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8 22:30:47
每經記者 張明雙 陳晴 每經編輯 楊夏
人來人往,熙熙攘攘。11月中旬,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武漢經開區”)舉辦,聚焦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汽車供應鏈打造等熱點話題。
兩天時間,大會舉行了1場大會論壇、9個主題論壇,匯聚了千余名行業精英到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與會議主題演講或圓桌對話的60余家企業相關負責人中,除了東風汽車集團外,帶有武漢本地烙印的車企數量寥寥。
事實上,作為傳統工業重鎮,近年來武漢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中長期缺位。不僅新能源汽車行業“參與者”較少,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新能源汽車行業月報顯示,在2023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TOP10城市中,武漢僅位列第十位,落后于中西部城市鄭州、重慶等。
在汽車行業面臨大變局的當下,“合肥、西安、常州等新銳城市對傳統汽車集聚區形成超越態勢,促使我們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武漢經開區相關人士談及變局時,言語間充滿了緊迫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武漢光谷也加入了“戰局”,其推出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12條支持政策,大力推進“光車聯動”,做起了新型“造車夢”。
光谷入局,能助力武漢打贏這場“翻身仗”嗎?
汽車重鎮被趕超?
作為老牌汽車產業重鎮,以及東風汽車集團的大本營,汽車產業曾經連續9年位居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不僅如此,武漢經開區還享有“中國車谷”之稱,這曾是國內汽車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年產整車近百萬輛,工業產值超3200億元。
這場以“中國車谷”為主場的盛會,為何本土車企卻少有發聲?
不只是此次大會上武漢本土車企少有發聲,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上,武漢本土企業的存在感也不強。
華工科技(SZ000988,股價30.31元,市值304.77億元)深耕光谷多年,子公司華工高理的新能源汽車PTC加熱器,占據國內60%市場份額,覆蓋了九成以上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但公司主要客戶并非武漢本地車企,大部分訂單都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
占據天時地利的武漢,卻在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中慢了一步。
今年5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等部門聯合行業編制的《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綜合評價指數與最佳實踐(2022年)》發布。這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競爭力榜單中,武漢排名第9,與北上廣深、長沙、重慶存在差距。
同樣,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新能源汽車行業月報顯示,在2023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TOP10城市中,武漢僅位列第十位,落后于中西部城市鄭州、重慶等。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并不算晚。早在2015年,還是傳統燃油車當道的時期,東風風神旗下雙門四座微型電動車E30L在武漢地區正式銷售,成為武漢汽車廠商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早期代表車型之一。
“雖然投入早,但是有一些關鍵節點可能沒有把握住。”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博導、人工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副院長胡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武漢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區位、資本等方面沒有太大優勢,如何吸引企業落戶還是個問題;武漢傳統汽車產業體量較大,船大難掉頭,轉型升級需要一個過程。
此外,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完全超預期,甚至超過了產業規劃的速度,使得一些傳統汽車城市如武漢、傳統汽車制造廠商在新能源的市場接受度和反應速度上稍顯落后。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分析,這有多方面原因。武漢作為中部城市,消費者的買車觀念相對沿海地區更加傳統,很多消費者還停留在燃油車時代;武漢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不及沿海地區完善,以及武漢相關政策支持不及沿海地區力度大等。
11月中旬舉行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期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還提到,汽車供應鏈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而且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上述區域的電子產業發展基礎好,區域的配套以及整個供應鏈布局更為完備,這些都是中部城市的短板。
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管理辦公室黨工委副書記、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唐傳勇也坦言,武漢經開區雖然擁有強大的整車制造能力,集聚了9家整車企業、13家整車工廠,但本地的零部件配套還不齊全,特別是一些關鍵零部件有所缺失,造成零整比不高的情況。
產業重鎮轉型緊迫感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近期華為余承東和小鵬汽車何小鵬的“隔空互懟”引發熱議。
二人的互懟,是圍繞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技術展開。而在業內看來,余承東與何小鵬之間的爭論,凸顯了新能源汽車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國內頭部廠商在智能駕駛方案方面的競爭正在加速升級。
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總的來說應該非常地迫切。”許海東認為,整個汽車行業的轉型速度非常快,燃油車市場份額逐年減少,而新能源市場則以每年兩三百萬的速度增加,因此,行業需要盡快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面轉型,支持整車廠的發展。
“必須要發展下一代汽車。”唐傳勇也表示,這個觀念也已經深入到整個武漢經開區。東風汽車(600006。SH,股價6.88元,市值137.6億元)早在2017年就提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輕量化的“五化”戰略,并開始全面推進相關布局。
行業巨變,武漢經開區也充滿了“緊迫感”。“形勢所逼。”唐傳勇告訴記者,當前經濟環境下,各個城市都在大力招商,好的企業資源有限,如果不主動出擊,就會被其他城市搶走。
2023年上半年,武漢經開區首次設立了駐外招商專班,選派精干人員前往京津冀、長三角和大灣區進行駐點招商,負責收集信息和洽談合作事宜,再由后方大部隊接洽確保項目落地。
湖北省和武漢市各層級政府部門相繼在政策上發力。11月13日,《湖北省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發布,提出總體目標為“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省汽車總產量比重達到40%以上,產值達到3500億元。”
在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武漢經開區發布“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8條措施”,宣布每年將拿出30億元支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賦能武漢經開區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
就連東湖高新區即“武漢光谷”也加入了戰局。11月7日,東湖高新區推出“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一攬子政策舉措,大力推進“光車聯動”,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
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初,百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戰略合作項目、集度武漢總部兩大重磅項目雙雙落戶光谷;此外,光谷已經培育了一批智能汽車零部件企業。
同樣在武漢市承擔重要經濟發展職能的“車谷”武漢經開區、“光谷”東湖高新區均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方案,這是否會形成同城競爭?
唐傳勇告訴記者,軟件定義汽車是下一代汽車的明顯標志,武漢經開區也有全產業鏈的獨特優勢,不僅擁有研發能力,還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目前武漢經開區正在加大汽車軟件企業的導入,應該更具有后發優勢。
而胡杰則認為,智能網聯汽車已經變為了高科技產品,光谷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包括豐富的軟件人才和傳感器技術,如何將這些技術與傳統汽車制造有機融合,是政府、企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而武漢經開區擁有產業鏈優勢,“聯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彎道超車”能否成功?
政策支持力度密集加碼,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行業新品牌不斷涌現、產業發展進入“新汽車”時代的拐點等因素有關。
一方面,“明星”新成員仍在加速入場。11月15日,在工信部發布的最新《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中,赫然出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小米汽車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車“戰局”。
另一方面,市場現有競爭已現“白熱化”。近期部分新能源車企裁員、車輛“內部消化”的新聞,也在網絡上引發大量關注討論。加之車企為了提高銷量,比亞迪、零跑、埃安、極越等10余家品牌通過限時優惠等方式開打“價格戰”。
在這個檔口,光谷的加入能否助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翻盤?光谷和車谷,又能否實現1+1大于2的互補效應?
胡杰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三大關鍵要素,分別是高算力芯片、數據和算法創新。首先,高算力車載芯片是智能汽車的關鍵部分,而湖北在算力中心建設方面已有布局;其次,數據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支撐,但目前各企業多以自建數據為主,建議湖北可考慮建立數據聯盟以實現數據共享;最后,算法創新則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武漢并不缺乏人才供給,但如何留住人才是關鍵,大規模吸引和留住算法人才是當務之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芯片領域,光谷和車谷已經有所聯動。2022年5月,為補上車規級功能芯片研發、制造的關鍵一環,位于車谷的東風汽車集團與位于光谷的中國信科聯手,與8家企事業單位和高校一起,共建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不過,對于光谷和車谷發力智能網聯汽車,業內的看法則更為謹慎。張翔分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通常以車企為龍頭,武漢的車企目前還是以東風為主,而東風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方向的轉型成績并不算特別好,對于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帶動作用將比較有限。
華工科技總裁助理李慧也坦陳,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快速更迭和產業格局風云變幻的當下,作為企業,往往傾向于同行業領先企業合作。一來,行業頭部企業一般更能夠捕捉行業前沿方向,他們率先使用新技術、新材料,企業與他們合作可以提前“卡位”和進行前瞻性布局;另外,頭部企業的發展往往更加穩定,管理更加規范,在確保合作方權益的同時還能帶動管理進步。
李慧認為,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時代,武漢如果希望奮起直追,可以下定決心,加強與全國范圍的龍頭企業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來創新突破,搶占市場。
鑒于已有長安汽車(SZ000625,股價21.48元,市值2131億元)與華為合作的案例,胡杰也建議,東風公司僅依靠自身技術力量實現高端智能駕駛的挑戰較大,加強與頭部企業的聯合可能是一種思路。
對于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胡杰和李慧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領軍企業的重要性。胡杰認為,有沒有智能網聯汽車的領軍企業、領軍人物以及人才梯隊,這對于武漢能否形成產業話語權至關重要。而為了抓住智能網聯汽車的機遇,湖北省及武漢市應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并引進行業領軍人物,筑巢引鳳,為產業發展賦能;還可以通過擴大產教融合規模等途徑,培養更多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人才。
李慧則建議,未來武漢可以繼續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和扶持本土企業的成長。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則需要秉承久久為功的精神。一方面,通過政策和資金壯大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發展聚集產業鏈資源,帶動相關企業協同并進;另外,可以對企業設置對賭條件和業績考核目標等,督促企業和項目的更好落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