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23年新增346只,券結基金總量即將破千!有何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3 16:29:41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趙云    

2023年,監管層支持公募基金采用券商結算模式的暖風頻吹,成果也比較顯著。

數據顯示,2023年新增券結基金346只,其中2023年新成立的307只,老基金轉換而來的有39只。截至2023年底,券商基金的總數達到了945只,逼近1000大關。

券結基金數量逼近千只

2019年初券商結算模式由試點轉常規后,新發券結產品數量及其在全部新發基金中的數量占比持續增加;隨著運作機制漸穩、結算效率改善及券商財富管理業務高速發展,自2021下半年起步入加速擴張階段。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場所有券結產品為945只(不同份額合并計算),逼近千只。其中,2023年新成立的券結基金數量達到了307只;同時,存量基金券結模式轉換亦加速推進。2023年同時有39只老基金完成了證券交易結算模式轉換事項。

這也意味著,僅2023年全市場共增加了346只券結基金。

按照基金成立日來看,2021、2022年成立的券結基金數量分別為210只、262只,因此2023年度券結基金新增數量再創新高。

從類型上看,偏股混合型基金數量最多,達到340只,占全部券結基金數量的36%。

而從2023年券結基金發行的規模來看,前十名均為債券型基金。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靠前的是兩只REITs。中泰元和價值精選,以及泉果思源三年持有基金的首發規模都超過了20億元。

政策暖風不斷

縱觀2023年,監管層支持公募基金采用券結模式的聲音不斷。

9月中旬,證監會發布優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模式的方案。方案提出針對行業機構反映較多的運營成本較高、操作不便利等問題,推動建立證券行業服務機構投資者證券交易的統一業務標準,切實提升券商交易模式在產品開戶、協議簽署、資金劃轉、交易對賬、數據分發的時效性和便利度,推動降低交易系統模塊采購成本。

12月8日,中國證監會就《交易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該版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傭金及分配管理,其中,采用席位租賃交易模式且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0億元的基金管理人,單家券商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而券結基金可享受豁免。

而近日中證協相關部門召開的會議,也再次提出要促進優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模式,研究完善自律規則,加強托管結算風險控制,保護投資者利益。

“優化證券交易模式系統,老產品轉換為券商結算模式有助于盤活存量產品,增加管理規模,實現杠桿效應。與此同時,新規將進一步助推基金公司采用券商結算業務模式,可以豁免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的規定, 激發券商代銷基金產品的積極性。”滬上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券結業務面臨四大問題

快速發展的券結基金,也面臨一系列問題。

如國泰君安基金研究團隊認為,現階段券結業務發展面臨四大問題:

1)頭部基金管理人參與度仍較低,貢獻交易傭金尚且有限;

2)券結產品在優選環節存在不足;

3)券結對券商一站式服務和資源協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杠桿效用仍存在發力空間;

4)買方投顧的培育和發展迫在眉睫。新規改變分傭模式,撐開券結底層入口:有限渠道資源下,開展券結業務的重要性大幅提升,迎來業務發展的黃金期。

“券結產品在優選環節存在不足方面,按過往的實踐經驗看,基金公司好的基金經理不愿發券結產品,因為好的產品做大規模后,券結模式下產品的傭金都在券商端,沒法以分倉傭金采購研究服務等,對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而言不是最優選擇。”深圳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表示。

該財富管理人士進一步表示,券結產品對券商更有利,能夠長期鎖定傭金收入,與公募交易新規精神不相悖。對于銀行、三方平臺而言,公募產品以各種交易模式無差異,因此券商要發力做大券結產品,要更多依靠公司自身資源稟賦去做大,因此需要集中力量辦大事。當然,如果券結產品業績跑出來了,各個渠道的客戶,無論個人客戶或機構客戶都會積極參與,自然就撬動了各方的杠桿,實現效益最大化。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841543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