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A股退市數再創新高 市場有效出清還需更大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7 22:39:29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據Wind(萬得)數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46只股票實現退市,超過2022年的42家,再創歷史新高。在今年退市的46只股票股中,除經緯紡機是主動退市以外,其余45家均為強制退市。從退市具體成因看,有20家因“股價低于面值”被實施退市,占比近半,顯著高于2022年的1家和2021年的6家,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目前*ST柏龍、*ST華儀和*ST泛海已觸發面值退市條件,這意味著面值退市的企業數量還會繼續增加。

除了數量,今年的退市股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特點。一是交易類退市(即面值退)大幅增加,與財務類退市已基本相當;重大違法類退市也從2022年的1家增加至4家,其中就包括科創板首批退市的兩家企業紫晶存儲、澤達易盛。這些數據表明,A股多元化的退市渠道正逐漸暢通。2023年是全面注冊制實施的第一年,隨著注冊制的持續推進,退市公司數量還可能繼續增長,比如目前的“1元股”超過60只,集中了大量的ST股,這些個股將繼續面臨面值退市的考驗。

今年退市股的第二個特點在于市場更加理性,退市風險股慣用的“整活”套路難以奏效。針對面值退市,最好的自救辦法就是主要股東增持,比如美好置業董監高就拋出了高達5000萬~8000萬元的增持計劃,短期內帶動股價大漲,但公司隨后披露的實際增持金額不足400萬元,隨后股價掉頭向下直至退市;宋都股份部分董事、監事也拋出增持計劃,但金額只有38萬元~76萬元,這無異于杯水車薪;龐大集團則是聲稱要回購不低于2.5億元股票,但實際上公司現金已枯竭,其“忽悠式”回購最終被交易所問詢函打回原形。針對財務類退市中“凈資產連續兩年為負”即退市的規則,一些上市公司借用債務豁免或股東注資等方式加以規避,但這些手段也未必好用,比如吉艾科技的控股股東就提出向上市公司免費贈予7億元現金,這將有效改善其資產負債表,但最終這7億元沒有兌現。

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優勝劣汰、良性循環必不可少的一環,其發揮的價值越大,市場的效率也就越高,尤其是在當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較多、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退市制度只能進一步做實、做深。筆者留意到,雖然2023年退市公司數量創出新高,但其中有8家屬于房地產行業,在房地產筑底之后,退市公司數量未必會繼續增加。根據退市指標,筆者統計了接下來可能觸發退市風險的公司數量。60多只“1元股”中有37只2022年及2023年兩個報告期(下同)連續虧損,24只股票連續兩期凈資產為負,連續兩期“凈利潤為負且營收低于1億元”的有3只(不含科創板未盈利新股),2022年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有15家。去重并剔除已確定退市的公司后,仍有退市風險的公司總計只有54家。

資本市場達成優勝劣汰的標志,是績差股、風險股能夠有效體現在低股價上,最終以更多面值退市的形式得到出清,資金才能流向更優質的企業。相比A股公司的絕對增量以及上市公司的業績,現有個股退市數量仍遠遠不夠。在上市滿1年的A股當中,2022年年報凈資產收益率低于3%,營收增速低于10%的企業多達1248家,這些企業短期內股東拿不到回報,長期看又缺乏成長性,卻占據了8.97萬億元的市值。有效的金融資源需要流向效率更高的企業,A股退市制度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才能達成這一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杜恒峰 據Wind(萬得)數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46只股票實現退市,超過2022年的42家,再創歷史新高。在今年退市的46只股票股中,除經緯紡機是主動退市以外,其余45家均為強制退市。從退市具體成因看,有20家因“股價低于面值”被實施退市,占比近半,顯著高于2022年的1家和2021年的6家,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目前*ST柏龍、*ST華儀和*ST泛海已觸發面值退市條件,這意味著面值退市的企業數量還會繼續增加。 除了數量,今年的退市股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特點。一是交易類退市(即面值退)大幅增加,與財務類退市已基本相當;重大違法類退市也從2022年的1家增加至4家,其中就包括科創板首批退市的兩家企業紫晶存儲、澤達易盛。這些數據表明,A股多元化的退市渠道正逐漸暢通。2023年是全面注冊制實施的第一年,隨著注冊制的持續推進,退市公司數量還可能繼續增長,比如目前的“1元股”超過60只,集中了大量的ST股,這些個股將繼續面臨面值退市的考驗。 今年退市股的第二個特點在于市場更加理性,退市風險股慣用的“整活”套路難以奏效。針對面值退市,最好的自救辦法就是主要股東增持,比如美好置業董監高就拋出了高達5000萬~8000萬元的增持計劃,短期內帶動股價大漲,但公司隨后披露的實際增持金額不足400萬元,隨后股價掉頭向下直至退市;宋都股份部分董事、監事也拋出增持計劃,但金額只有38萬元~76萬元,這無異于杯水車薪;龐大集團則是聲稱要回購不低于2.5億元股票,但實際上公司現金已枯竭,其“忽悠式”回購最終被交易所問詢函打回原形。針對財務類退市中“凈資產連續兩年為負”即退市的規則,一些上市公司借用債務豁免或股東注資等方式加以規避,但這些手段也未必好用,比如吉艾科技的控股股東就提出向上市公司免費贈予7億元現金,這將有效改善其資產負債表,但最終這7億元沒有兌現。 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優勝劣汰、良性循環必不可少的一環,其發揮的價值越大,市場的效率也就越高,尤其是在當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較多、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退市制度只能進一步做實、做深。筆者留意到,雖然2023年退市公司數量創出新高,但其中有8家屬于房地產行業,在房地產筑底之后,退市公司數量未必會繼續增加。根據退市指標,筆者統計了接下來可能觸發退市風險的公司數量。60多只“1元股”中有37只2022年及2023年兩個報告期(下同)連續虧損,24只股票連續兩期凈資產為負,連續兩期“凈利潤為負且營收低于1億元”的有3只(不含科創板未盈利新股),2022年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有15家。去重并剔除已確定退市的公司后,仍有退市風險的公司總計只有54家。 資本市場達成優勝劣汰的標志,是績差股、風險股能夠有效體現在低股價上,最終以更多面值退市的形式得到出清,資金才能流向更優質的企業。相比A股公司的絕對增量以及上市公司的業績,現有個股退市數量仍遠遠不夠。在上市滿1年的A股當中,2022年年報凈資產收益率低于3%,營收增速低于10%的企業多達1248家,這些企業短期內股東拿不到回報,長期看又缺乏成長性,卻占據了8.97萬億元的市值。有效的金融資源需要流向效率更高的企業,A股退市制度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才能達成這一目標。
退市 A股 每經熱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