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熱議“AI圖片著作侵權第一判”:并非所有“人工智能生成圖片”都受法律保護 業內人士更擔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5 00:28:39

◎因涉及AI創作的著作權等前沿因素,“AI生成圖片著作權侵權第一案”近日受到廣泛關注。很多受訪專家都強調了“獨創性”。

◎12月4日,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張偉君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賦予AI使用者一定的權利不需要操之過急。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24718601 

“AI生成圖片著作權侵權第一案”近日受到廣泛關注。這起案件大致情況是:原告李某認為被告劉某的百家號賬號未經自己許可,利用了自己用AI創作的圖片,侵犯了自身的署名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

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作出此次“AI生成圖片著作權侵權第一案”的一審判決,“(2023)京0491民初11279號”的判決文書顯示,法院認為“涉案圖片屬于美術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判決被告劉某賠償原告李某經濟損失500元。

12月4日,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岳屾山律師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案對“人工智能生成圖片是否屬于美術作品”進行了個案司法認定。“但對于其他案件,能否得出前述結論,需要個案認定,因為不同的作者,即便使用相同的人工智能軟件進行創作,不一定都能‘創作出’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本案的意義,更多是對當今人工智能軟件輸出物能否作為作品進行保護進行了積極的個案司法回應。”

法院:涉案圖片屬于美術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一審判決書顯示,2023年2月24日,原告李某通過軟件Stable Diffusion生成了此次涉案圖片,2月26日將其上傳到小紅書賬號“董二千”中,并配以標題“春風送來了溫柔”。3月2日,被告通過該賬號發布了名為《三月的愛情,在桃花里》的文章,該文章文字內容系被告自己撰寫的詩歌,第一張配圖即為涉案圖片,涉案圖片上未顯示水印。

北京互聯網法院于2023年5月2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經庭前會議后,于8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

一審判決書顯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一、“春風送來了溫柔”圖片是否構成作品,以及構成何種類型作品;二、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圖片的著作權;三、被訴行為是否構成侵權行為,被告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北京互聯網法院認為,從原告構思涉案圖片起,到最終選定涉案圖片止,這整個過程來看,原告進行了一定的智力投入,比如設計人物的呈現方式、選擇提示詞、安排提示詞的順序、設置相關的參數、選定哪個圖片符合預期等。涉案圖片體現了原告的智力投入,故涉案圖片具備了“智力成果”要件。

北京互聯網法院認為,現階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不具備自由意志,不是法律上的主體。因此,人們利用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圖片時,不存在兩個主體之間確定誰為創作者的問題,“本質上,仍然是人利用工具進行創作”,即整個創作過程中進行智力投入的是人而非人工智能模型。在這種背景和技術現實下,人工智能生成圖片,只要能體現出人的獨創性智力投入,就應當被認定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北京互聯網法院認為,涉案圖片符合作品的定義,屬于作品。

本案中,涉案圖片是以線條、色彩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造型藝術作品,屬于美術作品。同時,涉案圖片在可以歸屬到具體作品類型時,沒有適用“其他作品條款”保護的必要性,其不屬于“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北京互聯網法院認為:“涉案圖片屬于美術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最終北京互聯網法院一審判決被告劉某賠償原告李某經濟損失500元。

并非所有“人工智能生成圖片”都受法律保護

因涉及AI創作的著作權等前沿因素,此案迅速引發廣泛討論。

很多受訪專家都強調了“獨創性”。12月4日,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姚歡慶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京互聯網法院的裁決在“本院認為”的部分里特別強調了使用者利用人工智能程序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所做出的獨創性貢獻,實際上強調的是使用者在其中所進行的獨創性表達的部分,因為需要有各種參數的設計,以及各種模型的建立。

姚歡慶介紹,在繪畫的人工智能軟件中,有兩類明顯的區別:一類是Midjourney,另一類是Stable Diffusion。一般來說,像Midjourney類軟件,只要給出一個簡單的指令,例如“快樂的兒童騎行”,軟件便能夠展示出不同的圖片,而且同樣的指令,畫出來的圖片仍是不一樣的;但是像Stable Diffusion類軟件,需要使用者先做特定的模型進行訓練,然后進行參數設計,最后慢慢地才能夠完成創作,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有巨大的構思想法投入。

北京市京徽律師事務所爭議解決中心主任曹偉律師12月4日通過微信向記者表示,圖片雖由AI形成,但是實際創作思路和獨創性的構思來源于真正的創作者,那么這樣的AI智能生成圖片當然屬于獨創性的表達,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AI智能生成圖片如構成作品,那么該作品的著作權應當歸屬于利用AI進行獨創性表達的作者。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岳屾山律師表示,嚴格意義上講,本案中認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圖片”實際上是涉案作品的作者以人工智能軟件為創作工具,通過其智力投入(例如模型的選取、提示詞及反提示詞的設置、參數的設置、多次調節等)所創作出的智力成果。因為該智力成果符合美術作品的構成要件,故最終作為美術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換言之,并非所有“人工智能生成圖片”都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對于此案影響,岳屾山表示,本案是將人工智能軟件作為創作工具,并結合作者創作活動產生的智力成果是否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美術作品,對“人工智能生成圖片是否屬于美術作品”進行了個案司法認定。

“但對于其他案件,能否得出前述結論,需要個案認定,因為不同的作者,即便使用相同的人工智能軟件進行創作,不一定都能‘創作出’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本案的意義,更多是對當今人工智能軟件輸出物能否作為作品進行保護進行了積極的個案司法回應。”岳屾山表示。

賦予AI使用者一定的權利不需要操之過急

12月4日,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張偉君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賦予AI使用者一定的權利不需要操之過急。

張偉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AI作畫工具的使用者對AI繪圖的文字提示和描述,即使再具體,也只是文字作品的創作,而不是美術作品的創作。不同的繪畫者即便是根據同一個文字描述進行繪畫,依然是自己獨立的美術創作,可以構成各自不同的獨立美術作品。所以,只有“作”畫,沒有“說”畫,“說者”無法成為“畫者”。“在圖畫完全是AI生成的情況下,即便否定AI是作者,即便AI作畫工具使用者提供了相關文字指示,進行了相關參數設定,也無法使其成為該AI生成圖畫的作者。”

張偉君表示:“在目前AI工具提供者都不對AI生成內容主張權利的情況下,沒有給AI生成內容以版權保護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相反,更急迫的其實是要防止有些使用者將AI生成的內容竊為己有。這個判決的最大‘危險’是已經將這種‘剽竊AI創作’行為合法化,因為判決將使用者認定為AI生成內容的唯一作者。”

“我并不絕對排斥賦予AI使用者一定的權利,但這不需要操之過急。”張偉君表示。

姚歡慶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們還要考慮,法律為什么要保護知識產權?實際上是為了激勵新知識的生產。但是隨著AI介入,未來可以想象的是,利用AI來生成作品會越來越容易。例如,劉慈欣這樣的科幻小說家,他的《三體》是經過多年辛苦創作的,但如果用人工智能來創作,可能一個晚上就能夠創作出幾千部、上萬部風格迥異、邏輯自洽的科幻小說。在這種情況下,人是沒有辦法同機器進行對抗的,就像我們在圍棋領域里面看到的那樣。”

“因此,法律在面對此類問題時,更重要的是,當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斷出現的時候,怎樣才能維護住人類最后的尊嚴,也就是能夠讓人類的創作動力或創作的激勵機制不會因為AI生成物的大規模出現而喪失。否則,人就會變得懶于思考、懶于表達、懶于寫作,而只是服從于或享受于人工智能的存在而已。這是未來社會應該去看待的問題。”姚歡慶說。

 

資料:

知產庫:https://mp.weixin.qq.com/s/Wu3-GuFvMJvJKJobqqq7vQ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2471860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 人工智能 版權 北京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