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一家科創(chuàng)陜企的“千層套路”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8 17:31:06

但公司在發(fā)行后股價一路震蕩下滑,給股民們上了一堂“買到也不一定賺到”的課,如今股價為37.89元/股,在嚴格限制破發(fā)、破凈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資背景下,公司的可轉債始終背著一層枷鎖。

另外,公司IPO募投項目推進幾乎無一“順產”,均是困難重重,屢遭延期,甚至因管理問題鬧出了不少“烏龍”……

每經記者 張靜    每經實習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賀娟娟

12月15日晚間,瑞聯(lián)新材(688550)“心心念念”的可轉債申請,終被上交所暫緩審議。

此番結果,或許并不意外,實際上,市場對其始終抱有諸多質疑。

回看公司上市時的輝煌——高科技屬性登陸科創(chuàng)板,發(fā)行價113.72元/股,在IPO募資時,股東們出于對公司的看好,不僅讓瑞聯(lián)新材拿夠了10.52億元建設項目“熱錢”,甚至超募了7.9億。

但公司在發(fā)行后股價一路震蕩下滑,給股民們上了一堂“買到也不一定賺到”的課,如今股價為37.89元/股,在嚴格限制破發(fā)、破凈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資背景下,公司的可轉債始終背著一層枷鎖。

另外,公司IPO募投項目推進幾乎無一“順產”,均是困難重重,屢遭延期,甚至因管理問題鬧出了不少“烏龍”……

IPO募投項目頻頻推遲

2020年8月,瑞聯(lián)新材登陸科創(chuàng)板,彼時擬募資10.52億元,投向“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科研檢測中心項目”“資源無害化處理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除補流資金被快速“吸納”外,上述四個項目推進均是步履艱難,延期成為常態(tài)。

一個個來看,目前情況最好的是“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雖未在原定2022年第三季度投用,但所幸已是在2023年6月完工。

而“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科研檢測中心項目”則屢次延期后仍未完工,預計可用時間從2022下半年調整為2024年第四季度,截至2023上半年,使用募集資金比例分別為50.79%、44.92%。

對此,瑞聯(lián)新材解釋稱,受宏觀環(huán)境影響是一方面,還由于市場需求有所放緩——現(xiàn)有產能或部分募資項目投用后,基本可覆蓋公司近1-2 年的液晶業(yè)務體量或產品研發(fā)和檢測需求。

圖片來源:公司回復函

也就是說,就算募投項目投用了,產能也多少有些多余。

這種延期理由,對于募資項目來說還是有些牽強——若是一再延期后,公司仍是不緊不慢、現(xiàn)有產能足夠的話,那起初募資的目的還能站住腳嗎?

至于“資源無害化處理項目”,根據回復函,該項目承諾募投3115萬元,但在募集資金僅投入使用43.95%情況下,項目卻顯示已于2022年6月完工投用。

這種頗似“物美價廉”的情況,實則是鬧出了場“烏龍”。根據中介機構回復稱,是由于相關經辦人員對規(guī)定理解不到位,誤以為可置換的資金包含募集資金到賬后公司投入的自籌資金(實際上僅可置換到賬前投入的)。

因此2020年8月26日IPO募集資金到賬后,該公司相關經辦人員在后續(xù)約一個月時間里,仍使用自籌資金填補了“缺口”,但后續(xù)又發(fā)現(xiàn)無法置換,才導致募投資金比例低卻已結項的情況。而結項后的結余募集資金,則被公司理所應當地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還有另一處管理問題則是,該項目原計劃系統(tǒng)調試運行時間為1年,但實際試運行時間為9個月,亦是由于公司相關項目經驗不足,導致試運行時間及預算金額估算存在偏差。

除上述建設項目“熱錢”外,公司IPO超募的7.9億元,其中3.55億元(包括結轉利息)被公司分兩次補充了流動資金,1億元投向的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也由于目前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偏弱,該項目暫未產生銷售,存在效益未達預期風險。

可轉債項目疑點重重

在IPO募資項目幾乎無一“順產”、新產能消化仍存疑情況下,在IPO募資兩年后公司又開始新一輪可轉債融資進行擴產,且一出手就是擬不超過10億元。

其中,將8億元用于OLED升華前材料及高端精細化學品產業(yè)基地項目,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

據說明書,項目建成后,預計在設定的經營期內年平均營業(yè)收入為5.38億元,而瑞聯(lián)新材2022年全年的營業(yè)收入為14.8億元,可見提升頗大。

但疑點在于,根據回復函,截至2023上半年,公司現(xiàn)有產能(反應釜總體積)為213.16萬升,產能整體使用率僅60.78%,在此情況下,何種“化學反應”才能消化本次募投新增的138.90萬升產能,并轉化為實打實的業(yè)績?

圖片來源:公司回復函

此外,亦曾有投資者提及類似問題:公司曾宣稱多數產線是柔性產線,經調配后可以用于生產其他產品,為何在產能利用率未滿的情況下不進行產線調配,而是繼續(xù)投入建設產線?

如此“大手筆”的提案,自然受到上交所與投資者的關注。

2023年4月,瑞聯(lián)新材收到問詢函,上交所重點提及本次募投項目的必要性、是否存在重復性建設的情形、新增產能消化的合理性及產能消化措施、前次募投項目實施是否存在不確定性、公司業(yè)績下滑等問題。

公司表示,雖然兩次募投項目均包括了OLED 材料、醫(yī)藥中間體等產品類型,但具體產品則不盡相同。

OLED 材料方面,為迎合顯示面板行業(yè)快速迭代,本次募投項目包含上次沒有的氘代發(fā)光材料產品,預計形成的收入占OLED材料收入的比重達到75%以上。

醫(yī)藥中間體方面,兩次募投項目擬生產的醫(yī)藥中間體產品對應的下游終端藥物不同,本次則主要用于濾泡性淋巴瘤治療、痛風治療、抗真菌等,此前主要為子宮肌瘤、肺癌等疾病。

對于募資的必要性,公司算了一筆賬后表示,截至2022年,公司未來三年營運資金缺口為3.42億元,本次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項目金額2億元具有合理性。

圖片來源:公司回復函

公司還表示,本次募投項目的8億元,若全部采用銀行借款等債務融資方式,公司資產負債率將大幅增至28.62%,高于同行業(yè)平均水平,將會對公司償債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公司的財務風險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分紅方面可謂“慷慨”,2020-2022年公司剔除股份回購后的現(xiàn)金分紅比例分別為45.61%、49.44%、47.59%,基本半數凈利潤用于分紅。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18日早上致電瑞聯(lián)新材證券部,對方表示可以先發(fā)來采訪提綱給董秘看一下,有回復的話會聯(lián)系記者,記者隨后發(fā)送采訪提綱,對方表示收到,但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對方電話下午也無法再接通。

瑞聯(lián)新材背后的“焦慮”

每經記者注意到,瑞聯(lián)新材在負債率較低、貨幣資金余額數額較大情況下如此“執(zhí)意”融資,或與公司主業(yè)下滑,難尋接棒的“焦慮”有關。

目前,公司常年營收占比95%的兩大支柱業(yè)務——顯示材料和醫(yī)藥中間體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根據問詢函,在居家辦公趨勢期間,確實給顯示材料的終端消費帶來過紅利,但目前已退潮。2023 年上半年顯示材料同行業(yè)公司均受不同程度影響,瑞聯(lián)新材業(yè)績下滑幅度尤甚。

顯示材料中,公司此前主攻的液晶材料逐漸被OLED材料“替代”,公司由此開始積極轉向,根據2022年報目前OLED材料的營收占比已接近四成,公司預計未來OLED板塊會超過液晶,或許這也是公司“一手延期液晶顯示材料項目建設,一手加緊擴建OLED材料”的背后邏輯。

圖片來源:瑞聯(lián)新材官網

至于醫(yī)藥中間體,也是明顯走向下坡路。該板塊常年占比超過60%的拳頭產品——PA0045的終端藥物艾樂替尼在第二次醫(yī)保談判后價格進一步下降,使得廠商進而下調了采購預期,開始重新評估艾樂替尼在國內市場的盈利預期。

加之部分醫(yī)藥管線對應終端藥物的研發(fā)、臨床或上市進度被迫暫停、延后,公司對于新盈利點的渴望可謂迫切。

以本次募投項目為例,氘代發(fā)光材料就是OLED材料快速迭代下的前沿產品;醫(yī)藥中間體也與PA0045不同,對應的終端藥物均沒有被納入醫(yī)保目錄,意味著盈利預期優(yōu)秀。

至于光刻膠業(yè)務,更是被公司視為“明日之光”。

2022年報中顯示,公司研發(fā)的光刻膠材料附加值高,下游行業(yè)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未來公司相關產品的測試通過及規(guī)模化量產,公司光刻膠材料業(yè)務有望在特定產品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實際上,在新能源概念大熱的2021年,公司的上一個“明日之光”還是鋰電池。

當時,公司在2021年報中將鋰電池列為第三大業(yè)務,耗資上億投資建設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生產VC和FEC材料。

但結果是,公司在2022年報中迅速轉變態(tài)度,對鋰電池只字不提,之前的新能源項目也受市場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暫未實現(xiàn)預期收益。

而光刻膠業(yè)務的現(xiàn)實亦同樣不甚樂觀。根據問詢函,公司2020—2022年光刻膠單體銷售額分別為720.77萬元、1440.90萬元、1284.11萬元,2022年已見下滑,且2023年上半年為544.88萬元,同比進一步下滑31.46%,

與上次“劇本”有些許相似的是,8月24日,瑞聯(lián)新材砸下真金白銀,表示擬4.91億元投資建設大荔海泰光刻膠及高端新材料產業(yè)化項目。

而據智研咨詢報告,2022年我國光刻膠行業(yè)產業(yè)市場規(guī)模98.6億元,同比增速僅6%,不知是否真能為消化新增產能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2月15日晚間,瑞聯(lián)新材(688550)“心心念念”的可轉債申請,終被上交所暫緩審議。 此番結果,或許并不意外,實際上,市場對其始終抱有諸多質疑。 回看公司上市時的輝煌——高科技屬性登陸科創(chuàng)板,發(fā)行價113.72元/股,在IPO募資時,股東們出于對公司的看好,不僅讓瑞聯(lián)新材拿夠了10.52億元建設項目“熱錢”,甚至超募了7.9億。 但公司在發(fā)行后股價一路震蕩下滑,給股民們上了一堂“買到也不一定賺到”的課,如今股價為37.89元/股,在嚴格限制破發(fā)、破凈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資背景下,公司的可轉債始終背著一層枷鎖。 另外,公司IPO募投項目推進幾乎無一“順產”,均是困難重重,屢遭延期,甚至因管理問題鬧出了不少“烏龍”…… IPO募投項目頻頻推遲 2020年8月,瑞聯(lián)新材登陸科創(chuàng)板,彼時擬募資10.52億元,投向“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科研檢測中心項目”“資源無害化處理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除補流資金被快速“吸納”外,上述四個項目推進均是步履艱難,延期成為常態(tài)。 一個個來看,目前情況最好的是“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雖未在原定2022年第三季度投用,但所幸已是在2023年6月完工。 而“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科研檢測中心項目”則屢次延期后仍未完工,預計可用時間從2022下半年調整為2024年第四季度,截至2023上半年,使用募集資金比例分別為50.79%、44.92%。 對此,瑞聯(lián)新材解釋稱,受宏觀環(huán)境影響是一方面,還由于市場需求有所放緩——現(xiàn)有產能或部分募資項目投用后,基本可覆蓋公司近1-2年的液晶業(yè)務體量或產品研發(fā)和檢測需求。 圖片來源:公司回復函 也就是說,就算募投項目投用了,產能也多少有些多余。 這種延期理由,對于募資項目來說還是有些牽強——若是一再延期后,公司仍是不緊不慢、現(xiàn)有產能足夠的話,那起初募資的目的還能站住腳嗎? 至于“資源無害化處理項目”,根據回復函,該項目承諾募投3115萬元,但在募集資金僅投入使用43.95%情況下,項目卻顯示已于2022年6月完工投用。 這種頗似“物美價廉”的情況,實則是鬧出了場“烏龍”。根據中介機構回復稱,是由于相關經辦人員對規(guī)定理解不到位,誤以為可置換的資金包含募集資金到賬后公司投入的自籌資金(實際上僅可置換到賬前投入的)。 因此2020年8月26日IPO募集資金到賬后,該公司相關經辦人員在后續(xù)約一個月時間里,仍使用自籌資金填補了“缺口”,但后續(xù)又發(fā)現(xiàn)無法置換,才導致募投資金比例低卻已結項的情況。而結項后的結余募集資金,則被公司理所應當地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還有另一處管理問題則是,該項目原計劃系統(tǒng)調試運行時間為1年,但實際試運行時間為9個月,亦是由于公司相關項目經驗不足,導致試運行時間及預算金額估算存在偏差。 除上述建設項目“熱錢”外,公司IPO超募的7.9億元,其中3.55億元(包括結轉利息)被公司分兩次補充了流動資金,1億元投向的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也由于目前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偏弱,該項目暫未產生銷售,存在效益未達預期風險。 可轉債項目疑點重重 在IPO募資項目幾乎無一“順產”、新產能消化仍存疑情況下,在IPO募資兩年后公司又開始新一輪可轉債融資進行擴產,且一出手就是擬不超過10億元。 其中,將8億元用于OLED升華前材料及高端精細化學品產業(yè)基地項目,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 據說明書,項目建成后,預計在設定的經營期內年平均營業(yè)收入為5.38億元,而瑞聯(lián)新材2022年全年的營業(yè)收入為14.8億元,可見提升頗大。 但疑點在于,根據回復函,截至2023上半年,公司現(xiàn)有產能(反應釜總體積)為213.16萬升,產能整體使用率僅60.78%,在此情況下,何種“化學反應”才能消化本次募投新增的138.90萬升產能,并轉化為實打實的業(yè)績? 圖片來源:公司回復函 此外,亦曾有投資者提及類似問題:公司曾宣稱多數產線是柔性產線,經調配后可以用于生產其他產品,為何在產能利用率未滿的情況下不進行產線調配,而是繼續(xù)投入建設產線? 如此“大手筆”的提案,自然受到上交所與投資者的關注。 2023年4月,瑞聯(lián)新材收到問詢函,上交所重點提及本次募投項目的必要性、是否存在重復性建設的情形、新增產能消化的合理性及產能消化措施、前次募投項目實施是否存在不確定性、公司業(yè)績下滑等問題。 公司表示,雖然兩次募投項目均包括了OLED材料、醫(yī)藥中間體等產品類型,但具體產品則不盡相同。 OLED材料方面,為迎合顯示面板行業(yè)快速迭代,本次募投項目包含上次沒有的氘代發(fā)光材料產品,預計形成的收入占OLED材料收入的比重達到75%以上。 醫(yī)藥中間體方面,兩次募投項目擬生產的醫(yī)藥中間體產品對應的下游終端藥物不同,本次則主要用于濾泡性淋巴瘤治療、痛風治療、抗真菌等,此前主要為子宮肌瘤、肺癌等疾病。 對于募資的必要性,公司算了一筆賬后表示,截至2022年,公司未來三年營運資金缺口為3.42億元,本次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項目金額2億元具有合理性。 圖片來源:公司回復函 公司還表示,本次募投項目的8億元,若全部采用銀行借款等債務融資方式,公司資產負債率將大幅增至28.62%,高于同行業(yè)平均水平,將會對公司償債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公司的財務風險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分紅方面可謂“慷慨”,2020-2022年公司剔除股份回購后的現(xiàn)金分紅比例分別為45.61%、49.44%、47.59%,基本半數凈利潤用于分紅。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18日早上致電瑞聯(lián)新材證券部,對方表示可以先發(fā)來采訪提綱給董秘看一下,有回復的話會聯(lián)系記者,記者隨后發(fā)送采訪提綱,對方表示收到,但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對方電話下午也無法再接通。 瑞聯(lián)新材背后的“焦慮” 每經記者注意到,瑞聯(lián)新材在負債率較低、貨幣資金余額數額較大情況下如此“執(zhí)意”融資,或與公司主業(yè)下滑,難尋接棒的“焦慮”有關。 目前,公司常年營收占比95%的兩大支柱業(yè)務——顯示材料和醫(yī)藥中間體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根據問詢函,在居家辦公趨勢期間,確實給顯示材料的終端消費帶來過紅利,但目前已退潮。2023年上半年顯示材料同行業(yè)公司均受不同程度影響,瑞聯(lián)新材業(yè)績下滑幅度尤甚。 顯示材料中,公司此前主攻的液晶材料逐漸被OLED材料“替代”,公司由此開始積極轉向,根據2022年報目前OLED材料的營收占比已接近四成,公司預計未來OLED板塊會超過液晶,或許這也是公司“一手延期液晶顯示材料項目建設,一手加緊擴建OLED材料”的背后邏輯。 圖片來源:瑞聯(lián)新材官網 至于醫(yī)藥中間體,也是明顯走向下坡路。該板塊常年占比超過60%的拳頭產品——PA0045的終端藥物艾樂替尼在第二次醫(yī)保談判后價格進一步下降,使得廠商進而下調了采購預期,開始重新評估艾樂替尼在國內市場的盈利預期。 加之部分醫(yī)藥管線對應終端藥物的研發(fā)、臨床或上市進度被迫暫停、延后,公司對于新盈利點的渴望可謂迫切。 以本次募投項目為例,氘代發(fā)光材料就是OLED材料快速迭代下的前沿產品;醫(yī)藥中間體也與PA0045不同,對應的終端藥物均沒有被納入醫(yī)保目錄,意味著盈利預期優(yōu)秀。 至于光刻膠業(yè)務,更是被公司視為“明日之光”。 2022年報中顯示,公司研發(fā)的光刻膠材料附加值高,下游行業(yè)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未來公司相關產品的測試通過及規(guī)模化量產,公司光刻膠材料業(yè)務有望在特定產品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實際上,在新能源概念大熱的2021年,公司的上一個“明日之光”還是鋰電池。 當時,公司在2021年報中將鋰電池列為第三大業(yè)務,耗資上億投資建設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生產VC和FEC材料。 但結果是,公司在2022年報中迅速轉變態(tài)度,對鋰電池只字不提,之前的新能源項目也受市場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暫未實現(xiàn)預期收益。 而光刻膠業(yè)務的現(xiàn)實亦同樣不甚樂觀。根據問詢函,公司2020—2022年光刻膠單體銷售額分別為720.77萬元、1440.90萬元、1284.11萬元,2022年已見下滑,且2023年上半年為544.88萬元,同比進一步下滑31.46%, 與上次“劇本”有些許相似的是,8月24日,瑞聯(lián)新材砸下真金白銀,表示擬4.91億元投資建設大荔海泰光刻膠及高端新材料產業(yè)化項目。 而據智研咨詢報告,2022年我國光刻膠行業(yè)產業(yè)市場規(guī)模98.6億元,同比增速僅6%,不知是否真能為消化新增產能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瑞聯(lián)新材 電子化學品 陜西省 光刻膠 新材料概念 OLED 科創(chuàng)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