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3 00:15:08
雙重身份看兩會
每經記者 江然 每經編輯 楊歡
編者按
從一名記者的角度看“兩會”,或許可以說是作為媒體人,一年一度的職責和慣例;從一位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的角度看“兩會”,則是他們在其位、謀其政的使命和擔當;如果這位觀察者,既是記者又是人大代表,雙重身份雙重視角,又會看到一個怎樣的“兩會”?
今年我們再次啟動專欄“一目了然”,通過四川省人大代表、全國主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江然的視角觀察“兩會”,了解那些與區域經濟以及城市發展治理相關的獨到見解。
近期,冰雪之城哈爾濱“一夜出圈”,熱度無出其右。眼下正值寒假、春節等節慶,可預見還有一大波流量會光顧這座城市。
仔細分析,哈爾濱爆火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交織的結果。
一是互聯網傳播已徹底重塑城市營銷模式,此次“翻紅”基本是建立在一個又一個網絡造梗上——在傳統營銷方式被顛覆的當下,原本因循守舊的城市也有了“逆天改命”的機會。
二是面臨巨大的流量考驗,哈爾濱也的確接住“潑天的富貴”,官方民間齊上陣,拿出最大的誠意善待游客,這種順勢而為又為互聯網提供了新的素材,實現滾雪球式傳播。
這給我們帶來兩個啟示。一是當老牌工業城市補齊流量短板,傳統流量城市的優勢就被削弱。
有人說,這一次是北方城市的勝利。的確,北方城市苦流量久矣。無論是淄博燒烤,天津跳水,石家莊搖滾音樂節,還是“爾濱出圈”,這一年流量基本都被北方城市收割,互聯網傳播方式補齊了營銷思維的短板。
尤其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年輕人用腳投票,城市競爭流量為王。從這個角度講,城市競爭似乎又來到了同一起跑線。
另一方面,喧鬧過去,更令人關注的是流量之后的紅利轉化。截至目前,掌握流量密碼的城市大多曇花一現,哪怕是花活不斷,這些流量的轉化目前還只是停留在文旅消費層面,占比很小。持續得到關注的還是產業能力強、就業機會多的大城市。
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意識到,空有流量,卻不能產業提檔升級、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城市蓄不了能、也留不住人。
事實上,要讓年輕人選擇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實現路徑就是就業。年輕人留在一個城市不會因為它有一個網紅夜市或者籃球場,而是因為這里有機會,就業的機會,躍升的機會。尤其是當下經濟環境承壓,如果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進入“靈活就業”的狀態,城市更應警惕。
那么如何讓“流量”變“留量”進而轉化為產業和經濟發展的“能量”?
一是善用流量為產業招商鋪路。以淄博為例,背靠燒烤這個“頂流”,淄博趁熱打鐵,密集對接武漢、合肥等比自身體量更大的城市,洽談產業合作,同時喊話更高能級的企業、機構到淄博投資興業,讓流量得以轉化為產業機遇,服務經濟發展。
二是善用流量為產業提檔升級聚集人才。高質量發展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人才發展與產業升級互為因果。合肥依托中科院推動量子信息產業發展,宜賓與電子科技大學的良性互動,為動力電池產業快速上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隨著搶人大戰持續,京滬人才回流明顯。借鑒淄博喊話北青學子,其他城市在招攬人才時更應用好流量這個工具包。
三是善用流量樹形象。哈爾濱一夜之間從一座老牌工業城市,華麗轉身成為文旅標兵,扭轉了城市形象與聲量。拿成都來說,其一直以“安逸”“休閑”為名,實際上產業門類齊全、基礎較為深厚,如今更是提出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搶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賽道,城市進取的一面也應該得以充分展現,讓企業、人才了解成都不止宜居更是宜業,近悅遠來。
封面圖片來源: 攝圖網_50105806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