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麻繹文:利好政策頻出,機器人產業加速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8 09:32:36

當前為什么機器人產業大火?首先很多海外科技廠商陸續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特別是行業標桿--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在未來三到五年有望逐步實現量產,并逐步應用到特斯拉生產車間中去。另外,國內也在加碼布局人形產業鏈,近期國內發布了第一個集合了開源鴻蒙系統的人形機器人。政策維度,全國各地陸續也發布了機器人相關的產業政策。

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隨著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結合,人形機器人會逐步具備自己的學習能力,它的通用性、泛化性,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例如與人的交互。

機器人密度和老齡化人口有比較明顯的正相關性。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推進,勞動力年齡的人口占比會降低,一方面人力成本有一定提升,另外,存在一定勞動力上的缺口。當前我國老齡化趨勢加速,也會驅動機器人市場需求增加。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像控制器、伺服、減速器等,國產化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基本上40%以下,也就是說整體國產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周期角度看,上一輪工業機器人的景氣周期是從2019年年底逐步開啟,到2021年的上半年到達高峰,到今年的9、10月份,已經處于歷史底部的階段。

從估值的維度上來講,當前中證機器人指數位于歷史的10.59%分位,處于比較低的位置。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的修復和外圍環境的改善,可以關注機器人產業ETF(159551),以及布局了泛科技的科創板100ETF(588120)。

每經編輯 葉峰    

直播嘉賓:麻繹文 國泰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

直播時間:11月23日13:00

主持人:大家好,本期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國泰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麻繹文,在直播開始前,也請麻總為投資者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

麻繹文:各位投資者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來到直播間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近期的市場觀點,我是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的基金經理麻繹文。

近期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在A股市場的行情表現也是比較火熱的,也是借此機會,希望能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于產業鏈的看法。

一、人形機器人是什么?

主持人:麻總提到了人形機器人。在今年,全國各地都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產業利好的政策,而人形機器人也得到了新興的發展,受到了很多投資者朋友的關注。但是人形機器人和其他機器人到底有什么區別,以及人形機器人在機器人產業當中到底是什么樣的定義?可能大家還是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首先,我們請麻總給我們解答一下。

麻繹文:人形機器人還是從機器人的形態上去做的一個劃分。

從機器人大的品類分類角度上來講,首先可以按照它的應用領域來劃分。

第一類是工業機器人,它是在工業領域,特別是一些制造業里面使用到的,比如說機械手臂或者說自由度相對來說高一些的機器人。

第二類是服務機器人,這類機器人主要是在一些非結構類的場景當中使用,給人類提供一些相應的服務。大家比較熟悉的,像掃地機器人,也是屬于服務類的機器人,包括酒店里比如說送餐機器人,或者在醫院里幫助大家進行掛號服務等等的機器人,都屬于服務型的機器人。

第三類是特種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實際上就是在一些高危環境,或者說在一些不太適合人類去進入的場景,去進行一些特定工作的機器人,比如說在一些地下礦井,或者說深海領域前行等等。

從機器人的市場結構上來講,2021年,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是分別占到41%和40%,特種機器人是只有19%,也就是說機器人下游兩大應用領域還是來自于工業和服務這兩塊。

剛剛咱們提到的人形機器人,實際上是從它的形態角度上劃分,也就是從另一個范疇去做了劃分。

從產品的形態來講,人形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它的外形特征還是比較像人類的,包括它的行動能力,也是用兩只腳來走路,以及它本身的智能性相對來說也比較高。

未來,它的發展方向是逐步具備整體人的思維能力,包括一些學習能力等等,以達到能夠實現一系列功能,向人類的一些能力去逐步靠攏,這是人形機器人的特點。

除此之外,還有類腳和類手兩類機器人。類腳機器人就是一些能夠自主移動的機器人,比如像剛剛提到的送餐機器人以及掃地機器人,它是在一些特定場景中自由移動的機器人。

類手機器人在制造業工廠里面應用得比較多,像機械臂和焊接噴涂等這樣一些機器人,是在一些比較固定化的應用場景當中使用到的機器人。

和傳統的類手和類腳機器人相比,人形機器人是應用已經比較廣泛的機器人。從形態上它就有很大的區分度,它是比較像人類的機器人。

今年人形機器人比較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從產業鏈維度和政策維度,人形機器人都取得了很多的進展和催化,這也是大家今年關注人形機器人比較重要的原因。

從市場機構的預測情況來講,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23年的18億美元,到2028年會增長到138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速也是有希望能夠達到50%,這個增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快的。所以從長期來看,我們覺得機器人產業鏈會迎來一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二、為何人形機器人火了?

主持人:聽了麻總的解答,我們大概也了解到人形機器人跟傳統機器人的一些區別。本質上來說,當下的人形機器人,它的使用場景比過往多了很多,它的智能化的程度也會更加高。

人形機器人的概念也在很早就出現了,不管是科幻電影,還是說實際生活中,我們剛剛說接觸到的送餐機器人等等。剛剛麻總也提到了,今年市場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關注度提高了很多的,具體也請麻總稍微詳細給我們解答一下,人形機器人為什么會在今年有這么高的關注度?

麻繹文:大家關注人形機器人,其實和產業鏈得到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是有一定相關性的。

1、海外科技廠商陸續推出

從海外來講,很多科技廠商已經陸續推出了自己的人形機器人,包括波士頓動力的阿特拉斯、本田等,都有自己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特別是行業標桿--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他在去年就提到,在未來三到五年要逐步實現量產。今年,他提到后續要把第一批生產的機器人,逐步應用到他的特斯拉生產車間當中去。

大家之前對于人形機器人產業是比較擔心的,擔心人形機器人造出來之后,它的下游到底有沒有相應的應用,或者說它的商業化情況,到底能不能符合市場的預期。

隨著馬斯克的表態,未來會把自己的人形機器人應用到特斯拉的生產車間。大家就發現,人形機器人未來確實能落地,能夠去做商業化使用的場景,對于產業鏈來講,會帶來更多整體上的信心。

2、國內產業加碼

另外,國內也在加碼布局人形產業鏈,包括它的零部件,比如減速器、伺服系統等,國內產業鏈也在逐步切入到像海外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當中來。對于相關上市公司來說,未來隨著人形機器人量產的逐步落地,它的訂單或者說它的業績增長,還是有一定長期想象空間的。

從整機的角度上來講,國內也在陸續布局自己的人形機器人,而且也是取得一定的進展。近期,國內發布了第一個集合了開源鴻蒙系統的人形機器人。所以說人形機器人未來還能逐步進入到像鴻蒙系統這樣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高端制造、智能化的領域,這也是近期機器人產業鏈相對來說比較火爆非常重要的因素。

3、政策扶持持續落地

另外,政策維度,全國各地都陸續發布了機器人相關的一些產業政策。最新的政策是在11月2日,工信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這里面提到“人形機器人是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等的先進技術,未來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

從這個表述來看,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大家想一下過去的這幾十年,泛科技投資也好,或者說產業發展也好,非常重要的三大產品就是計算機、智能手機和新能源汽車。

計算機時代,可能我們相對來說落后一些。但是智能手機時代,包括新能源汽車的時代,A股市場都誕生了一大批可能是10倍以上的牛股。

未來的人形機器人時代,也是屬于這種顛覆性的產品。從長期來講,它肯定也會誕生一大批產業鏈上有成長性、長期想象空間比較大的龍頭公司。所以這塊的投資機會,我們覺得還是有很大潛力的。

另外,從工信部提到的人形機器人長期的規劃上,它也對未來的發展定下了一定的規劃目標,它提到“到2025年國內要實現整機的批量生產,到2027年要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體系”,這塊也說明從最高層的政策維度,還是有規劃性的。

對于國內來講,很多高層的長遠規劃,往往都是會達成的,甚至很多都是提前達成的。比如2020年提到的新能源汽車長期的滲透率規劃,國內也是提前達成了。所以在工信部比較高層的政策表態基調之下,我們覺得人形機器人整機的量產、國產化推進,未來還是有政策力度上的保障。

特別是這里面重點提到的國產自主可控,也是我們可以關注的方向。我們去看人形機器人的一些核心零部件,包括像控制器、伺服、減速器等等這樣一些環節,目前國產化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基本上40%以下,也就是說整體國產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機器人整體系統集成這一領域里面,相對來說應用場景是比較大的,比如說汽車整車或者倉儲流等等這樣一些場景,國產化率相對來說也會更低。

總體來看,未來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鏈,它的國產化率提升,還是會往這些偏高端的應用方向去逐步突破,這塊的市場空間或者說它的利潤率情況,可能相對來說就會更高。

從長遠來講,不管是它的市場規模、市場增速,還是它的國產替代的逐步突破,都會給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帶來長期成長空間。

三、AI+機器人,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主持人:麻總剛剛的解答很詳細,從我們國內的一些頂層規劃、設計,到國外的海外巨頭的各種布局,以及今年比較火的原因都做了一些梳理。

因為麻總剛剛也提到了我們的國產化率還比較低,國產替代的空間也比較大,產業未來的發展提升方向下可能偏高端的等等。我想再多多問一下麻總,對于下一步來說,人工智能跟機器人的結合,在未來可能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麻繹文:人工智能也是今年A股市場非常重要的投資主線。從去年下半年ChatGPT發布以來,到今年的GPT-4,包括國內的訊飛、星火、百度等等,逐步發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大家對人工智能產業鏈的關注度的提升也是非常快,今年上半年產業也是經歷了比較大的行情波動。

對于人工智能產業,大家思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它的技術發展之后,到底未來會有什么應用?因為整體前期投入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我們要去做人工智能的前期開發,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買一些人工智能的計算芯片、服務器、通信設備等等,前期的投入成本也是比較大的。

未來它的產出到底是在一些什么方向?我們覺得主要是偏應用的方向,可能走得比較快的。比如說游戲或者影視等等這樣一些行業,已經逐步把大模型應用起來,去做一些代碼編寫、劇情設計等等。

另一塊比較重要的就是機器人方向,特別是人形機器人。今年提到的比較火熱的、所謂的具身智能,也就是指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相結合。

從傳統的機器人來講,在沒有人工智能加持的情況之下,它所能去做的工作或者整體的運作方式,都是事先通過程序設定好的。比如像大家在送餐服務,或者掃地機器人等等,它能做的事情也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包括在工廠里的一些機械臂,它也是相對來說做一些比較固定環節的工作。對于它的泛化使用,或者說它的通用性就沒有那么強。

未來,隨著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結合,人形機器人會逐步具備自己的學習能力。不管是它和人類的交互,還是未來在一些場景之中,它會去學習人類的一些工作方式,再逐步幫助人類去做一些工作。也就是說它的通用性、泛化性,肯定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今年海外有很多科技巨頭,已經推出了像人工智能伴侶類的聊天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和人類的交互,它通過介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形式,交互能力會比較強。包括大家可以和它進行一系列對話,這些對話可能也是千人千面的。你去問它一系列問題,它跟你的一些回應和反饋,可能是豐富多樣的,也就是人形機器人會提供一些陪伴能力。

像海外也在開發物流倉儲,包括在一些農場、廚師等等領域,逐步讓機器人去學習人類的搬運,甚至是人類做菜的等等這樣一些能。這些相對來說是非結構化的,既要去把控機器人的身體、速度、力量使用,還要去辨別周圍場景里的一系列物體。比如說在倉儲環境當中,要去辨別哪些是需要去搬運的東西,搬到哪個地方等等。

整體上來講,在一些相對來說偏工業,或者說偏實際生產的場景當中,人形機器人的學習能力體現可能就會更加明顯。

隨著它具備人工智能能力之后,未來能夠去做的一些工作,相對來說就會更加多樣化。它的商業化落地也好,或者說它的價值體現也好,可能就會相對來說更加凸顯。

四、人口老齡化驅動機器人產業發展

主持人:剛剛麻總的解答非常精彩。我個人有一些小小的看法,人工智能也好,或者說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也好,本身可以說是為了替代人去做一些工作,或者說是替代人去陪伴我們,比如老齡人或者說是幼兒的陪護,或者說是剛剛特定場景的運用。這跟每個國家的人口結構,以及現實的科技生產力,都有很大關系的。

從長期來看,包括我們國家在內的很多個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是驅動機器人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年輕的勞動力缺乏,必然需要有一些類似于機器人的勞動力去替代它。接下來,也請麻總具體給我們講解一下,關于在人口老齡化和機器人產業方面,有沒有具體的一些什么特定的關系?

麻繹文:一個直觀的數據,從全球維度上來講,各個國家的機器人密度,也就是說機器人臺數:人數密度指標,和全球各個國家的老齡化人口占比是有比較明顯的正相關性。也就是說從全球維度上來講,老齡化人口越多的國家,它的機器人密度相對來說就會更高。

我們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像日本,大家知道日本是老齡化的國家。像65歲以上人口的占比已經達到了25%以上,也是要比其他一些比較大的國家都是要高的,它的機器人密度就達到390臺每萬人。

相比較之下,像一些人口老齡化也比較高的,在20%附近的像瑞典和德國,機器人密度分別是在289臺每萬人和371臺每萬人。也就是說隨著整體老齡化人口數量占比的提升,機器人的密度都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高。

這里面原因也非常簡單,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推進,相對而言,勞動力年齡的人口,占比相對來說就會降低。對于一些制造業的國家來講,一方面是人力成本有一定的提升。另外,制造業勞動力數量減少之后,確實有一定勞動力上的缺口。

在未來,我們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必要性,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當中就體現出來了。未來如果我們能夠去逐步使用一些機器人去替代人類,比如說在制造業工廠當中,去替代人類做一定的工作,一方面它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另外它也能夠去彌補勞動力人口逐步下滑的缺口。

我們去看國內整體的人口變化趨勢和機器人整體的密度變化趨勢,也是體現了剛剛提到的這個特征。比如15到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是74.5%,整體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到了2021年,這個數據已經降到了68%到69%之間。也就說在2010到2021這11年當中,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實際上是有6%左右的下滑。這塊也是說明我國存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我們勞動年齡人口的占比有下降。

相應國內的機器人密度也是在快速提升,由2010年的10臺每萬人,提升到了2021年的322臺每萬人,它的提升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這里面也體現了我們勞動力人口逐步減少的趨勢之下,確實是有相應的機器人市場需求的,包括在未來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之下,很多老年人可能未來他的陪伴問題,我們可以逐步通過一些有陪伴能力的人形機器人去解決。

另外,比如剛剛提到的在工廠等制造業領域,勞動力人口欠缺的問題,也可以逐步使用一些機器人做替代,解決相應勞動力缺失的問題。

我們覺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也是助力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動力。

五、機器人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主持人:感謝麻總。我們剛剛提到的那些機器人很多都是國外的,比如在國際上都很出名的一些大公司去做的布局和生產,包括日本的、美國的。在我們國家,剛剛麻總也提到,我們當下是要做一個制造業的強國以及科技自立自強,也提出來很多的政策背景。

像剛剛麻總說的我們要國產替代,包括空間也很大,包括我們要做信創、做芯片的突破。在機器人方面,是不是也存在著一些比較細致的,或者說在當下我們能夠看得到的方向?

麻繹文:好的。從機器人整機的角度上來講,這兩年我們也在陸續發布一些人形機器人的整機產品,剛剛提到樂聚機器人發布了首款基于開源鴻蒙系統的機器人,它也搭上了華為相應的一些概念。所以在整機這一塊,當前還是有一定的突破。

但我們覺得難度或者說痛點,相對來說還是集中在它的產業鏈,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的國產替代,整體技術實力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從機器人的產業鏈情況來看,或者從它整體的構成情況來看,它的核心零部件就是三大塊,就是減速器、伺服和控制器這三塊。這三塊在它的成本結構里面,占比差不多能夠分別占到35%、25%和15%,加起來就有70%多。相對而言,機器人本體的成本占比只有10%。

大家聽這個概念就相對來說比較明確,機器人自身價值鏈里面最大的三塊就是來自于減速器、伺服和控制器這三塊,這三塊是我們可以去重點關注的方向,包括它的國產化率情況。

1、減速器

在減速器這一塊,它實現的功能就類似于人類的肌腱,它是支撐機器人關節運動的關鍵部件。目前主要是分為諧波減速器和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主要是用在機器人手腕上的驅動,RV減速器實際上是用在機器人機身的驅動。這兩塊是目前在減速器市場里面,特別是在機器人的市場里面,用得比較多的這兩個減速器。

目前的市場結構來講,無論是RV減速器,還是諧波減速器,就是在機器人身體里面起到肌腱作用的零部件,日本廠商的市占率都是在全球排在第一的。所以這一塊,幾家日本頭部廠商的市占率情況都是比較高的。

從國產化率來講,像國內的諧波減速器,它的技術實力已經逐步在接近國外海外龍頭。在一些加工技術方面,它的難點已經基本上能夠攻克了,能夠滿足一些常規的使用。

但是在一些批量生產的場景當中,它的品控,包括它的極端使用下,這個產品整體的穩定性,還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還是有一定的難點。

在RV減速器細分領域,相比于日本產品,國內減速器的精度,包括它的耐磨性,也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這塊,國內還是處于在逐步追趕的階段。

從國產化率的角度上來講,像諧波減速器和RV減速器,它在2022年的國產化率差不多分別是在44%和32%,也就是說的國產化率也確實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2、伺服系統

第二塊零部件是伺服系統。伺服系統在機器人的驅動系統里面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一定的閉環控制方式,能夠去控制機械系統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它實現的功能比較類似于人類的心臟,包括肌肉等等這樣一些功能。

從伺服系統的市占率情況來講,過去主要是被日本的幾家,安川、三菱、松下等等,包括像海外歐美的西門子等這樣一些廠商,占據了市場規模。

過去幾年,在國產化率的方面,特別是在一些中低端的中低功率產品,它的技術水平已經能夠和海外逐步持平了。但是在一些高端市場,競爭力還是比較弱,包括也存在一些產品同質化等等現象。

核心的一些技術,包括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里面的核心芯片、高精度的編碼器,國外廠商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

從國產化率的角度上來講,伺服的電機和伺服系統的國產化率分別是在31%和38%,相對來說也是不到40%的水平。

3、控制系統

第三塊零部件就是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在智能汽車,包括在機器人這樣一些先進制造領域都有一定的使用。在機器人上面,它是發揮了大腦的功能,它會根據機器人的作業指令,包括它的傳感器反饋的一些情況和信號,來逐步去支配機器人進行相應的運動。

目前來講,國內機器人控制器這一塊,發展相對來說是比較成熟的,和海外的技術差距也是比較小的。

目前它的差異主要還是體現在軟件層面,特別是一些算法的水平,包括它的二次平臺開發的應用性等等,這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從國產化率的角度上來講,目前也是在30%多的水平。

總體上來講,像三大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的情況都是在40%或者40%以下的區間。

從長期來看,隨著國內高端制造技術的突破,包括前面提到的工信部對于機器人長期規劃的指引作用下,特別是在核心零部件環節,我們對于的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突破,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在國產機替代突破的邏輯下,市場上還是有希望產生一些龍頭上市公司。大家回顧一下,像上一輪包括在2019年、2020年,半導體芯片產業鏈在政策、技術突破的產業趨勢引領之下,也是誕生了很多漲幅非常巨大的上市公司。

未來,如果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也出現了這樣一些有技術突破、能夠引領產業趨勢的公司,也會帶動機器人產業鏈取得不錯的行情。所以,國產替代也是我們值得去關注機器人產業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邏輯。

六、當前機器人產業估值較低

主持人: 總結一下,剛剛我們已經聊到了人工智能、老齡化、國產替代對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影響,這些可能都是一些趨勢性的東西。從當下的產業估值來看,您覺得在機器人產業有沒有什么當下的一些機會?

麻繹文:機器人行業還是屬于制造業,包含在機械產業里面。在機械的大行業里面,它是屬于通用設備這樣一個細分領域。不管是看它的盈利也好,或者說看它的估值情況也好,都具備一定的周期性。

比如我們看傳統有通用設備屬性的幾個細分機械設備領域,像工業母機、叉車、工業機器人等等這樣一些通用的機械設備,從自身的周期維度上來講,歷史上就存在三到四年的周期性波動趨勢。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隨著下游制造業的需求反復波動。

從歷史上來講,上一輪工業機器人的景氣周期是從2019年年底逐步開啟,到2021年的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當月同比的產量也是逐步到了高峰。

隨后隨著像在疫情的沖擊、海外加息等等一些影響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同比增速在持續下滑。

到今年的9、10月份,已經到了歷史底部的階段。包括像工業機器人、工業母機、叉車等等這樣一些通用設備,都是已經到了產量和銷量同比增速的歷史低點位置。

當前從估值的維度上來講,目前中證機器人指數,它的估值實際上PE估值是40.04倍,位于歷史的10.59%分位,已經在歷史上比較低的位置。

大家看到今年國內的宏觀經濟還是有一定的修復趨勢,包括制造業PMI也好,也是從前期的低點有一定的回升。雖然說這兩個月又短暫又回落到50以下,但是總體上來講,我們覺得還是有在向上修復的趨勢。

我們看工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速的情況,不管是看中國的情況,還是看美國的情況,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可能也會逐步進入到補庫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下,會對制造業的產業需求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拉伸作用。所以對于機器人產業的景氣度來說,也會有提升的作用。

所以在當前階段,我們覺得可以樂觀看待機器人產業鏈后續的行情。

我們去看產業鏈盈利增速的情況,在2023年和2024年,還是有希望恢復到一個比較高的盈利增速。

結合當前比較偏低的估值、產業鏈景氣的修復,以及未來盈利增速的預期,當前去布局機器人產業,還是比較有性價比的。

七、如何布局機器人產業?

主持人:最后我們來看看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如果當下想布局機器人產業,您認為應該如何把握?有沒有一些更好的建議給到大家。

麻繹文:機器人產業,我們認為它還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早期的、處在快速發展當中的行業。如果去選個股,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大家回顧一下,不管是新能源車也好,或者說半導體芯片產業鏈也好,早期上市公司之間的差異性沒有那么大。未來這些企業可能存在一些技術實力上的差距,或者下游應用的區別等等,才逐步誕生了一系列龍頭公司。早期如果大家看不清,或者選股相對來說有一定難度,也是可以考慮通過一些指數基金去進行布局。

近期我們也上市了機器人產業ETF(159551),可以幫助大家去全面把握機器人產業的投資機會。

另外,當前宏觀經濟也處在流動性相對來說比較寬松的階段。今年經歷了兩輪的降息,包括像海外的加息預期也逐步結束了,海外的流動性也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再結合國內宏觀經濟還是處在弱修復的狀態之下,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還是有一定的表現機會。

對于中證機器人指數來講,它的市值分布在比較中小市值的區間。機器人產業ETF跟蹤的中證機器人指數,它的80個成分股平均市值實際上是比較小的,只有160多億元,也比較契合當前中小市值行情的投資機會。

歷史行情方面,機器人產業指數相對于上證綜指的貝塔系數,基本上能夠達到1.17左右,也就是說它的指數彈性還是比較強的。

當前上證指數在3000點附近,相對來說在一個比較偏低的位置,處于過去10年的20%到30%左右的分位,也就是說市場當前是處在相對來說偏低的位置。

如果后續市場出現一定的反彈,大家可以關注一些有彈性的方向,比如說像我們的機器人產業ETF(159551),以及布局了泛科技的科創板100ETF(588120)等等。

這樣一些品種都是比較有彈性的,同時聚焦在科技制造或者先進制造等領域。在市場處在估值低位,后續又有一定的反彈空間,外圍的環境以及國內的宏觀經濟的修復情況下,大家可以去做一定的關注。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