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4 21:15:00
按照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規劃,預計到2025年,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150萬輛,全國占比10%以上;到2027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萬輛,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雄心勃勃的重慶,又將如何繼續“超車”?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的“底特律”重慶正在強勢歸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重慶汽車產量達184.35萬輛,連續超過上海(168.05萬輛)、吉林(124.10萬輛),排名躍升至全國第二位。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重慶時隔七年重回全國第二的位置。對于這座加速轉型的老牌汽車城而言,意義非同一般。
這自然跟新能源汽車的強勁增長密切相關。今年1-10月,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2.1萬輛、增長13.7%,全產業集群完成產值4993.7億元、增長5.8%。不久前,重慶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華為擬成立一家聚焦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的新公司,而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該公司,亦釋放出龍頭轉型的重大利好。
種種跡象顯示,重慶正加速重回國內汽車制造中心。
按照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規劃,預計到2025年,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150萬輛,全國占比10%以上;到2027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萬輛,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
雄心勃勃的重慶,又將如何繼續“超車”?
時間回到十年前,重慶還是中國汽車制造無可爭議的中心。2015年是重慶汽車發展史上十分特殊的一年,全市汽車產量達260萬輛、居全國第一位,同時長安汽車成為首個產銷破百萬輛的中國車企。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不過,受周期性、結構性等因素影響,重慶汽車產量從2017年開始逐年下滑,2019年汽車產量僅為137萬輛,相較巔峰時刻直接“腰斬”。2018年,全國汽車產業出現2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老牌汽車城們集體遭受“重創”。
曾經喊出要沖擊“中國底特律”的重慶,在全國汽車制造版圖上的地位也逐漸滑落——2016年被廣東超越,2017年被上海、吉林、湖北超越,2018年被廣西超越,2019年被北京超越,淪為汽車產量第七城。
而后,重慶密集出臺政策措施,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線,推動全市汽車產業轉型。今年前10個月,隨著重慶汽車產量超過上海、吉林,這座老牌汽車城也完成一次罕見“回歸”。
“我們跟第一名廣東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新能源領域的增長潛力還在持續釋放。”重慶前沿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勇對城叔表示,重慶正在攜手四川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它的產業基礎及配套能力是很強的。目前,長安、賽力斯,包括吉利等車企表現都非常亮眼,后續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211.06萬輛,同比增長10.76%。其中,重慶長安汽車累計銷量95.04萬輛,同比增長12.45%;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36.41萬輛,同比增加88.76%。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作為全市汽車產業的絕對龍頭,長安汽車的轉型之路,也是重慶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換道超車”的縮影。
更為重要的是,1-10月,重慶接近500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集群產值,已經處于全國新能源汽車版圖第一陣營。要知道,即便是公認的“新能源汽車之都”上海,2025年的目標也僅為“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
這些跡象顯示,老牌汽車城重慶正在“歸來”。
3月初,東風系品牌推出政企購車補貼,不僅推倒燃油車降價的“多米諾骨牌”,也將老牌汽車城的“危機”推至臺前。除了被安徽反超的湖北,汽車產量長期排在全國前三的吉林,今年前10個月汽車產量也幾乎腰斬,面臨跌出前十的危險。
這也再次宣告:老牌汽車城的終極命運離不開四個字,轉型升級。縱使強大如吉林、湖北,轉型升級步伐不夠快,仍然面臨出局的風險。而重慶“重回第二”,又是“轉型升級”的另一個劇本——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9年,重慶汽車產量觸底(137.46萬輛),其后迅速回升,2022年重回200萬輛,今年前10個月更是憑借148萬輛的成績重回全國第二,汽車產量僅次于廣東,而增長動力正是新能源。
根據重慶市經信委發布數據,今年上半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9.6%,產值同比增長33.8%,對全市汽車產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到85%。
長城證券研究顯示,重慶已形成以長安汽車為首、以十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干、以上千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優勢汽車集群,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總體處于西部領先水平。
李勇指出,重慶汽車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換道超車’,整個產能加速向新能源汽車切換,盡可能把它的占比提上去。其次是高端化,以前重慶汽車的利潤很低,現在要走高端化路線,不管是賽力斯,還是吉利都在做一些高端車型,比如問界M5、阿維塔12等。”李勇表示。
不久前,長安汽車與華為的合作宣告升級,雙方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華為擬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長安汽車表示,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該公司,并與華為共同支持該公司的未來發展。
這意味著,長安汽車與華為的“鏈接”不斷加深,而借助后者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優勢,重慶龍頭車企的智能化轉型將更加迅速。
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看來,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汽車軟件、汽車電子等高科技公司,大部分都處于一線城市,相關人才也都是在一線城市或沿海城市聚集,所以過去重慶的智能網聯產業比較薄弱。而賽力斯、長安汽車和華為深度“綁定”后,可以大大提高長安和賽力斯汽車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性能,也將進一步賦能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
“實際上,我們(重慶)2016年左右汽車產量做到300多萬輛,一度瞄準過四五百萬輛,當時還是很有野心的。但后來整個賽道切換,大家都走向新能源,我們轉而沉寂,但經過痛定思痛,又一次起來了。”在李勇看來,這段跌宕起伏的發展史,是重慶汽車產業潛力的有力印證,包括基于強大的配套能力,“全國的資源都在向重慶集中”。
圖片來源:新華社
李勇指出,重慶汽車產業最獨特的優勢,一個是技術人才,一個是產業配套。“重慶有兩百萬技術工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其次,不論是材料、半導體、電子信息等領域都有基礎,很多東西自己就可以配套。”
而眼下,重慶正在借助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轉型,加速重回全國汽車版圖制造中心,并瞄準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超150萬輛、2025年超200萬輛,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的目標。
這意味著什么?去年,西安以超百萬輛成績登頂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而重慶挑戰“2025年產銷超150萬輛”,也發出沖擊“第一陣營”的強烈信號。
從龍頭車企來看,重慶確實有兩年內突破百萬輛的底氣。今年2月,賽力斯與華為在深圳簽署聯合業務深化合作協議,目標為202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0萬輛;長安汽車也明確提出,將快速推進新能源板塊發展,在2025年新能源銷量達到120萬輛,占比40%。
而相比整車產量,重慶的產業鏈規模更具想象空間。11月24日,《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000億元,累計新增新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800家。
其中,重點任務包括加強整零協同、加快傳統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融合、招商引資等諸多方面,并明確2027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高30個百分點。
在外界看來,重慶似乎正在用當年“從無到有”做大電子信息產業的魄力,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賽道。
僅今年1-7月,重慶汽車產業簽約項目就達258個,簽約金額2833.8億元。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與永川區、江津區等,共同出資設立20億元重慶市汽車產業投資基金;長安汽車“牽手”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等,設立15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
一場突圍大幕,正在拉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