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4 10:13:42
◎在今年11月份這些白菜要上市時,鮑志偉和一眾白菜種植戶傻了眼。按照11月份的價格,在化龍鎮的地頭,一畝地白菜的最終交易價可能只有三四百塊錢。“雇人的話,每個工都得兩三百塊錢,還不如直接‘放坡’。”
◎不過,在氣溫偏高導致多種蔬菜賣出“白菜價”后,隨著北方氣溫下降以及寒潮的到來,多數蔬菜價格重新步入上漲通道。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種了十幾年菜,今年冬天的白菜價格走勢,算是讓鮑志偉開了眼。
家住山東壽光市化龍鎮的他,今年種了10多畝大白菜。一個多月前,這些畝產上萬斤的白菜,即便10塊錢30棵、50棵都賣不出去,如果算上肥料、人工費用,根本無法回本。
在國家統計局解釋11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走勢時,鮮菜等鮮活食品價格的下降,甚至成為11月份全國CPI下降的重要因素。
菜價的下降,緣于被打破的供需平衡。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有全國“菜籃子”之稱的山東壽光實地調研時,多位種植戶、蔬菜批發商以及地方政府農業部門人士認為,今年10月、11月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往年同期偏高,造成露天、拱棚、南菜北運等多個渠道蔬菜供應重疊期延長,打亂了以往的蔬菜供應結構。
不過,在氣溫偏高導致多種蔬菜賣出“白菜價”后,隨著北方氣溫下降以及寒潮的到來,多數蔬菜價格重新步入上漲通道。
12月中下旬,李偉(化名)之前沒舍得扔的白菜,從一個多月前的幾分錢一斤,到如今在壽光當地批發均價已經超過了每斤一塊錢,而壽光大棚里的茄果類蔬菜價格,也普遍恢復、甚至超過了去年。
前期低價難賣的白菜,在寒潮過后開始漲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一位當地農業農村局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甚至調侃說,西紅柿現在已經漲到4元(一斤),“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西紅柿可能要暫時少放了”。
和鮑志偉類似,同在化龍鎮的李偉也種了10多畝白菜。
“一畝地收一萬來斤,即使全賣了,水錢都不夠。”談到10月底白菜剛上市時的價格,李偉的內心可謂五味雜陳。
按照多年的種植經驗,李偉的白菜地,從白露前后種苗到收獲,總共澆10次水,這樣會給每畝地增加800元的成本。加上土地承包、肥料、種苗等費用,每畝白菜地的成本要在1500元左右。
在李偉近20年的種菜經歷中,作為大路菜的白菜,價格雖然比不上大棚蔬菜,但最好的年景,地頭價能達到六七毛錢一斤,“大部分能賣到兩三毛錢,就已經很好了”。
鮑志偉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雖然穩定,但并不掙錢,大白菜的產量高,一畝地最高能收1.3—1.4萬斤,種植成本也低,每斤能賣到1毛錢左右就能保本。
不過,在今年11月份這些白菜要上市時,鮑志偉和一眾白菜種植戶傻了眼。按照11月份的價格,在化龍鎮的地頭,一畝地白菜的最終交易價可能只有三四百塊錢。
“雇人的話,每個工都得兩三百塊錢,還不如直接‘放坡’。”在壽光當地和鄰近的區縣,“放坡”指的是農民不再采收地里的作物,任由他人采摘,收不完的就只能爛在地里。
11月份,當白菜上市時,鮑志偉將自己每畝產量能達一萬多斤的白菜,選擇了“放坡”處理。
與鮑志偉類似,因為賣不出去,再加上冬小麥的種植已到跟前,通過“放坡”清理白菜,成為當地一些種植戶的普遍選擇。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多位壽光當地政府人士表示,壽光蔬菜之所以全國聞名,主要是因以大棚為代表的設施蔬菜,這類蔬菜的種植面積有60萬畝,而以白菜、蘿卜等為代表的大田菜、露天蔬菜實際種植面積有2萬畝,真正“放坡”處理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可能只有幾百畝。
因為前期價格過低且無人收購,在壽光化龍鎮某地,仍有未收的白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即便如此,因為壽光的“菜籃子”名號,11月前后,“放坡”這個壽光土話,還是成了居民間交流、短視頻平臺上熱傳的一個詞語。
“其實真正‘放坡’的比例并不大,通過短視頻傳播吸引老百姓過去,更像是一種營銷方式。但與超市、菜市場比,當時地里的蔬菜價格確實很低。”一位曾到現場了解情況的壽光當地政府人士表示。
據中國蔬菜價格指數平臺統計,今年11月,大白菜的平均交易價格已到8年最低點。即便價格如此便宜,今年的大白菜仍然少有人問津。
最初,鮑志偉和村里的種植戶也嘗試過聯系往外賣,“能聯系的都聯系了,但那時菜多,沒有收購商,(白菜)生長也到了極限了”。
“能賣出去的話,誰愿意放坡?”12月17日上午,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交流時,鮑志偉說,去年價格最低時也就幾分錢一斤,今年甚至到了一兩分錢,有的十塊錢30棵、50棵也在賣。
幾乎同時,在濟南家家悅超市丁豪廣場店的蔬菜柜臺,一位工作人士表示,今年冬天蔬菜價格普遍偏低,11月份白菜最低時每斤只有9分錢,但持續時間并不長。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白菜產區。從地域來看,我國的白菜產區在南北方都有分布,其中,北方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河南、遼寧等省份,南方則在江蘇、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
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統計數據,11月份,蔬菜批發均價為3.58元/公斤,環比下降5.1%,同比下降3.9%。其中,大白菜的價格環比降幅更是達到了26.4%。
據中國蔬菜協會,河北省玉田縣大白菜11月上旬地頭價為0.10元/公斤左右。僅相當于采收的人工成本,部分農戶直接棄收。
在壽光市農業農村局蔬菜技術推廣科工作人員劉春香看來,今年以白菜為代表的露天蔬菜價格的走低,與天氣造成的產量提升、多渠道重疊供應有關。
“因為高溫天氣延長,今年10月底、11月初,陸地蔬菜、拱棚蔬菜和這種日光溫室蔬菜,以及南菜北運的時間,有一個階段是重疊了,造成了多個渠道的蔬菜同時上市。”劉春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原本只在9月底、10月初出現的重疊期,今年卻延長至11月份,這直接打破了原本的市場平衡,造成部分種類菜價走低。
此外,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也被看作是大白菜等價格走低的原因之一。在壽光眾旺果蔬合作社理事長崔玉祿看來,老百姓生活習慣改變,或許是另一個原因。以往,北方地區居民過冬時都會囤大白菜,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少有人再大量囤菜,畢竟新鮮度才是蔬菜的優勢所在。
不過,類似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大白菜一個品種。在與記者交流時,一位山東蔬菜種植合作社徐姓負責人表示,往年只是白菜、蘿卜等個別品種出現量大價低,但今年包括香菜、菠菜、甘藍、菜花、芹菜等品類,均出現過低價銷售難的情況。
被大雪覆蓋的大白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在徐姓負責人看來,之所以出現多品種蔬菜價格走低,一方面與天氣原因造成的供應量增加有關;但另一方面,近年來進入農業生產領域的資金增加,進而造成種植面積擴大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據《北京日報》10月底報道,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分析,北京市每天對大白菜的需求量在1000噸左右,價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白菜種植面積大、產量大增,而且,較暖的氣候讓北方大白菜退市時間推后,與南方大白菜上市時間疊加,出現了明顯的供大于求現象。
Mysteel農產品調研了解到,近幾年,國內蔬菜尤其是設施蔬菜的種植面積及規模基本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以全國蔬菜大省山東為例,山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山東全省蔬菜面積約1662.1萬畝,同比增幅參考2.2%;總產量6271.8萬噸,同比增幅參考3.4%。
另據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全國蔬菜面積連續4年超過3億畝,2022年產量達8.0億噸,總量上產需平衡有余。今年蔬菜面積產量繼續增長,截至11月底,全國蔬菜在田面積8849萬畝,同比增加115萬畝。
在劉春香看來,蔬菜價格是遵循市場價格規律的,供應的增加顯然會讓價格走低,而蔬菜價格的走高,也反映出所在品種的種植、供應出現下降。
讓諸多普通蔬菜種植戶沒有想到的是,在全國范圍內,除了豬肉,走低的菜價也成為拉低CPI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0月、11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同比降幅比10月擴大0.3個百分點。
在解讀11月CPI數據時,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食品中,因11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利于農產品生產儲運,鮮菜、雞蛋和水產品等鮮活食品價格分別下降4.1%、3.1%和1.6%,降幅均超季節性水平,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13個百分點。
作為種了近20年菜的老菜農,這一輪寒潮到來引發的白菜價格反轉,著實讓鮑志偉沒想到。
一個多月前還無人問津的大白菜,在12月份逐漸開始有人問價。12月17日下午3時許,在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以下簡稱“地利物流園”)內,一批來自湖北的30噸白菜正在卸貨。一位貨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天的交易價已經到了每斤6毛錢。
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作為亞洲最大的綜合性農產品物流園,也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地利物流園也是國內南北蔬菜物流中轉的樞紐,其發布的蔬菜價格指數在全國、尤其是北方市場,被看作是一個很好的蔬菜價格晴雨表。
地利物流園對12月蔬菜指數走勢進行預測時稱,進入12月份后冷空氣活動頻繁,降溫、降雪天氣時有發生,會對蔬菜生長、采摘、儲存等環節造成不利影響,但南方蔬菜的上市量及上市品種將會繼續增加,山東省內及壽光地產菜出產量逐步減少,預計下月(12月)蔬菜價格指數將呈現上揚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進入12月以來,壽光蔬菜價格指數開始呈現出上漲態勢。其中,在12月11日—12月17日當周,該指數為124.08點,較上周111.28點上漲12.8點,環比漲幅11.5%,同比漲幅2.2%。
對此,地利物流園方面給出多個原因,具體包括:“本周經歷一輪寒潮天氣,多數地區伴隨著降溫、雨雪天氣,對蔬菜的生長、采收、儲存等各個方面帶來不利影響;加之,交通運輸難度的增加,共同助推價格上漲。‘南菜北運’陸續進入交易旺季,部分南方蔬菜質量好于進場的省內尾貨,如茄果類等蔬菜,拉動整體菜價上漲。進入冬季后,氣溫明顯下降,省內多數蔬菜品種集中上市期已過,出產量進一步縮減,如大白菜等,菜價需求性上漲。”
當然,這種上漲也直接反映在蔬菜價格上。“茄子已經漲到兩塊多了,價格和去年已經不相上下。”12月17日,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話時,壽光紀臺鎮某茄子種植戶王超說。而就在10天前,他還在因茄子地頭價每斤只有5毛錢,向記者抱怨種植戶的難處。
在位于紀臺鎮的壽光市昌寬蔬菜專業合作社,從外地來運菜的大車已在門口停得滿滿當當,寒潮也無法降低這里的銷售熱度。這家合作社的產品以長茄為主,主要銷往北京、粵港澳等地。
“現在物流運輸很便利,從早上8點到現在,我們已經銷售了7萬多斤長茄。眼下是大棚菜的銷售旺季,一斤茄子要賣兩元多,預計接下來價格還會走高。”合作社負責人李昌寬說。
茄子地頭價近期漲到了每斤兩塊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商務部市場運行監測系統顯示,受低溫雨雪天氣影響,12月11日至17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30種蔬菜平均零售價格環比上漲3.5%。茄果類蔬菜價格上漲明顯,其中西紅柿、青椒和茄子平均零售價分別上漲11.1%、10.9%和10.8%。北方地區菜價漲幅居前,其中天津、石家莊、濟南分別上漲11.9%、10.0%和9.7%。
談到近期的蔬菜漲價,劉春香甚至說:現在西紅柿已經到4塊每斤,再做西紅柿炒雞蛋時,是不是要考慮少放點西紅柿了?“如果再漲價的話,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可能就要從家里餐桌上暫時消失一段時間了。”
種植西紅柿的蔬菜大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雖然劉春香的話是調侃,但王超、李昌寬、崔玉祿等蔬菜產業鏈人士均認為,按照以往經驗,接下來蔬菜應該會進入漲價通道,至少也會延續到明年3月份前后。
“蔬菜銷售價格出現波動在所難免,這是市場決定的,即便壽光也是如此。但總體來說波動比較小,對當地種植戶、收購商影響并不是很大。”壽光多位蔬菜產業鏈人士所持看法保持了一致。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蔬菜價格過低或者過高的情況,在過往也曾經出現過,這是由客觀市場規律決定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有些蔬菜如果價格相對較高,需求大于供給,那么之后可能會引來菜農大規模種植;產量上來之后,如果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價格就會下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隨著天氣變化,多個品種蔬菜價格開始上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價格過高、價格過低都不是好事,過高反映出該類品種生長遇到問題,過低則反映出供應超出了需求。”經常與蔬菜種植戶打交道的劉春香認為,近期的價格波動情況屬于正常市場波動,但如果波動太大也會成為農戶接下來種植的一種參考。
在崔玉祿看來,作為全國知名的蔬菜種植基地,壽光不管是從種植規模還是銷售渠道來說都已經很成熟,對價格波動的承受和調節能力也比較強。比如,渠道的多樣性,如果一條渠道的價格比較低,那么種植戶可能會選擇其他渠道進行銷售。
當然,對于接下來價格走勢的預判,前述多位壽光當地人士之所以能有自己的把握,源于當地數十年來的“菜籃子”底蘊,而底蘊的形成,自然離不開當地60萬畝設施農業。
事實上,作為國內設施農業的發源地,壽光在種植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
1989年,壽光三元朱村17個農戶試驗冬暖式蔬菜大棚取得成功,解決了冬季蔬菜種植瓶頸,揭開了中國設施農業發展的序幕。最初,菜農彎著腰、點著蜂窩煤爐子供暖的第一代大棚,到目前已經升級至第7代。
蔬菜大棚發源地三元朱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在壽光市農業農村局一位人士看來,農業大棚的出現和推廣,解決了冬季蔬菜供應不足的難題,具有穩定市場的作用。
為保障菜農權益,壽光農戶紛紛組建合作社,抱團發展,共擔風險。他們以“一鎮一品”“一村一特”的形式避免了跟風種植、扎堆上市,分散了無序生產的風險,并創立價格指數實時反映市場,以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誤導經營的風險。
2020年9月26日,壽光107家蔬菜專業合作社聯合成立了全國首家蔬菜合作社聯合會,進一步提升組織能力,打造“壽光蔬菜”品牌效應。該聯合會首屆會長崔玉祿認為,壽光合作社整合后,再遇到菜價起伏、蔬市震蕩,聯合會就能形成合力,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組織貨源的作用,應對菜市波動。
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式的分銷體系;借助市場網絡的延伸,近年來,壽光開始不斷面向全國輸出種植技術、人才以及生產模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壽光官方獲取的信息顯示,目前,全市常年有8000多名技術人員,在全國各地建設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導蔬菜生產,全國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壽光元素”。
壽光的收菜種植技術,不僅在國內推廣,甚至已經傳到了非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作為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舉措,“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也被賦予重要使命。
比如,在時下,設施農業在農業大省山東遍地開花。山東將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作為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主渠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主方向、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主陣地,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路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