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大公國際總裁應海峰:中國評級機構國際化發展須堅持固本培元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3 21:09:48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張益銘

12月12日,在北大經濟學院、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國際”)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信用4.16高峰論壇暨2023大公國際年度論壇”上,大公國際黨委副書記、董事、總裁應海峰闡述了他眼中的中國評級機構國際化發展路徑。

“中國評級機構國際化之路任重道遠”,應海峰說,在我國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外部環境更加復雜的背景下,作為債券市場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信用評級一方面在揭示和預警信用風險、完善風險定價,守住不發生系統風險底線、爭奪金融市場定價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掌握國際話語權、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方面更具重大意義。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已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發行各類債券52.8萬億元,截至9月末國內各類債券余額153.9萬億元。

應海峰坦言,相比之下,本土評級機構近年來在國際市場拓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進行了持續的積極探索與實踐,但整體成效有限。本土評級機構國際影響力與我國債券規模的“倒掛”現象日益凸顯,尚需進一步提升在世界評級界的影響力。本土評級機構的國際化之路任重道遠,須始終以憂患意識保持清醒頭腦,準備經受國際市場風高浪急的重大考驗。

“中國評級機構國際化發展須堅持固本培元”,應海峰說。他進一步自問:為什么本土評級機構走不出去?

他表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內評級機構經受國際資本市場的考驗相對較少、技術能力也缺乏相應的檢驗。因此,本土評級機構國際化發展將是一個長期、持續、不斷深化的話題。在短時間內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評級行業需要堅持固本培元、守正創新相協調,做好頂層設計,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金融高質量發展切實深入到國際化發展中。

他進一步分析,中國信用評級體系是一種舶來品,目前還未形成自身的特色。現階段我國經濟全球影響力日益提升,需要與之相匹配的信用評級體系,即要在海外成熟信用評級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創新,將服務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融入評級體系中;站在中國式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引導資本向國家產業鏈安全、關鍵技術和基礎材料等戰略性產業,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領域聚焦;在技術、方法、模型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新型信用評級體系的顆粒度和精細化,關注債券收益情況和企業經營等基本面的基礎上,關注企業外部性及其內生化因素,優化外部支持的動態評估機制。

應海峰說,中國評級機構國際化發展要臥薪嘗膽、砥礪前行。在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的當下,本土信用評級機構在自身市場占有率低、國際評級認可度低、評級業務開展范圍小等條件下,國際化向前邁進的任何一步都顯得格外不易。

國際主流資本市場上,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大評級機構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長期掌控國際評級體系的話語權,整體市場份額超過90%,在全球評級行業處于絕對寡頭壟斷地位。本土評級機構在服務國內金融市場的基礎上,想要在海外主流金融市場上立足難度比較大。應海峰認為,可以另辟蹊徑,一是借道金磚國家之間的信用評級合作是我國評級行業國際化發展的突破口,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國家、東盟國家等后發優勢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市場,利用好我們的熊貓債市場,是本土評級機構國際化發展道路的一個方向。

二是要講好中國故事,護航中國企業“出海”,把我們優秀的企業推向國際資本市場,用國際評級語言幫助國際投資者更加客觀、更加合理地看待被低估的國有企業,提升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的信用水平,持續降低中國企業國際市場融資成本。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6255685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評級 機構 中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