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經濟“第四極”交卷:四川GDP進階6萬億,成渝雙圈或破8萬億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1 19:20:49

穩增長還在繼續,經濟大省仍需努力挑起大梁。底氣有多足,既體現為經濟總量的不斷突破,也取決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質效。

每經記者 劉旭強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328286

“西部第一經濟大省”經濟規模再上一個萬億臺階,達到6萬億元水平。

“6”是四川2023年經濟答卷中最亮眼的數字。

1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3年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獲悉,2023年四川經濟在開局并不理想的情況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最終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增長6%、GDP突破6萬億元。

同日,川渝雙子星的另一極,重慶也官宣突破3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6.1%。

2023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四個年頭,四川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曾俊林特別談到:“兩省市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范圍的區域,2023年經濟總量有望突破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持續提升。”

支撐

回顧四川經濟攀升史,2007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2011年突破2萬億元,2015年突破3萬億元,2018年跨過4萬億元臺階,基本按3至4年一個萬億元臺階的節奏穩步前進。接下來,邁入“5萬億元”“6萬億元”,明顯提速。

2021年,面對各種復雜困難的局面,四川仍然突破了“5萬億”。又過兩年,經濟體量再晉升一個臺階,同步完成年初制定的“GDP增長6%左右,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結果,確保總量突破6萬億元”的目標。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17046

回顧過去一年,曾俊林用“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來概括,過程并不容易。

2023年剛一開局,四川多項指標增速低于全國,后來才逐漸上升,經濟增速上半年追平、前三季度反超,到全年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算得上“韌性十足”。

“2023年,我們不僅經濟總量突破6萬億元,而且多項主要指標增速高于全國。”曾俊林解讀,比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1%、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哪些領域支撐起了6萬億元大盤?曾俊林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功不可沒”,“消費市場持續活躍”也值得關注。

2023年首個工作日,四川即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總投資超7400億元。曾俊林表示,縱觀過去一年,四川全省在建10億元以上項目1463個,增長2.5%。在重大項目的有力支撐下,全省項目投資得以增長12.6%,高于上年0.1個百分點,高于固定資產投資10.2個百分點。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3.3%,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得益于這些“管當下、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投資,2023年四川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1.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2.3%。

對于地方發展,實體經濟是繞不開的澎湃動能,對擁有41個工業門類的工業大省四川更是如此。在四川的邏輯中,促進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優勢產業提質倍增是關鍵要義。

曾俊林提到,2023年四川省六大優勢產業、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分別增長6.6%、11.9%,成為全省工業的新增長點。六大優勢產業中,先進材料增長17.2%,醫藥健康、電子信息產業分別增長9.6%和8.7%。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為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另一個支撐點,即“消費這駕馬車越跑越快”。

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消費品市場加快恢復,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13.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餐飲收入3597.4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并連續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此外,四川升級類消費品保持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55.2%,金銀珠寶、化妝品等品類零售額也實現兩位數增長。

“雖然全省消費市場回升的態勢在持續鞏固,但距離常態化增長仍有差距。”曾俊林認為,四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僅為4.4%、低于2019年疫情前同期水平6個百分點,傳統汽車及零售業態等部分消費領域也還面臨“堵點”。下一步,還需不斷夯實消費增長的基礎,充分發揮促消費的政策效應。

均衡

打造省域經濟副中心、區域中心,是四川推動國家戰略在川落地落實的重要舉措。四川提出過“力爭到2027年全省經濟總量突破八萬億元”,“8萬億”目標的實現,除了向“壓艙石”成都要增量,更重要的是從省域經濟副中心挖掘新的增長動能。

圖片來源:綿陽市人民政府官網

從2023年經濟運行情況看,川北、川南、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經濟體量均站上了新的臺階,“經過五年的深化拓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逐步成為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具體數據顯示,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綿陽經濟總量,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突破4000億元;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宜賓-瀘州組團,經濟總量有望突破6500億元;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南充-達州組團,經濟總量有望突破5300億元。以此計算,三大省域經濟副中心經濟總量將超過1.5萬億元,占全省比重四分之一以上。

這幾大省域經濟副中心的建設,也是各有特色。曾俊林以數據總結稱,綿陽經濟持續領跑全省,供需兩端均衡恢復。宜賓-瀘州組團則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新優勢、做強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功能,突出體現在進出口總額超過500億元。作為四川東向北向的潛在開放高地,南充-達州組團重點在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區上,第一產業發展規模居全省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突破3000億元。

為破解依靠一個中心城市帶動全省的局面,從2018年鼓勵“七城爭創”開始,四川省域經濟副中心、區域中心建設一直處于不間斷的推進節奏中。2023年底,四川省政府官網陸續公布兩份與“省域經濟副中心”相關的文件——《關于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簡稱《綿陽意見》),《關于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簡稱《宜賓-瀘州意見》)。加上去年11月四川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的《關于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的意見》,四川7個“種子選手”中的4城,先行一步拿到支持建設經濟副中心的方案。

四川為這些省域經濟副中心定下了階段性建設目標——

《綿陽意見》中顯示,到2027年,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億元。按2022年3600億元的水平看,綿陽還要“跳起摸高”,2023年~2027年五年間年均要增長約500億元。

《宜賓-瀘州意見》中顯示,到2027年,宜賓-瀘州兩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元左右。以2022年6000億元左右的基礎,宜賓-瀘州組團年均要增長800億元。

以目前公布的2023年數據來看,支持意見獲批的“第一年”,綿陽經濟增長接近400億元,基本符合年均500億元的預定節奏。宜賓-瀘州組團合計增長500億元左右,距離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的目標,仍要“努力墊腳”、攜手前進。

綿陽目前得以領跑,一個關鍵因素是其處于成都向東、重慶向西的發展快車道上。一個例子是,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的鎮園之寶、總投資280億元的巨星稀土永磁項目,就屬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合共建標志性項目之一。

西南財經大學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導湯繼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這些這些腰部城市也迅速成長起來,四川經濟將會呈現更好的態勢。”

突破

1月19日,2023年重慶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宣布,2023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45.79億元,比上年增長6.1%。

在四川官宣“6萬億元”的同時,重慶也發布突破“3萬億元”的消息,中國經濟版圖“第四極”整體登上新的臺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05520

從2020年1月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到現在正好四周年。2022年,兩省市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范圍區域的經濟總量,就已達到7.8萬億元,距離“8萬億元”臨門一腳。1月19日,曾俊林談到:“我們判斷,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有望突破8萬億,占全國和西部的比重持續提升,在全國的引領示范和影響力將不斷增強。”

攜手共進以來,川渝近年來發展勢頭盡顯。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3)》顯示,2019-2022年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由6.3萬億元提高到7.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從6.3%提升至6.4%;2019-2022年雙城經濟圈人均GDP水平由6.6萬元提高至7.9萬元。

2023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GDP為5.91萬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高于全國同期1個百分點。考慮到2023年四川、重慶的經濟增速均快于全國,待2023年具體數據更新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全國經濟大盤的占比大概率會進一步提升。

對此,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認為,四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占比在全國大盤中不斷上升,說明成渝聯手打造國家重要城市群的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眼光放長,川渝兩地制定了到2027年的發展目標,屆時兩地的經濟總量有望達到12萬億元。

湯繼強提醒:“應當注意到,成渝地區整體實力和水平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相比還有差距,仍處于補短板、鍛長板的爬坡上坎階段,一些同質化競爭沒得到最有效的優化。”在他看來,如若能解決好這些問題,未來成渝地區有望更進一步,整個中國的經濟地理布局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總量目標在前,在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走出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是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的重難點。此前,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就曾共同提出《關于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直呈綜合競爭力有待增強、產業協同競爭力不強、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有待提升、國家政策支持還需加強等問題,聯合吁請國家層面加大指導支持川渝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成渝地區在產業協作與重大項目共建方面有了一些突出的進展——

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布局電子信息產業,協同推進汽車產業新能源化和智能網聯化轉型升級;推動248個標志性引領性重大項目,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基礎設施網絡提速建設,2023年前三季度該區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5%,增速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高11.2個百分點。

穩增長還在繼續,經濟大省仍需努力挑起大梁。底氣有多足,既體現為經濟總量的不斷突破,也取決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質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經濟 四川省 GDP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