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30 11:27:40
◎業內人士認為,服裝面料的質感或者設計的細節,很多是AI不太能用那種套版展現出來的。這是目前AI在電商應用上的不足,也是它還沒有影響模特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AI的出現,意味著出圖數量和效率的提升等實際好處,可以促成成本下降。此外,AI模特已經活躍在一些小微企業的日常宣傳中。
◎未來,據業內人士介紹,“很多的電商代運營機構、品牌電商,都已經看到了AI在這塊上面能夠提供的價值,內部都在研究”。
每經記者 黃海 每經編輯 文多
“第一批AI毛衣的受害者出現了!”跟風下單了幾件網上爆火的“AI國風毛衣”后,服裝測評博主海貝(化名)踩雷了。
9月15日下午,海貝在抖音發布了一條作品,盡管本就對利用AI繪畫展示的“國風毛衣”模特走秀沒有太大期待,但這次真人試穿的“翻車程度”依舊讓海貝有些哭笑不得。
視頻博主展示的AI模特秀與買家秀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AI國風毛衣”,指一類利用AI制圖宣傳的中國風毛衣產品,商家利用AI技術合成身著產品的秀場模特,并將其作為產品宣傳圖。
圖片中的AI模特身姿婀娜、衣袂翩翩,精致的妝容和曼妙的身材無一不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而這種“仙氣十足”的氛圍感成衣標價并不高,消費者只需花200左右就可以下單模特“同款”。
不過,當“國風毛衣”遇上真實世界,氛圍感就不太靈了。“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不相關。我知道不會太好看,但這也太難看了……”海貝在視頻中吐槽。
短短29秒的視頻,成為測評博主海貝今年的爆款作品之一,評論中,不少消費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受騙”經歷。截至發稿,該條視頻一共收到了13.6萬條轉發,3.0萬條評論和8.5萬個點贊。
“確實非常的貨不對板。”12月25日晚間,海貝通過私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AI和實際做出來的感覺相差太遠了。”
海貝視頻下的網友高贊評論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2023年,AIGC浪潮席卷各行各業,進入實操階段,有關AI技術替代傳統模特的聲音也時有傳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走訪后發現,目前多家頭部機構已經在研究AI技術,但就目前而言,AI模特替代傳統模特還有一些技術需要突破。
AI模特和真人比起來,究竟差在哪?在海貝看來,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材質,“我接觸衣服多,AI(畫)的一些材質,實際我們根本做不出來,但是很多不懂的人,肯定會奔著效果圖去買。”
這一點,在杭州運營著獨立服裝品牌的黃園(化名)也頗為認可。
黃園手中的獨立品牌以售賣原創設計服裝為主,客單價在千元上下。每月約有十余款新品被黃園送到攝影棚,交由真人模特拍攝服裝效果圖。今年年中,黃園曾看到有關淘寶店家將AI技術商用的報道,并主動查看了AI工具的整體效果,但他發現AI成品并不令人滿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我們自己的衣服,面料的質感或者設計的細節,很多是AI不太能用那種套版展現出來的。而且我們在淘寶做線上,視覺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黃園表示。
AI模特在細節上的不足,于行業內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生成式AI目前一個顯著的問題,其實就是它的不可控性和精準度。”12月27日上午,美圖高級總監兼美圖設計室負責人肖楊君以書面形式向記者表示。
AI商拍目前典型的應用場景就是電商,尤其跨境電商領域是AI商拍的核心服務行業。但肖楊君也看到,當前AI商拍沒有被廣泛應用,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技術成熟度。“比如在傳統的拍攝環節,如果不考慮成本的因素,你聘請專業的攝影師去專門的場地拍攝,整體的出圖質量和效果是能夠精準控制的。”
在高質量的要求之下,AI繪畫目前能夠替代的環節少之又少。
“在我們跟一家頭部的品牌客戶溝通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對于商品和模特的拍攝有極高的要求。他們的團隊判斷,他們原本的、傳統上要花大成本拍攝的那部分,目前能夠被AI替代的地方占比不到10%。”肖楊君補充。
AI繪制的國風毛衣宣傳圖,圖中1、2、3處指AI繪畫容易出現的缺陷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肖楊君接觸的公司和團隊不少。他表示,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商團隊或者公司,在追求效果更可控、質量更高的前提下,更傾向于走傳統的拍攝路徑。因為,他們原本就已經有成熟的拍攝合作方以及相應的預算。
肖楊君說的并不是個別情況。
電商迅猛增長的那幾年,以淘寶模特為代表的商拍市場蓬勃發展,依附于電商生態,誕生了一批專業服務于商拍的平面模特,人們將她們稱為“淘女郎”。
而也是因為依附于電商平臺,“淘女郎”也被外界認為是最容易被AI替代的群體之一。但眼下,這股變革之風的威力,還不夠強。9月底,多家模特中介均對記者表示,還未感受到AI模特對傳統模特的沖擊。
“有聽過老板說AI模特之類的情況,公司也接過AI之類的創作。”一位杭州的模特中介向記者表示,“我自己目前的感受還沒有多大的沖擊,可能是剛興起的原因。”
另一位在上海的模特經紀人也向記者直言:“像維密走秀這種,難道全部改到線上看秀嗎?我只能說有替代的可能性,就看哪個大品牌或者一些小品牌集中在用,炒一下熱度,也不是沒可能,但不會完全替代。”
黃園看到的情況也差不多。
臨近年底,他明顯感覺到模特中介打來的電話數量更多了,幾乎每天都有。“我覺得(模特機構)肯定比以前應該是難做的,現在商家,錢都會算得比較細,但好的模特也一直在漲價……AI的出現,可能低端的(模特)會受到一點沖擊。”
對于商家而言,想要節省成本,也不僅僅只有AI一條路。黃園稱,有些對模特拍圖需求不太強烈的商家,可能先在小紅書找一些素人博主,也可以省錢。
小紅書上的素人模特相關內容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對AI模特的熱情,有些像是AI新聞的曝光熱度。
肖楊君向記者介紹,AI方向從去年底開始,在市場層面爆火,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前半年每周,每天,甚至隔幾個小時都有前所未見的突破性的AI新能力出現。進入下半年之后,整個AI行業的投入其實是越來越大的,入局的人和資源也越來越多。可市場上關于AI的最新進展或者更爆炸性的新聞卻少了。
這么巨大的人力跟財力的投入都去向哪里了呢?肖楊君稱,其實更多是投入到了讓AI如何更精準、更可控上,誕生了非常多的研究方向和新的技術能力。
“就算以終局去看,我們覺得未來AI也不可能百分百地去替代原本的所有拍攝和模特工作。對于有更高質量,要求有更精準把控性的適應工作而言,我們覺得在這上面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是AI永遠不能替代的。”肖楊君認為。
這也符合不少AI大佬對這一技術的定位——不是取代人而是輔助人。
還有些業內人士的看法更為樂觀,12月29日上午,蘑菇街旗下AI商拍軟件WeShop方面向記者表示:“其實我們不認為AI商拍的出現會使模特被替代,相比之下,其實更多會拍照、但不愿意露臉的普通女孩也可以成為模特,因為AI可以換臉。打一個比方,曾經相機出現的時候,大家也非常擔心畫家被替代,新的技術出現確實會改變原有的工作流程,但也會創造更多機會。”
如果不是取代,AI的出現能否降低成本?
商拍軟件的展示視頻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服裝行業,拍攝成本是品牌繞不過的支出大頭。
肖楊君給出一組數據顯示,電商行業每年花費在攝影、拍攝上的成本高達200億—300億元。傳統的模特拍攝中,因為要請模特和攝影團隊,一張圖的拍攝成本大概是300—500元。
對于一些追求視覺效果的品牌,這個成本會更高。黃園向記者透露,綜合算下來,每個SKC(服裝類的術語,指單款單色)的拍攝費用大概會在3000—5000元。因為市場上的模特大多按小時計費,如果想控制成本,就需要將新品拍攝壓縮在一定時長內。不過,就算再怎么快,一次模特拍攝的周期都要以天計數。
當前的服裝市場,成本和效率都是影響品牌能否存活的重要指標。機遇就在問題中誕生。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AI商拍的核心能力實際包含兩個大的場景:其一是替換背景,其二是替換模特。
前者指借助AIGC任意替換商品或者模特的背景圖片,能夠很好地生成接觸面的陰影、倒影、暗角等,并且保持整張圖片前后景的打光一致。后者則是將已經拍攝完成的模特圖,任意更換成其他AI生成的模特。
各式各樣的AI模特教學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我們已經看到,平臺電商上不少店鋪,尤其是跨境電商的店鋪已經在大范圍使用AI出圖。”肖楊君介紹,“目前,商拍更多的實際使用用戶偏中小個體,這些個體原本沒有太大的經費預算用于圖片拍攝或者聘請模特來進行專業的產品拍攝,更多是自己來拍攝或者用別人提供的圖片。AI的出現能幫助他們從無到有去完成這項工作,極大地提升銷售轉化。”
肖楊君也提到,傳統的拍攝中一張商品圖大概報價在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但通過AI可以將成本降至兩三毛錢;至于均價三五百的模特圖片,通過AI的方式成本可能不到一塊錢。“這中間的成本差距是幾百倍的,并且整個生成時間將原本需要的一天極大地降低為幾分鐘。”
在黃園看來,在不需要展示更多細節和材質的電商領域,AI的出現,意味著數量和效率的提升。“比方說我是一個賣白色T恤的商家,它能幫我很快地完成一些商品鋪量,或者是針對不同平臺、不同地區,可能能夠給到我一些幫助……”
“但這也是電商行業最關鍵的問題,畢竟商品好不好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戶看到的商品是什么樣子,商品放到人身上是什么樣子,這個很影響銷售轉化。”肖楊君說。
除了時裝領域,AI模特還活躍在一些小微企業的日常宣傳中。老李在珠海開了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日常需要產品圖、電商圖和海報圖等等。因為覺得之前的電商代運營公司費用高、效率低、可控性差,今年年初,老李選擇用AI技術替代電商代運營公司。
老李為自己商品出的AI繪圖宣傳視頻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之前包給電商代運營公司,一年投入十幾萬元,效果也一般般……”現在他雇應屆生做AI圖,這些年輕人學習能力強,邊學邊實踐,費用節省了一半。老李總結說:“關鍵是效率高,執行力強。”
此外,雖然頭部機構和品牌在將AI繪畫應用于電商領域沒有太多發聲,內部卻早已“暗流涌動”,都在自建或采購AI的能力。
肖楊君向記者透露:“目前我們已經知道有很多的電商代運營機構、品牌電商,都已經看到了AI在這塊上面能夠提供的價值,內部都在研究怎么通過AI來做。也有幾家頭部品牌在跟我們談基于AI的合作,各家都不希望在AI電商的時代落后,但因為客戶考慮競爭的關系,暫時項目都處于保密推進的狀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