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城市24小時 | 自揭短板,浙江第三城要打“翻身仗”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3 23:15:41

直面“四道坎”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Dsfhpsxutt170428319807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990785

據溫州日報消息,在1月2日召開的溫州市委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人才新政40條”4.0版重磅發布,引聚更多人才“來溫州·創未來”。此次新出爐的《關于大力實施“甌越英才計劃”高水平建設區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40條意見》,在原有“人才新政40條”的基礎上再做升級,將更好發揮人才在推進“續寫創新史、走好共富路、爭創先行市”和“強城行動”中的引領驅動作用。

據悉,此次“人才新政40條”呈現四大特點——聚人才,既通過“引人才增人口強動能”助力“強城行動”,又注重加強對外合作,實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標;重產業,重點引育能引領驅動溫州產業發展的人才,確保市級人才計劃遴選產業類人才不低于60%;增服務,將服務對象從在溫人才擴展到AB類嘉賓人才、在溫大學生和在溫ABCD類人才家屬;優機制,引進類人才項目由原來的“一年一評”改為常態化評審認定,增強引才靈活性。

解讀:作為浙江“第三極”,溫州曾自揭人才短板:高層次人才數量、每萬人口擁有人才資源數、每萬從業人員擁有人才資源數等指標與省內先進地區相比仍有差距。在溫高校畢業生留溫率始終在33%——40%之間波動,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仍有待大力提升。

究其原因,溫州將問題指向“人才引留與平臺承載效能不匹配”。“十三五”以來,盡管溫州出臺了兩版“人才政策40條”等政策措施,但人才引留問題仍然突出。主要在于高能級產業平臺較為缺乏,高新技術產業承載力不夠,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與省內人才活躍區域相比偏少,龍頭企業研發中心普遍設在外地的現象還未出現根本性轉變,增量人才引進動力不足。

2022年1月6日,溫州首次在新年后第一個全市性大會,發布“人才新政40條”3.0版本。而到今年,溫州已是連續三年舉行以人才和科技創新為主題的開年首會,并發布了“人才新政40條”4.0版本。也是在這次會上,溫州市委書記張振豐直言,溫州面對“四道坎”:萬億GDP、要素瓶頸、企業突圍、產業重塑。

在溫州看來,GDP之爭是產業、制造業之爭,歸根結底是科技創新之爭。從核心指標看,溫州R&D經費投入仍低于全省平均,離2027年3.4%的目標仍有很長的坡要爬。傳統制造業比重大,對比杭州聚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寧波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溫州還需緊扣科技創新,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溫州希望科創成為其打贏“翻身仗”的王牌。張振豐強調,創新是“爬坡過坎”的根本出路,唯有創新方能突破重圍、跨越發展。按照溫州的規劃,到2025年力爭邁上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千萬級常住人口、百萬級新增人才的發展臺階。

#動向

南京“新年第一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1月2日,南京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召開。會議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26項舉措。其中提到,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聚焦交通、養老、托育等領域,推出一批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收益水平較好的重大項目,定期向民間資本推介發布項目清單。

浙江“出招”支持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紡織行業是浙江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年營業收入已超萬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一。日前浙江發布《關于支持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從八大方面支持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將加強創新驅動,爭取每年新認定紡織類高新技術企業不少于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少于300家,新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究院、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分別不少于1家、5家、50家。

單體投資最大,湖南“超級產業項目”開工

1月3日,湖南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872億元。其中,在主會場開工的中國石化岳陽地區10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總投資35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6億元,是湖南迄今為止單體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后,湖南石化將具有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200萬噸新材料生產規模,總產值超過千億元,可帶動下游投資超過1500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最大新型儲能電站投運

1月3日,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儲能電站——寶塘儲能站,在廣東佛山正式投運。這座大型“城市充電寶”占地面積58畝,相當于5個半足球場大小,裝機規模為300兆瓦,占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儲能裝機總量的1/5。按照每天“兩充兩放”測算,寶塘儲能站每年可滿足大灣區20萬居民用戶的用電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萬噸。

#聲音

今冬最強、未來五天難消,此次大霧為何如此“頑固”?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近期我國華北、黃淮、江淮等地遭遇今冬以來最強霧和霾天氣過程,大霧預警已連發7天。霧和霾天氣為何如此“頑固”?

據氣象分析師王偉躍介紹,近期華北、黃淮到江漢、江淮等地受均壓場控制,大氣比較靜穩,空氣污染物擴散條件較差。

其中,華北南部等地低層有偏南風輻合,加上太行山和燕山山脈地形阻擋,導致部分時段霾天氣更明顯。其間盡管會有冷空氣活動暫時“壓制”,但是冷空氣強度較弱,不僅無法徹底清除空氣污染,還會導致污染物向下游傳輸,冷空氣間歇期污染物又會北上,來來回回形成“拉鋸戰”。

“與此同時,上述地區近地面濕度較大,尤其是江蘇、安徽、山東等地靠近海洋,海風起到了加濕作用,這樣高濕、小風、靜穩的天氣條件有利于大霧天氣的出現和維持。”王偉躍補充道。

#數讀

上海成為全國首個機器人密度納統城市

1月3日召開的上海市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上消息,在上海市統計局支持下,上海成為全國首個機器人密度納入統計(簡稱“納統”)城市,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達383臺/萬人,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據悉,上海已累計建成19家國家級智能工廠,100家市級智能工廠,完成1000多個智能制造場景推廣和落地應用,上海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工廠測評率超70%(浦東、嘉定、松江率先實現100%全覆蓋)。上海全市智能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

#放榜

我國前20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全線飄紅

1月2日,交通運輸部發布2023年1-11月全國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數據。前11個月,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5.1億噸,同比增長8.4%,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實現46.2億噸,同比增長9.6%;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2.8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9%。

具體來看,1-11月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前10名分別是:上海港(第1)、寧波舟山港(第2)、深圳港(第3)、青島港(第4)、廣州港(第5)、天津港(第6)、廈門港(第7)、蘇州港(第8)、北部灣港(第9)、日照港(第10)。

從排名情況來看,佛山港排名上升一名與嘉興港交換位置,位列榜單第18名,其余港口排名未發生變動,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實現同比增速0.2%,為今年首次實現正向增長,至此,我國前20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全線飄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