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30 17:09:27
各位老鐵,大家好!我是錢研君,今天又在公眾號“道達號”上發布最新的研究成果——道達研選。
本周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還是不錯的,道達研選重點關注行業中的大部分板塊也出現了強勢反彈。2023年A股的整體表現確實不如人意,即將到來的2024年會怎么樣呢?今天錢研君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另外還會分享一下凈水器行業的投資邏輯。
在正式開始之前,先說個重要的事情,《道達研選·2024》已經正式上線,感興趣的老鐵,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進行了解。
今年A股的表現相對較弱。今年1月份和2月份,A股的表現還是不錯,春節之后才逐步走弱的。為什么會這樣呢?錢研君的理解是這樣的:經過三年疫情之后,大家普遍預期今年的經濟會出現強復蘇,這個預期是支撐當時A股強勢反彈的原因。然而,春節之后,各項經濟數據顯示,經濟表現并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
對于2024年的A股表現,錢研君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說法,整體來說,還是偏樂觀的,主要理由如下:
1、從2021年算起,上證指數年K線已經三連陰,明年繼續下跌的概率極小。
2、美聯儲加息周期即將結束,外部環境逐步改善。
3、2024年的經濟復蘇情況將好于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也會好于今年。
4、A股的估值已經非常具有性價比。
以上四點理由,目前看起來都比較扎實。不過,越是宏大的問題,越是難以說清楚。錢研君一直以來的觀點都是:盡量在自己能力圈范圍內下功夫。作為投資者,最主要的工作始終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到一批未來業績有望持續增長的優質公司,然后在低估的時候分批買入,最后在高估的時候分批賣出。
消費、醫藥等是容易誕生長線牛股的行業,當前的估值都已經非常具有性價比;半導體、消費電子等成長性較好的行業,明年也有望迎來周期拐點;房地產、養殖等強周期性行業的調整幅度也基本反映了行業的前景。因此,從估值角度來看,當下A股的機會遠大于風險,2024年確實可以樂觀一點。
當然,沒有人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因此,做好風險控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風控主要體現在適度分散和安全邊際這兩個原則上。在經濟變化的大背景下,投資成功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投資者應該比過去更加重視分散和安全邊際。
投資是一件簡單且無聊的事情,核心就前面提到的這么幾句話,最重要的還是按照原則行事并保持耐心。只是市場先生經常會獎勵錯誤的行為,很少有投資者能夠抵御住這種誘惑。2024年,錢研君希望和老鐵們繼續堅守投資的基本原則,享受復利效應帶來的財富增值。
接下來我們來一下凈水器行業的投資邏輯。
凈水器又稱濾水機、凈飲機、水質凈化器等,是一種用于深度改善市政供水水質的裝置或系統,適用于日常飲用、沖洗等多方面用水場景。根據使用場景,凈水器可分為家用凈水器和商用凈水器。
隨著居民健康意識強化和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凈水器已逐步成長為繼洗衣機、空調和空氣凈化器之外最受關注的健康家電品類,剛需屬性強化。此外,母嬰用水、咖啡茶飲、果蔬清潔等多元化用水需求也在持續拓展,帶動功能豐富的凈水器走入千家萬戶。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凈水器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凈水器的滲透率均達到80%及以上,2022年我國凈水器滲透率約為23%,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此外,國家重視水資源高效利用,陸續推出凈水標準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
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凈水器上門安裝服務、行業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及線下門店的運營等方面受到擾動,凈水器銷量增速由正轉負,行業銷量規模持續下滑。不過,隨著線下銷售、物流、售后安裝等場景基本恢復,銀河證券預計,我國凈水器市場規模將逐步恢復,行業拐點漸近。
那么,未來幾年凈水器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呢?
商用凈水器方面,銀河證券預計,未來十年行業復合增速在5.6%左右,到2027年中國商用凈水器市場規模提高到214億元,商用凈水器新機銷售增長至197.9億元,售后服務市場規模增長至16.1億元。
家用凈水器方面,滲透率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銀河證券測算,到2025年家用凈水器銷量有望達1907.04萬臺,對應銷售額為128.15億元;到2030年家用凈水器銷量有望突破2000萬臺每年,2023年至2030年對應的增量市場空間有望超過800億元。
不過,從估值層面來看,A股的凈水器相關個股似乎仍不夠便宜。作為價值投資者,仍需耐心等待更好的買點出現。
免責聲明:道達研選是從行業前瞻去挖掘價值信息,整合最熱研報主要觀點,文章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不涉及操作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風險提示:1、凈水器銷量不及預期;2、行業競爭加劇;3、原材料價格波動。
最后再提醒一下,《道達研選·2024》已經正式上線,感興趣的老鐵,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進行了解。
好了,今天就和各位老鐵聊到這里,祝大家假期愉快!
本期道達研選的參考研報如下:
銀河證券-凈水器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剛需屬性強化,滲透率提升空間廣闊
(錢研君)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