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推薦

每經網首頁 > 商訊推薦 > 正文

華泰證券研究所: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抓手與戰術機遇

2023-12-08 15:55:37

2023年9月22日至23日,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會議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從產業端來看,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近年來不斷涌現,華為Mate 60系列和問界新M7發布、小米造車等再度掀起國產品牌熱潮。

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團隊近期發布研報《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抓手與戰術機遇》,研報指出新型工業化迎來政策和產業的密集催化,滲透率、國產率、市占率是投資的戰略抓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動力基礎和核心內涵,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新型工業化本質是以高端化、數字化、國產化實現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著力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優勢產業鞏固延伸、新興與未來產業的培育與布局,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團隊認為,新型工業化下關注三類投資機會:其一,中高端制造業出海,即優勢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和全球化布局,核心指標是比較優勢和市占率;其二,產業鏈補鏈強鏈,即新興產業的進口替代,核心指標是國產率;其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即符合新型工業化主攻方向對應的數字化、智能化要求,核心指標是滲透率。

基于比較優勢和“三率”(滲透率、國產率、市占率)的戰略抓手,結合短期景氣度變化,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團隊建議關注新型工業化下電子、機械、軟件、汽車、服務器、醫療器械、化工、稀土等領域的戰術機遇。

新型工業化是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兼具可行性與必要性。

可行性上,我國工業體系健全、體量龐大,且近年來信息化程度顯著提升。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信息化方面,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截至2022年年底,累計建設開通了5G基站231萬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了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了77%。

必要性上,新型工業化的背景是國內要素優勢變化,痛點是供給出清、分工轉移和逆全球化。2011-2012年左右我國進入劉易斯拐點,2020年后實體經濟部門加杠桿斜率放緩,從人口、資本到技術,未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或成為經濟增長引擎。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產業鏈轉移和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陣痛期,新型工業化承擔著維持制造業比重、統籌安全與發展、實現碳中和共識的重任。

新型工業化“新”在何處?

1.新型工業化的政策脈絡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提“新型工業化”,將其納入頂層設計、明確其核心是信息化與工業化。2023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部分開篇便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凸顯了推進新型工業化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首要位置,在產業結構層面突出了工業的重要性。

從政策表述上看,新型工業化錨定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未來或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2023年9月,“新質生產力”的提法將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要務,除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外,突出了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近年來相關產業政策也主要圍繞5G、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半導體、新能源等行業出臺。

2.新型工業化的布局方向

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對優勢產業進行鞏固延伸、對新興與未來產業進行培育與布局是新型工業化的三大布局方向。

傳統產業是我國制造業的基礎,在制造業中的增加值占比高,是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抓手。實現上述行業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從而保障其未來能夠穩定增長,是新型工業化的重點之一。

優勢產業是指全球產量占比高、市場份額大的行業。實現上述產業的高端化、品牌化,支持龍頭做強做優,優化產業基礎,攻關重大技術裝備,鞏固提升全產業鏈優勢,打造一批中國制造名片是新型工業化的又一重心。

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與新賽道,即具備技術創新屬性、滲透率速度與加速度同時提升的行業,既包括全球維度的新賽道,且我國具備將其壯大為優勢產業的方向;也包括全球維度已相對成熟,而我國起步較晚,亟需提升自主可控水平,實現進口替代的方向。未來產業則是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實現引領未來發展的抓手,往往處于生命周期的導入期,滲透率不足5%。

從工信部十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上看,新型工業化的布局重心正在由傳統工業的升級轉向新興產業培育,智能化成為發展重心。從445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行業分布看,裝備制造、原材料、消費品、電子信息四大行業示范基地數量最多,合計342家,其中裝備制造工業120家,包括汽車、船舶、航空、工程機械等領域;原材料工業95家,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石化、新材料等領域;消費品工業75家,包括紡織、醫藥、食品等領域;電子信息產業52家,包括電子信息、終端設備、顯示等領域。從第十批和前十批整體的分布變化看,新型工業化的重心正在由傳統行業升級向新興產業培育轉變,智能制造基建屬性的行業,如新材料、數據中心等占比明顯提升。

新型工業化下的投資機遇

1.優勢產業品牌化、高端化

以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1)的產品所在行業的產品數量占比衡量優勢大小,我國的優勢行業包括紡織服裝、機械、輕工、化工、電力設備等,發展重心是提升高端產品的保障能力以及技術路線的高端化,鞏固優勢并打造中國名片。在國內產能結構性過剩和全球價值鏈重構的背景下,中高端制造業出海勢在必行:第一,上一輪制造業資本開支周期持續至2023Q1,而固定資產周轉率高位回落,部分行業面臨較大的去產能壓力,“不出海就出局”;第二,近年來,我國出口結構中高附加值制造業比重持續提升,逐漸向微笑曲線兩端爬升,生產回流和近岸化下通過東盟國家間接出口占比提升。

那么,哪些領域有望成為出海的“排頭兵”?從全球市占率、海外營收和貿易順差的視角上看:其一,全球市占率在5-50%,國內企業初具規模且份額提升空間較大的環節;其二,近3年海外營收增長較快,海外營收占比顯著提升的行業;其三,細分科目貿易順差增速高于國內整體貿易順差增速的環節。上述視角下,出海勝率高、空間大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電動車、化工(聚氨酯、乙烯)、汽車PCB、面板、工程機械等。

2.新興產業數字化、國產化

新型工業化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對應數字化、智能化要求,安全與發展并重的戰略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對應國產化要求。數字技術深化應用在提升產業聚集水平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加強經濟系統內每個單元、每個子系統的穩定性,進而提高經濟整體面對外部沖擊的穩定性。因此,需要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同時找準薄弱環節、著力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分別對應滲透率和國產率的提升。

對于滲透率,技術創新驅動的產業滲透率成長曲線通常是種族增長的S型曲線,滲透率處在5-20%區間且二階導(或加速度)向上的階段規模效應最強,產業故事站穩、業績持續超預期,往往存在“戴維斯雙擊”的機會;對于國產率,進口替代的過程也并非線性,存在著“木桶效應”,即由于技術/資本/原材料等要素的門檻,國產率在某一閾值下方提升緩慢通常意味著“短板”的制約,根據大量新興產業國產化的案例,國產率20-50%左右的區間國產化的規模效應較強。兩條邏輯下的代表性行業包括:第一類,滲透率提升,包括工業互聯網、服務器、SiC等;第二類,國產率提升,包括半導體、數控機床、新材料等;第三類,雙率共振提升,包括工業軟件、機器人、醫療器械等。

3.未來產業中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的品種

今年9月,“新質生產力”的提法將“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對未來產業的定義為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概括而言,未來產業是依托新技術、引領新需求、創造新業態、提供新動能、拓展新空間的產業。多數未來產業仍處于導入期,結合政策和產業端最新進展,我們認為可以重點關注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投資邏輯有望從主題轉向賽道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元宇宙、智能駕駛、6G和衛星互聯網。

人工智能是未來產業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有望降本增效,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綜合管理、運維服務等各環節優化。今年初,OpenAI發布了ChatGPT,其從0到100萬用戶速度遠超多數平臺。從月活角度來看,當前ChatGPT月活突破2億,月活口徑滲透率約4%,未來隨著大模型迭代和商業化落地有望進入“奇點時刻”。國內大模型發展起步相對較晚,模型能力呈現快速優化態勢。目前國內布局通用大模型的企業主要包括互聯網科技企業、人工智能企業和初創研究團隊,已建立起一定的生態,但在AI競爭力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責編 蒲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