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9 21:14:39
◎整個城市沉浸在音樂的狂歡中,那個城市叫哈爾濱。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溫夢華 每經編輯 魏官紅
2024年的第一個網紅城市,突如其來地誕生了。旅游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游客想去哈爾濱賞雪、玩雪,吃凍梨,欣賞飛馬踏冰……這波旅游熱,滲透到了哈爾濱的方方面面,步入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的游客也增加了。
“冰雪節期間,散客平均每天百十人……加上團體,每月至少3000人。”這是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館長苗笛在哈爾濱旅游火熱后,給出的參觀音樂博物館的人數變化。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 圖片來源:官方微信公眾號
在哈爾濱的音樂歷史中,有許多重要的里程碑。例如,1908年中國第一支交響樂團“哈爾濱第一交響樂團”成立,標志著中國交響樂的起步。此外,哈爾濱還舉辦了多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這是中國最早的國際性音樂節之一,為中外音樂家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一座城市的旅游熱度如何能不曇花一現?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館長苗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吃喝玩樂固然是旅游的重要基礎,但城市文化旅游本質上一定離不開城市文化和精神內涵。”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館長苗笛 圖片來源: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截圖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元旦假期,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老會堂音樂廳等藝術場所上演了多場文藝演出,推出多場大型交響音樂會、合唱音樂會等,不少“開票即售罄”。
除了交響樂和室內樂,哈爾濱還有著豐富的民族音樂。當地的民間音樂、民歌和舞蹈融入了西方的音樂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哈爾濱音樂風格……
如果說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那么在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的展品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百年發展史。旅游熱之下,苗笛也感受到了音樂博物館的變化。他給出了一組數據:冰雪節期間,散客平均每天百十人;加上團體,每月至少3000人。
據苗笛觀察,音樂博物館的游客沒有明顯變多,不過前來游學、研學的團體倒是多了,一些游客自己在網上搜索哈爾濱最有特色的博物館,發現還有個音樂博物館,就來了。
苗笛出身于哈爾濱音樂世家,自幼學習二胡演奏。如今,他作為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致力于為家鄉的音樂文化做推廣。2006年1月,苗笛創辦了黑龍江音樂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的、以音樂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博物館。
哈爾濱的音樂歷史源遠流長,見證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二十世紀上半葉,二十余萬名西方人在哈爾濱生活過,這一時期的音樂交流與融合為哈爾濱的音樂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苗笛指出,哈爾濱在旅游宣傳方面仍有提升空間。除了著名的冰雪大世界,哈爾濱的文化和音樂旅游也是其特色之一。
回顧歷史,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以下簡稱“哈夏”)的創辦堪稱一段傳奇。20世紀60年代初,哈爾濱集全市人民的智慧,孕育出了這一音樂盛事。如今,已經成為哈爾濱的一張音樂文化名片。當年的“哈夏”開幕式上,哈爾濱青年宮劇場座無虛席,觀眾們欣賞了郭頌演唱的東北民歌《新貨郎》和李高柔帶來的《蝶戀花》。
苗笛認為,從外地游客的角度看,今年是哈爾濱旅游熱度最高的一年;但從本地文化的熱度和群眾參與度來看,今年的情況相對較為平靜。
“雖然哈爾濱的紅色音樂歷史尤為突出。但現在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很多游客也沒有了解到。”苗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
早在2010年,這座冰雪城市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都”稱號,成為亞洲最早獲得此稱號的城市。在苗笛看來,北方民族漫長的音樂歷史是哈爾濱的特色之一,紅色音樂在這片土地上尤為突出。
哈爾濱的音樂底蘊能追溯到一百年前。20世紀初,西方的手風琴、鋼琴等樂器相繼傳入哈爾濱,隨后室內樂、交響樂、芭蕾舞等,以及我國民間音樂在哈爾濱相互融合發展。波蘭、德國、匈牙利等地的藝術家陸續來哈爾濱演出。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1908年,“哈爾濱第一交響樂團”成立;1920年,瞿秋白旅俄途經哈爾濱時,在參加俄國人慶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會時首次聽到《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初源自東北抗戰;抗美援朝時期,黑龍江人麻扶搖,寫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歌詞……
電話那頭,回憶起在這片黑土地上傳播的動人旋律,苗笛如數家珍。
“抗戰勝利后,從延安來了革命藝術團體,這些革命藝術者有的在黑龍江待了3年~7年,有的就留在了黑龍江搞文化工作,他們創造了大批優秀作品,例如《咱們工人有力量》等。”苗笛表示。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苗笛通過多種渠道挖掘到100首紅色歌曲,在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進行永久展覽。很多游客聽到歌曲后潸然淚下。
在哈爾濱,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發揮了其社會功能。不過,在苗笛看來,哈爾濱的紅色音樂文化旅游仍亟待開發。對于哈爾濱的音樂公園、音樂博物館,人們從不熟悉到如今接受,很多人開始注意其對哈爾濱人文化自信所起的作用。
“讓外地游客了解這些紅色音樂文化的歷史,需要把具有優勢的人文資源進一步提煉,真正做好旅游路線,這是我們需要考慮和需要做的事情。”苗笛表示。
2023年,“網紅城市”的第一波流量無疑是淄博燒烤帶來的;到了2024年,在外界眼中,哈爾濱已接棒淄博,成為新晉頂流網紅城市。
“爾濱”火熱出圈之下,不僅帶飛大連圣亞(600593.SH,股價33.17元,市值42.72億元)、長白山(603099.SH,股價26.53元,市值70.75億元)等一眾旅游股股價,更是讓其他城市文旅“玩家”艷羨不已。各地文旅局長也坐不住了,紛紛通過短視頻向全國游客“喊話”。
網友為沈陽文旅發展支招、提建議,沈陽文旅局局長在線答復,主打一個“聽勸”,并喊話各地“小寶貝”去沈陽做客;桂林文旅局長熱情邀請“小東北虎”們去桂林體驗山水仙境;川渝文旅組團喊話哈爾濱,“爾濱你想要啥?吱個聲”;就連考研名師張雪峰也發文為自己的家鄉齊齊哈爾宣傳,喊話“大家都到哈爾濱了,能不能往西坐高鐵上俺們齊齊哈爾溜達溜達”。
為了吸引游客,多地推出旅游優惠政策。近日,四川方面稱,2024年3月底前,四川省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和攀枝花市“三州一市”國有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實行“門票買一送一”,國有4A級以下旅游景區實行門票全免的優惠政策;廣西多個景區宣布對東北三省游客實行門票優惠活動;甘肅在2024年春節假期及元宵節,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遺址、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對游客免費開放。
過去一年,在年輕人“特種兵旅行”熱潮下,城市旅游競爭愈發激烈。各大城市不僅在“免費門票”上你追我趕,更是在“音樂之城”“搖滾之城”等文化標簽的爭奪和城市音樂IP的打造上暗暗較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青島、重慶、西安、天津、洛陽等城市均瞄準音樂打造城市品牌。
《2022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約3787.56億元,同比增長8.54%。同時,2021年演出市場總體市場規模達到117.6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47%。
在苗笛看來,雖然每個人的旅游目的不一樣,現在更多是年輕人群體,吃喝玩樂固然是旅游的重要基礎,但城市文化旅游要長久走下去,本質上一定離不開城市文化和精神內涵。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雖然我們有那么多民歌,但我們很少會唱了,我們很少讓音樂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苗笛坦言,要用包容的心態看待城市之間對于音樂標簽的“競爭”。“音樂文化的繁榮標志著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是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本質反映。但并非城市有錢,就可以把音樂這個事情做出來的,而是要一個人或者一群人愿意去搜集、挖掘城市音樂優勢素材,把資源整合起來,成為城市歷史文脈的展示,把這種美好的藝術一代一代地融入生活,傳承下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