辭職,而兩名研發人員Pachocki 和Sidor也迅速跟著辭職。路透社稱,OpenAI研究員在內部發了一封警告“Q*”項目危險性的信件,成為開除阿爾特曼的導火索。
然而,據The Verge的報道,公司內部消息人士否認董事會收到過所謂的員工信件,開除阿爾特曼也與研究進展無關。一切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作為阿爾特曼回歸OpenAI的條件之一,雙方都同意對開除一事做獨立的調查。據悉,調查大概率將由第三方律所展開。連微軟CEO都公開承認不知道具體緣由,外界恐怕只能等待調查結果了。
OpenAI的這場“大戲”以阿爾特曼、布羅克曼等人重回OpenAI,董事會改組而暫時平息,但正如觀察者指出的那樣,這只是“開始階段的終結”。如何重建OpenAI的權力結構,讓這家估值已達近900億美元、有可能決定人類未來的公司避免陷入動蕩,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新董事會中,首席科學家蘇茨克維和兩名女性外部獨立董事退出,僅Adam D'Angelo留任。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和Salesforce前聯席CEO布雷特·泰勒為新增董事。這個三人董事會有著明顯的過渡色彩。據The Verge報道,現在的董事會的主要職責就是挑選董事,未來的董事會最多可達9名成員。
作為OpenAI的大金主,微軟無疑想要在董事會獲得一席之地。CEO納德拉對OpenAI的亂局公開表達了不滿,稱微軟不想再看到OpenAI的任何“意外”了。據彭博社報道,微軟想要提高OpenAI董事的經驗水平,并且考慮安排一名微軟高管擔任董事。
此外,按照之前達成的協議,OpenAI在尋求合并時必須經過微軟同意,而這次事件中,OpenAI曾尋求與Anthropic合并卻并沒有通知微軟。微軟預計將加強保護性條款,增強微軟在特定情形下的否決權和知情權。不過微軟方面也有忌憚,如果過于直接介入OpenAI,可能會引來美國監管機構的干預。
科斯拉風險投資 (Khosla Ventures)、紅杉資本、Thrive Capital等OpenAI的主要投資者也對這場事件大為光火,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權之弱,無力對董事會施加影響。這些投資機構大概率希望新董事會能反映自己的聲音。
按照商談回歸時的條件,阿爾特曼和布羅克曼將不會重回董事會,至少暫時是如此。然而,據The Verge的報道,阿爾特曼本人仍然尋求重新擔任董事。作為OpenAI的門面人物,阿爾特曼理應在董事會有一席之地,至于如何重返則仍待觀察。
蘇茨克維的地位同樣值得關注。他領導了對阿爾特曼的罷免,雖然中途改變了主意,表示“非常后悔”參與了董事會的行動,但已然丟掉了董事席位。
據蘇茨克維的律師透露,他目前仍“受雇于”OpenAI。最早投資OpenAI的維諾德·柯斯拉(科斯拉風險投資)表態稱,很欽佩蘇茨克維的回心轉意,“絕對”值得再給他一次機會。作為OpenAI的技術靈魂人物,蘇茨克維的重要性自然無可置疑,然而這場動蕩造成的嫌隙能否就此翻篇,則仍然存疑。
在人事安排之外,OpenAI奇特的公司架構也可能會受到調整。OpenAI本身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其目標是用安全的方式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使全人類平等受益,而不是為股東創造利潤。該公司的營利性分支機構OpenAI LP設置了盈利上限,將投資回報限制在原始金額的100倍。此外,一旦OpenAI董事會認為實現了AGI,這種AGI將被排除在微軟的商業授權合約之外。
“非營利和營利之間的治理結構需要被理清,特別是那條將取消與微軟商業合同的AGI條款,”投資公司Atreides Management的首席技術官Gavin Baker表示,“現在AGI的合理實現時間已經加速,這個條款會讓營利性分支機構繼續募資變得更困難。很顯然,這個條款已經成為微軟現在關注的焦點。”
一年前,OpenAI發布ChatGPT,徹底點燃了AI行業。一時間,科技巨頭、創業公司奮起直追,開啟了AI研發的競速賽。這場OpenAI的內亂會給整個行業一個冷靜思考的機會,還是只是轉瞬即逝的插曲?
首先,從OpenAI的角度而言,這場“宮斗”的輸家是AI審慎派。經此一役,員工只會對阿爾特曼及其商業愿景更加忠誠,之前一度被放慢速度的GPT-5研發亦有可能提速。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科學社會學家Jathan Sadowski就認為,OpenAI可能會進一步偏離其非營利的初心,而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典型的以盈利為導向的硅谷科技企業。
從整個行業而言,OpenAI的競爭對手都將這次混亂視為吸引客戶的天賜良機。就在11月22日,OpenAI的混亂尚未結束時,由谷歌和亞馬遜支持的Anthropic推出了其聊天機器人的最新版本Claude 2.1。
上周末,當阿爾特曼遭開除的消息剛傳出來,亞馬遜的云服務AWS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幫助Anthropic處理OpenAI客戶的咨詢,兩家公司還探討了如何吸引Snap、摩根士丹利等OpenAI的客戶。谷歌的銷售團隊也趁機推出營銷活動,吸引OpenAI客戶轉投其平臺。此外,微軟自己也成了OpenAI的競爭對手,不少企業考慮使用微軟云平臺Azure,因為上面也有OpenAI的模型。
最后,分散風險不僅是企業用戶的考量,投資機構同樣需要進行評估。據創業公司信息平臺Crunchbase的數據,今年風投機構已經在AI初創企業上投了超過250億美元。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投資人還是把OpenAI的混亂看作一家公司的個例現象,不會影響他們投資AI企業的熱情,但是很有可能會在投資和OpenAI有相似治理結構的公司時更為謹慎,同時也將鼓勵被投企業嘗試OpenAI之外的模型提供商和開源大模型。
“對所有AI公司而言,這可能預示著從學術理想主義到更側重商業實用主義的轉換。對這項技術的用戶而言,如果幸運的話,則可能會帶來更多競爭和更多選項。”《經濟學人》雜志如此總結OpenAI混亂的意義。
高喊“全面美元化”,用“電鋸”鋸開政治和經濟現狀,米萊將帶領阿根廷走向何處?
“阿根廷的重建從今天開始,阿根廷的頹勢從今天終結!”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時間11月19日,阿根廷極右翼選舉聯盟“自由前進黨”候選人、被稱為“阿根廷特朗普”的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在勝選演講中高呼。
米萊將于12月10日正式就任阿根廷總統,任期4年。這位從未有過執政經驗,在競選中經常“口出狂言”,動輒要斬除所有“權貴貪官”的53歲政治狂人,將給阿根廷政壇帶來什么樣的變化?他的勝選,對于本已糟糕的阿根廷經濟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米萊于1970年出生在阿根廷的一個匈牙利后裔家庭,年輕時熱衷于足球,但經歷1989年阿根廷通脹危機后,他下決心投入經濟學研究,在貝爾格拉諾大學學習。
在大學畢業后,米萊進入多個金融機構工作,也曾擔任過一些企業的首席經濟學家和經濟顧問。同時,他撰寫過多部經濟學專著,就阿根廷民眾痛恨已久的惡性高通脹提出了激進的“休克療法”,引起學術界和輿論關注。之后,他經常被邀請參加電視節目,對政客權貴和富豪進行諷刺怒罵,吸引大量對現實不滿的觀眾,從而成為阿根廷媒體紅人。
后來,在多個幕后企業家“金主”的支持下,米萊組建了“自由前進黨”,并成功當選議員。他抓住底層民眾對經濟衰退、物價高漲、失業攀升、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強烈不滿,大力強化自己的“救世主”形象。針對中左翼政府和中右翼政府均未能解決經濟社會長期困頓,米萊更是推出“全面美元化”、“廢除央行”、“社會福利私有化”等顛覆性主張,以激進的觀點吸引了對現有體制強烈失望的“傳統中等收入群體”的支持。
這位留著類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狂野發型的政治家承諾將采用所謂的“經濟休克療法”:“燒掉”央行,廢除比索,全面轉向“美元化”,大幅削減開支。在競選活動中,米萊稱自己將用“電鋸鋸開”阿根廷的政治及經濟現狀,只有自己才能改革國家的經濟體制。
米萊如此激進政策提案的背后,是阿根廷“滿目瘡痍”的經濟。
阿根廷現任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失敗的經濟政策,包括財政赤字、保護主義貿易措施、高企的海外債務,以及為償還債務而印制更多貨幣。當前,這個擁有4600萬人口的南美國家正處于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全國近40%的民眾生活在貧困之中。
在今年8月份的總統初選中,米萊意外打敗費爾南德斯。初選初步結果出爐后,阿根廷比索在外匯交易電子市場(MAE)上貶值18%,同時阿根廷央行一口氣加息2100個基點,將關鍵利率從97%大幅上調至118%,以期安撫市場情緒。貨幣貶值導致8月和9月份物價大幅上漲,8月通脹達到21.7%,創阿根廷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新高。如果以年化形式計算,阿根廷的通脹目前已經達到142%。
在通脹高企和本幣大幅貶值的情況下,阿根廷的GDP也不容樂觀。據11月24日公布的官方數據,今年第二季度,阿根廷GDP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9%。不過,阿根廷的GDP表現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在過去十年中,只有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實現了增長,其余年份經濟均出現萎縮。
與此同時,阿根廷央行的總儲備在過去四年中減少了一半,凈儲備也處于赤字狀態。此外,這個國家還必須償還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440億美元債務。
另外,失業率雖然是阿根廷少數幾個有所改善的經濟指標之一,但這種改善發生在勞動力市場不穩定、通脹導致工資下降的情況下。2019年,費爾南德斯總統上任時,有8.9%的阿根廷人失業并正在積極尋找工作。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與人口普查研究所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這一比例下降至6.2%。與前幾個季度不同的是,第二季度的失業率下降主要是因為是求職人數減少,而不是就業人數增加。
這些數字反映出的是阿根廷人民的苦難和無奈。
據西媒報道,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許多人不得不減少開支,甚至放棄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在阿根廷的北部,情況也不樂觀。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和大豆出口國之一,但農民們卻沒有從中受益。
卡洛斯(Carlos)種植了玉米和大豆,但他的收入并不足以支付生產成本,包括種子、化肥和燃料。據他介紹,他的收入與去年相比下降了一半,支出卻增加了一倍。他不得不借錢來維持生活,但他不知道最終能否償還債務。他希望政府能夠采取措施,穩定匯率和物價,保護農民的利益。
而這一系列的經濟問題,都會是米萊下個月上任后將面臨的巨大挑戰。
巴以停火協議正式生效
哈馬斯稱致力于達成“全面交換協議”
據央視新聞11月25日消息,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之間完成第一輪被扣押人員交換后,當地時間24日,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宣布,該組織的目標是達成“全面交換協議”并完全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
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在臨時停火協議生效后,巴勒斯坦方面表示,加沙地帶部分地區依然有飛機盤旋。以色列方面稱,加沙北部依然是戰區,同時警告巴勒斯坦民眾不要返回。
巴勒斯坦方面消息人士稱,目前以軍戰機已在加沙南部地區“完全停飛”,但在中部努賽賴特難民營等地仍然可以聽到飛機盤旋聲。另據當地媒體報道,在停火協議生效后有火箭彈飛向以色列方向,但被以色列“鐵穹”系統攔截。
截至目前,本輪沖突已導致巴以雙方超1.62萬人死亡。
全球最大托管銀行:投資者正在以近20年少見的速度拋售美元資產
據《金融時報》11月24日報道,基于美聯儲已經結束加息,并將在明年降息數次的考量,全球投資者們正在以過去20年少見的速度拋出美元。
全球最大托管銀行、受托資產規模達40萬億美元的道富公司(State Street)透露,全球資管機構本月接近拋掉1.6%的美元頭寸,創 “拋美元資產”速度的新高。過去20年里美元頭寸如此快速減少一共發生過6次。
道富補充稱,從11月3日美國非農數據不及預期開始,資產管理人們每一天都在“大量”賣出美元資產。從11月開始,美元指數跌幅接近3%,有望創下去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那一輪延續到今年初的跌幅曾讓美元累計貶值近10%。
道富首席宏觀策略師Michael Metcalfe解讀稱,過去兩周的資金流向指向了對美元需求的重新思考,近期的拋售也標志著“超配美元的異常龐大頭寸”開始解除。投資者們可能在想,如果美聯儲真的要開始降息,那么手頭沒必要拿那么多美元。即便有本月以來的拋售,資管經理們手里美元的比重仍要高于其他貨幣,這也意味著這一輪美元拋售潮還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黑色星期五來了,美國零售商卻笑不出來:八成消費者都在“淘便宜貨”
據《金融時報》11月23日報道,通脹可能為美國一年中最重要的消費季“黑色星期五”蒙上陰影。
美國零售聯合會(NRF)預計,在感恩節和“剁手星期一”(感恩節后的第一個星期一)期間,將有1.82億人購物,這將比去年增加1600萬人,是NRF自2017年開始追蹤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德勤預計,在這段時間里,美國消費者的平均支出將比去年高出13%,達到每人567美元。
但是盡管如此,整個購物季的支出增幅將會與通脹保持同步。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預計,假日銷售額將增長3.3%,低于疫情前3.9%的平均水平,也低于近年來出現的較高水平。
安永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盡管10月份通脹有所降溫,但“成本疲勞”的看法依舊存在,這抑制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成本疲勞是指消費者認為一切成本都高于疫情前的看法。
美國銷售額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甚至表示,未來幾個月物價將開始下降。全球資訊巨頭麥肯錫的一項研究發現,近80%的消費者希望在今年的假日購物中“消費降級”,將計劃購買的商品換成更便宜的替代品,或者干脆放棄購買。
特斯拉開始向員工提供 FSD v12自動駕駛
據外媒Electrek11月24日報道,特斯拉已開始向員工發布 FSD v12 更新,這顯然對特斯拉實現自動駕駛目標至關重要。馬斯克此前曾表示,他相信特斯拉將在今年年底前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能力。
FSD v12 的主要更新預計是車輛由神經網絡控制,而不是由工程師硬核編碼。從計算機視覺到駕駛決策,這一切都將是神經網絡。但目前駕駛員仍需隨時監控FSD并做好接管的準備。如果他們在使用特斯拉的FSD時發生事故,責任需自負。
馬斯克今日在X上確認,特斯拉已開始向員工測試人員推送 FSD v12 更新。此前,僅工程測試團隊可以使用。該步驟是進入客戶車隊之前的最后一步。因此,特斯拉看起來確實能夠在今年年底前向客戶推送更新。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特斯拉將真正實現“全自動駕駛”,因為該公司目前尚未表示要對該系統負責。
巴菲特虧損30%后“割肉”
清倉“印度支付寶”Paytm
當地時間11月24日,據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通過大宗交易方式,以約137.1億盧比(1.6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Paytm的全部股份后,已退出該公司 。
交易所數據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BH國際控股公司(BH International Holdings)已出售Paytm超過1560萬股股票,平均出售價格為每股877.29盧比。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9月,伯克希爾·哈撒韋曾斥資3億美元收購Paytm2.6%的股份,按當時匯率計算,每股成本約為1279.7盧比,而出售價格則為877.29盧比,以此價格計算,巴菲特每股虧損達31%,清倉后約損失62億盧比。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李孟林 蔡鼎 譚玉涵
編輯:蘭素英 孫宇婷
視覺:劉青彥
排版:譚玉涵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