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7 22:56:15
◎2023年是全球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標準的“大年”。國際上,幾個重量級的標準接連發布,深刻影響了全球企業和資本市場。主旨發言環節,國內外多位專家從不同視角介紹ESG和責任投資的最新洞察。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1月16日,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主辦,商道咨詢與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2024CSO全球可持續發展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行。
上百位來自國際國內的企業經理人、投資機構、評級機構、研究機構、公益組織代表出席線下論壇,共話“可持續,驅動未來商業”,并圍繞氣候危機下的新語境、ESG助推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ESG評級在中國資本市場等議題分享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沿趨勢、可持續案例及經驗,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過去的幾年中,極端氣候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氣候變化已然成為全人類所共同面對的挑戰,也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的ESG議題。
商道咨詢首席專家郭沛源博士在致辭中表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依然嚴峻,這種減碳壓力會通過政策和市場傳導到商界。面對這一形勢,企業應積極行動,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先事項。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轉變理念,建立系統性的分析框架;第二,探索情景分析,制定轉型計劃;第三,核算碳排放,探索范圍三測算方法。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教授以“ESG助推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題闡述ESG與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諸大建表示,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核心詞是經濟的高速度增長,下一個40年,我們的核心詞就是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和“雙碳”目標下,ESG成為中國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維度,發展理念要從商業與公益“兩張皮”和“分蛋糕”的零和博弈,轉變為企業與社會做大“蛋糕”共創價值的加和博弈。ESG是企業從解決社會問題中創造商業機會的動力,也是未來企業建設可持續商業的新空間。
2023年是全球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標準的“大年”。國際上,幾個重量級的標準接連發布,深刻影響了全球企業和資本市場。主旨發言環節,國內外多位專家從不同視角介紹ESG和責任投資的最新洞察。
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首席標準官Bastian Buck以“全球可持續發展與ESG報告趨勢”為題,從可持續信息披露制定方的角度帶來深入解讀,幫助企業全方位認識GRI標準的發展歷程與實踐現狀。Bastian Buck表示,自1997年成立以來,GRI一直專注于全球范圍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的開發與制定,近期將發布生物多樣性議題標準及礦產行業標準,下一步還會發布金融行業標準。同時,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相關議題標準在更新與修訂過程中,目前氣候變化和能源議題標準正在公開征詢意見。
CECP企業洞察總監Kate Stobbe則以“全球企業社會責任與ESG趨勢”為題,分享全球可持續發展新趨勢和洞察。CECP每年4月發布《全球年度影響規模簡報》,重點關注ESG中社會部分的全球影響。最新數據表明,在標準普爾1200家公司中44%的公司經歷了11%至25%的自愿離職率,只有27%的智力工作者表示他們與工作有著健康良好的關系。女性在全球各國中仍然面臨挑戰,在女性領導力方面,C級別女性高管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占比依然較低。
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教授帶來了《評級的評級——ESG評級在中國資本市場》2023年課題最新研究成果。根據專家研究結論,中國資本市場的ESG評級監管最需要關注的前三個方面分別為:評級機構的獨立性、評級依據的透明度、評級方法的完整性。此外,ESG評級亟需改進評級方法和質量、提高不同ESG評級的可比性、與信息披露標準協同。
國內外ESG政策監管的升級也驅動著企業ESG管理進一步深化。
在圓桌論壇環節,商道咨詢管理合伙人、上海總經理劉濤以“企業ESG管理需要標準么”為題,對話益海嘉里金龍魚可持續發展負責人崔新宇,哈啰品牌公關負責人李洪,上海環球可持續環境能源咨詢研究中心朱康軍,就企業如何看待和運用ESG標準,以及ESG標準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將要解決哪些問題才能真正推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展開深入交流。
崔新宇表示,目前有超過400個ESG標準,大概可以分為3類,分別是評級標準、披露標準和核算標準,有強制性的,也有指導性的,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國際標準,因為只有通過國際標準,才能和國際上最先進的企業對標。李洪表示,ESG標準或框架只是企業進行ESG實踐的一種指引,作為企業,最重要的是深刻領會各種框架、標準背后的精神內核,并結合企業自身的業務進行實踐,并推動企業治理、環境及社會責任方面的能力建設,這是非常重要的。朱康軍表示,希望未來ESG標準發展考慮三個方面:第一,將來的標準一定是要配套相應的指引;第二,有針對各個行業的標準;第三,通過數字化創新使企業被動式的管理走向主動式的引領。
劉濤認為,未來ESG標準有兩個趨勢:第一,要解決統一的與個性的、通用的與行業的問題,這就需要企業反向輸出把行業議題分得更細一點,并且能讓標準組織接受到這些信息。第二,標準制定機構需要考慮機遇問題。標準制定機構不能只考慮ESG的防御性問題,還應考慮到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在標準制定中可以給予企業一定的窗口和鼓勵,就像附加分,從而提供企業自主發揮與創新的空間。
在案例發布環節,來自遠景科技集團、晨光文具、贏創工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高層分享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布局和創新經驗。
在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尋求零碳轉型的方式。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孫捷分享了公司在綠色能源技術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行業零碳轉型方面的優秀實踐與創新。孫捷表示:“遠景不僅致力于成為零碳先鋒,更希望成為千行百業的零碳技術伙伴。”遠景在推動自身可持續實踐深入的同時也帶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遠景為供應商提供了數字化碳管理工具,目前已有超過150家重點供應商通過遠景方舟系統進行碳披露和碳管理。同時,遠景為供應鏈企業提供零碳工廠、分布式光伏、儲能、充換電、綠電、綠證、碳權益交易等綠色解決方案,促進供應商可持續發展。
晨光文具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陳姿丹以“一筆開啟,綠色生活,讓文具更可持續”為題分享晨光的可持續產品開發與創新。晨光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可持續產品,積極響應國際減塑趨勢及國內環保政策,積極選用無害化、無污染、可再生利用的環保材料,尋找可行的原材料及包材減量方案。陳姿丹表示,發現可持續商品不僅是為品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晨光挖掘了很多商業的潛能,所以公司內部在推動可持續產品創新的時候,也能讓更多研產銷的同事有更多關于可持續的認知,同時也吸引了企業客戶的關注。
贏創工業集團亞太區企業傳播負責人李芳菲以“‘成長不設限’高職女生職業賦能計劃”為題,分享贏創作為化工巨頭企業在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實踐方面的行動。李芳菲表示,作為一家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企業,贏創的可持續發展不僅立足于減碳減排和能源效率的提升這些生產運營方面的工作,還包括不斷開發可持續的創新產品,以及從企業文化角度出發,促進企業甚至行業的綠色轉型。例如,“成長不設限”高職女生職業賦能計劃就是為了幫助高職院校化工專業的女生獲得更多樣的能力,更好地面對和適應社會,也為了改善化工一線崗位中性別失衡的問題而推出的,旨在實現對職業教育與女性成長的雙重賦能。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