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4 21:25:02
“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延伸,相較于綠色金融重點支持綠色低碳的企業和項目,轉型金融聚焦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支持的對象是高碳高效企業,可有效補充綠色金融所無法覆蓋的高碳領域。”人民銀行湖州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郭正江介紹道。今年湖州出臺的《關于深化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探索構建低碳轉型金融體系的實施意見》,在地方標準、產品服務、政策激勵、信息披露、公正轉型等方面開展了轉型金融的系列創新。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廖丹
蘇杭之間、太湖之畔,坐落著被山川流水擁抱的江南古城——湖州,這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也是綠色發展的先行地。
自2017年6月獲批創建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后,湖州作出多樣探索,走出了一條綠色金融助推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創新之路。截至今年10月末,湖州全市綠色貸款余額達到3274億元,占全部貸款比重達31.3%,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古就有“放爾生,放爾命,放爾湖州做百姓”之美譽的湖州,也是全國城鄉發展最均衡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湖州在浙江省率先實現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欠發達村“清零”,去年城鄉收入倍差縮小至1.61:1,走在全省全國前列,被列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因綠而興,乘綠而上。在探索共同富裕的實踐過程中,湖州也將綠色基因植入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脈絡中,打造共同富裕的綠色樣本。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湖州,近距離觀察這座生態之城如何下好共富“一盤棋”。
眼前是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碧藍,陽光掠過湖面,向一池漣漪中灑下一把把碎金。岸邊一排白色的遮陽傘下擺放著躺椅,不少游客正舉著手中的咖啡擺造型拍照、打卡。這里是安吉縣梅溪鎮紅廟村,眼前這片不需要濾鏡的“野生”美景,被網友形容為“藏在山里的一滴藍眼淚”,正是名噪當地的“深藍計劃”。
安吉縣梅溪鎮紅廟村“深藍計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玉雯 攝
在跑遍了安吉全縣187個行政村后,深藍計劃主理人程鑠欽及其創業團隊最終將目光聚焦到了此地。在細心規劃設計后,去年五一當天,“深藍計劃”開業,采取門票制的方式,68元一位,老人、小孩免費,憑門票可以兌換咖啡一杯。
“開業至今,我們接待了將近60萬人次。今年五一,單日咖啡出杯量達到5120杯,原以為這是單日出杯量的巔峰了,沒想到在10月2日達到了7132杯。”程鑠欽介紹道。不斷攀升的數字在刻畫一個事實——“深藍計劃”就這么火起來了。在程鑠欽看來,沒人會為了這杯咖啡來,但人們會為了這里的場景而來,“這里拍照很出片,我們最初設計就是要做顏值經濟、打卡經濟。”
如今,“深藍計劃”憑借“小冰島”別名走紅網絡,而它的前身其實只是一座關停多年的廢棄礦坑,雜草叢生,堆滿垃圾。
曾關停多年的廢棄礦坑如今已成為走紅網絡的“小冰島”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玉雯 攝
兩年前,為徹底解決廢棄礦坑的安全隱患和“臟亂差”問題,由大學生創業團隊出資51%、村集體和村民出資49%的“深藍計劃”項目啟動。然而,修復此礦坑僅收回產權和安全改造就需投入幾千萬元資金,鎮村無力承擔。此外,網紅打卡地也可能存在運營不持續、不長久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安吉農商銀行配套推出了生態修復貸,累計向紅廟村經濟合作社和“深藍計劃”項目提供授信1200萬元,以支持生態保護修復、助力特色產業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態修復融資需求得以滿足的同時,這也是金融助力青年創業、帶動村集體共富的一個典型縮影。“一開始我們團隊只有二十幾個人,后來我們意識到要想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首先必須要把鄉村建設得更好。”程鑠欽說道。
項目吸引流量,流量創造平臺。通過金融活水注入,安吉農商銀行對“深藍計劃”主創團隊近百名95后年輕人發放創業貸款,創建共享食堂、人才公寓、藝術中心、交流中心產業鏈,形成人才社區,吸引更多人回鄉創業,帶動周邊就業,最終形成經濟生態圈。
從一座關停多年的廢棄礦坑,發展成日最高接待量破萬人次、單日咖啡出杯量達7000多杯的網紅打卡點,“深藍計劃”激活了紅廟村鄉村經營“一池春水”,不僅帶動了咖啡餐飲、沙灘休閑等鄉村旅游新業態,隨著項目的推進還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紅廟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20年前不到30萬元有望達到今年的200萬元。
不僅如此,這一模式還在被不斷復制。記者從安吉農商銀行了解到,目前該行已助力13處廢棄礦坑、廢舊廠房修復整治,累計投放“生態修復貸”39筆,金額超5000萬元,兼顧修復生態與帶動產業,化生態“疤痕”為綠色“聚寶盆”。
黃杜村,位于安吉縣溪龍鄉,素有“中國白茶第一村”之美譽。這里是安吉白茶的核心產區,建有國家級生態白茶基地,曾獲評中國美麗鄉村精品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高質量就業村等。
而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黃杜村曾是安吉縣最貧困的鄉村之一,彼時的村民嘗試種過辣椒、板栗、毛竹等,但都沒能走上致富之路。1997年,溪龍鄉決定發展白茶產業,起初村民們的種植積極性并不高。“可以說當時面臨著‘三無’的困境,一無技術、二無資金、三無市場。”黃杜村黨支部書記盛阿偉告訴記者,種植一畝白茶的成本要幾千元,而當時村民的人均年收入還不足一千元。
為了打消村民們種茶的顧慮,黨員干部開始帶頭種植白茶,同時村“兩委”積極和當地農商銀行對接解決資金問題,聘請農業技術專家來進行培訓。漸漸地,黃杜村家家戶戶開始種植白茶。安吉縣定期舉辦的白茶開采節等大型活動,也為安吉白茶打開了市場,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
“去年我們的茶葉種植面積達到了5萬畝,茶產值達到了5億元,人均純收入超過了7萬元。”盛阿偉對記者表示,如此龐大的種植體量背后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持續灌溉。“茶葉種下去后,還有廠房、機器設備等投入,采茶工的人力成本等,這些地方的資金需求量都比較大。”
安吉大山塢茶場負責人盛勇亮對此有著更深的體會。盛勇亮的父親是安吉白茶產業創始人之一,1987年在黃杜村種下了第一片白葉茶。“(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父親從當時的信用社獲得了第一筆貸款3000元,用來培育白茶苗。這么多年來,農商銀行一直是我們的堅強后盾,建廠房、請人工等,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資金支持,推動著我們發展壯大。”盛勇亮告訴記者,目前安吉農商銀行每年給他們的授信達到了1000萬元,且隨借隨還的方式非常方便。
如今,大山塢茶廠是黃杜村茶葉產業的領頭羊,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多次榮獲“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特等獎,被中國茶葉學會多次授予“中茶杯”金獎。公司年銷售額也從1999年時的100多萬元躍升至現在的4000多萬元。
據了解,安吉農商銀行早在2020年便將黃杜村列為綠色信用村創建單位,給村級組織和村民提供優惠的綠色金融服務,貸款利率也有所下浮。不僅如此,該行還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創新擔保方式。“很多村民房產是沒有產權的,不能流轉交易和抵押,我們對此專門設計了‘白茶貸’產品,村民憑借茶園證可獲得銀行貸款。”安吉農商銀行董事長馬蓮貴對記者表示。
從20世紀80年代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的貧困村,到現如今村民年均純收入超過7萬元,“安吉白茶”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新引擎。目前,安吉有白茶種植戶1.7萬戶,產值35.8億元,全縣農民人均增收8000逾元。此外,自2018年黃杜村黨員自發捐贈茶苗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開始,當前“白葉一號”共富茶苗已在貴州、四川、湖南等3省5縣扎下深根。
在盛阿偉看來,安吉白茶為我國茶產業提高效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是一個種茶葉的大國,到明年安吉白茶有望占到全國十分之一的茶市場。”
隨著安吉白茶產業的崛起,黃杜村借助萬畝茶園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打造安吉白茶生態休閑觀光園區,溪龍黃杜金葉子景區也在今年2月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黃杜村成為了產業興村的典型代表。“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推動茶旅融合,不僅要賣茶葉,也要把美麗的風景賣出去。”盛阿偉說道。
白墻黑瓦、江南水鄉建筑風格的羊場,屋頂還鋪設了光伏發電板,這里是位于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的“羊光互補”共富基地,總投資5273萬元,用地288畝,新建羊舍、配套用房等11000平方米,計劃湖羊存欄規模1萬頭。
“羊光互補”共富基地養殖的湖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玉雯 攝
這是一種“羊陽結合、光畜互補、上光下羊”的新型產業模式。項目運營方湖州南潯善璉鎮強村公司董事長王志新對記者解釋道,“羊光互補”項目通過打造現代化養殖場,做大做強本地湖羊特色產業,同時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利用養殖場及周邊企業屋頂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將剩余電量并入當地電網,建設總裝機容量4MW分布式光伏電站,由此實現了“一地兩用”。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帶動當地15個行政村每年增收約50萬元,特別是項目通過向低收入群體流轉農業設施用地,可精準惠及15個村集體和62戶低收入農戶。這被農業農村部作為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為農村走向共同富裕探索了新路徑。
“‘羊光互補’這個項目,其實是農發行給我們命名的。”王志新對記者表示,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農發行的大力支持,獲得5年期、4000萬元信貸資金,2200萬元用于光伏項目、1800萬元用于羊場基礎設施建設,較基礎利率下浮25%的優惠。“貸款期限長、利率也優惠,我們還款的壓力比較小。”
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羊光互補”共富基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玉雯 攝
記者了解到,這也是農發行湖州市分行“強村共富貸”支持的首個共富項目。項目預計每年可發電431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1554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約4096噸,因此該項目資金同時獲得了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并入選2022年全國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十大典型案例。
這是湖州金融系統聚焦小微、“三農”、居民消費等普惠領域增加金融供給的一個縮影。記者從人民銀行湖州市分行了解到,全市金融機構創新推出“強村共富貸”“強村信用貸”等59款“共富”系列金融產品,累計為農戶、新型農業主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授信達367.8億元,有效增強了村集體的造血功能。
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相互轉化,離不開金融改革與經濟轉型的良性互動。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湖州產業結構偏重,八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占規上工業能耗的70.8%,但增加值僅占規上工業的37.7%。
作為“兩山”理念發源地、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湖州當前正在積極推動轉型金融發展。
“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延伸,相較于綠色金融重點支持綠色低碳的企業和項目,轉型金融聚焦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支持的對象是高碳高效企業,可有效補充綠色金融所無法覆蓋的高碳領域。”人民銀行湖州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郭正江介紹道。
今年湖州出臺的《關于深化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探索構建低碳轉型金融體系的實施意見》,在地方標準、產品服務、政策激勵、信息披露、公正轉型等方面開展了轉型金融的系列創新。
在地方標準方面,湖州將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導向轉化為金融標準指引、嵌入金融服務流程,出臺了全國首個區域性《轉型金融支持活動目錄》,圍繞全市紡織、化纖等“8+1”類重點高碳行業,規劃了106項低碳轉型技術路徑。此外,湖州也在全國率先研制《重點行業轉型目標規劃指南》《融資主體轉型方案編制大綱》等。
“前期,我們經過調研排摸,選擇化纖行業作為首批轉型試點行業,確定轉型企業名單。根據企業的承諾,到2025年末平均碳強度有望較2020年末下降39.8%。作為對企業的支持,銀行提供20.7億元的轉型貸款,利率較同期LPR最高下浮55個基點。”郭正江說道。
在創新金融服務方面,湖州市18家銀行成為總行級試點分行,其中,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5家銀行已成功獲批為總行的示范行。針對轉型金融支持的重點行業企業,人民銀行湖州市分行指導金融機構以“白名單”形式向上級行爭取授信額度支持,實施差別化利率定價和授信策略,創新“碳系列”金融產品30余款,累計發放碳效貸款7370余筆,金額360億元。
郭正江對記者表示,當前,轉型金融仍處于起步階段,亟須通過政策激勵機制來促進其進一步發展。“我們積極爭取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低成本資金,以優惠利率引導信貸資金投向低碳轉型領域,目前已累計落地碳減排貸款70余筆22.6億元。修訂綠色金融2.0政策,對納入轉型企業名單、達到轉型目標時序進度的企業,給予貸款額度50BP貼息補助;對開展轉型信息披露、實現公正轉型的企業,補助額度上浮10%等。”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湖州轉型金融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下階段,湖州將持續深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序有效銜接,陸續逐個行業抓好推進,以期為浙江乃至全國轉型金融改革提供更多湖州經驗。”郭正江說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751297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