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9 23:32:57
每經AI快訊,2024年1月19日,開源證券發布研報點評煤炭行業。
焦煤礦難頻發或致安監收緊,開工率下行焦煤供給將面臨減量
國內近期煤礦事故頻發,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等高風險焦煤礦的安全生產形式尤為嚴峻。我國焦煤礦多為高埋深的井工煤礦,1000米以淺的焦煤資源比僅為33%,高埋深及復雜地質條件造成焦煤開采難度普遍高于動力煤。高負荷生產背景下,焦煤礦井受瓦斯突出、水文地質復雜、沖擊地壓等自然災害威脅較大。以焦煤儲量占比超70%的河南省為例,截至2020年末,全省礦井生產能力為1.55億噸/年,其中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核定產能10255萬噸/年,占比66.2%,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極復雜礦井核定產能3222萬噸/年,占比20.8%,沖擊地壓礦井核定產能730萬噸/年,占比4.7%,三類自然災害高風險礦井產能占比合計超90%,焦煤礦安全生產面臨較大挑戰。為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工作,2022年4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規劃》要求持續推進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水文地質類型極復雜等災害嚴重且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有效防治的煤礦淘汰退出。我們認為,當前愈發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或致焦煤礦安監進一步收緊,停產檢修、淘汰退出礦井將有所增加,礦井開工率降低或造成的焦煤供給進一步收縮。
優質焦煤資源稀缺且新批產能少,現有產量時常會面臨動力煤保供擠壓
除安監收緊帶來供給端擔憂,優質焦煤資源稀缺及新批產能少也限制了供給增加。截至2015年末,我國焦煤保有查明資源儲量為2961億噸,其中19.2%為經濟可采的焦煤資源,僅占全國煤炭查明資源量的3.6%,50余年的焦煤儲產比也遠低于100年以上的煤炭儲產比。同時,我國焦煤資源中煉焦配比低的氣煤資源過剩,占比達47%,而主焦煤、瘦煤、肥煤資源分別僅占17.5%、11.9%、8.1%,優質焦煤資源較為稀缺。實際開采中,由于焦煤不是保供煤種,2019后鮮有新批焦煤礦項目,當前新增焦煤產能多出自2019年前核準的焦煤礦項目,2021-2023年前11月,焦煤產量增速為0.7%/0.5%/-0.02%,顯著低于煤炭產量4.7%/9%/2.9%的增速,國內焦煤供給增長緩慢。此外,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的動力煤供應極端緊張時期,煉焦煤礦井往往迫于動力煤保供要求,會降低洗選率,即多產動力煤而少產煉焦精煤,從2022年數據可以反映出來,即當年煉焦原煤洗選率約為37%,相較2021年的約39%降低約2pct,故焦煤面臨動力煤保供政策下的產量擠壓。
2024年海外焦煤供弱需增疊加進口關稅恢復,預計中國進口焦煤減量
海外新增焦煤產能趨勢性下滑。據2023年12月IEA統計數據,2023-2028年,產品主要用于出口的新增或重開焦煤礦井,全球合計新增產能(部分煤礦含動力煤)約為2615、440、4410、875、850、540萬噸,若僅統計其中純焦煤礦井新增產能,則為1750、180、3510、275、0、500萬噸。蒙俄焦煤進口受運力和恢復進口關稅制約。2023年1-10月我國焦煤主要進口來源國中,蒙古(占比51%)出口我國焦煤量同比增116%,預計2024年受運力爬坡影響,增速大幅降低,據蒙古煤炭協會預計,2024年蒙古出口我國焦煤5500-6000萬噸,相比2023年預計5200萬噸蒙古焦煤進口量,增速將降至10%左右;俄羅斯(占比27%)1-11月鐵路向港口裝運出口貨物中煤炭已占53.9%,且運往遠東港口方向煤炭增速遠低于運往西北港口方向,向中國出口煤炭難有放量。此外,我國自2024年1月1日起恢復煤炭進口關稅,進口煤炭成本將有所提高,其中蒙古和俄羅斯煤炭將實行最惠國稅率,焦煤進口稅率為3%,價格競爭力將相對下降,從而可能面臨減量。印度焦煤需求提升搶占貿易份額。印度將成為全球煤炭增量需求龍頭,FY2022-23印度焦煤表觀消費量為1.17億噸,同比增長7.32%,增速遠超FY2013-14至FY2022-23印度焦煤表觀消費量CAGR2.48%,與印度2022年7.81%的粗鋼產量增長相匹配,隨著未來印度鋼產量持續增長疊加長流程高爐煉鋼比例提升,印度焦煤進口需求有望持續提升,據IEA數據,預計印度焦煤進口需求將從2023年7800萬噸增長至2026年的9400萬噸,CAGR為6.5%,將一定程度上擠占并不充裕的全球焦煤出口貿易量。整體上,我國焦煤進口面臨國際供需格局轉換及國內進口關稅成本增加的影響,預計2024年焦煤進口將減量。
受益標的:潞安環能(優質噴吹煤)、淮北礦業(含轉債,具備煤礦成長性)、山西焦煤(煉焦煤種最全,資產注入可期)
風險提示:全球煤炭超預期供給、需求不及預期,國內煤炭進口關稅下降等
(來源:慧博投研)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曾健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