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站上六萬億 四川目標很明確:“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只能是高質量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3 00:15:02

下一步繼續“跳起摸高”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Dejxlvdjgn170593993286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45310

“2023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增長6%。”1月22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在成都開幕,官宣了2023年的成績。

回顧過去一年,經濟大省四川走出一條“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曲線。2023年剛一開局,四川多項指標增速低于全國,后來才逐漸上升,經濟增速上半年追平、前三季度反超,到全年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

最終交卷,經濟總量站上“6萬億”。量中有質,是其更突出的成績,無論是創新驅動,還是區域均衡發展,四川都已進入新的階段。“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只能是高質量發展”,這句話既是四川對2023年“成績單”的概括,也是對2024年繼續奮進的承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聚焦2024年,四川將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將目標再一次鎖定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新的一年跳起摸高,“經濟大省”將如何闖出又一個高質量的“6%”?

均衡的“質量”

在經濟大省四川2023年經濟答卷中,“6”算得上最亮眼的數字。

回顧四川經濟攀升史,2007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2011年突破2萬億元,2015年突破3萬億元,2018年跨過4萬億元臺階,基本按3至4年一個萬億元臺階的節奏穩步前進。接下來,邁入“5萬億元”“6萬億元”,明顯提速。

在全球經濟普遍面臨增長下行挑戰的背景下,2023年四川迎難而上、化危為機,最終完成年初制定的“GDP增長6%左右,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結果,確保總量突破6萬億元”的目標。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17046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

“這個6%是非常不容易的”,四川省政協委員、統計局局長胡品生分析了這個增量背后的質量,“財政收入、稅收、銀行存貸款等指標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相關指標是非常匹配、協調的”。

拿下這樣的成績,無疑是經濟大省四川勇挑大梁的生動體現。而“成都作為全省發展的壓艙石”,則是挑起全省的大梁。

成都的狀態怎么樣、成效怎么樣、水平怎么樣,決定著四川怎么樣。對于四川而言,在完成今年全年目標上,成都要進一步發揮好“挑大梁”的作用。

“在四川只有成都是最明顯的,所有要素是最全的。”前瞻布局和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時,成都理應走在前列。

而四川,現在也不只有成都,一座中心城市帶全省的局面正逐漸改善。如宜賓的動力電池、光伏,綿陽的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產業已經在全省頗具顯示度,驅動著經濟大省四川重塑著“多點支撐”的經濟地理版圖。

除了向“壓艙石”成都要增量,多年培育的副中心城市迎來“收獲期”。就在一個月前,四川省委省政府陸續印發《關于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關于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關于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的意見》,四川從“7名種子選手”中選擇4城,先行一步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或區域中心城市。

2023年,川北、川南、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經濟體量均站上新的臺階,“逐步成為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比如,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綿陽在全省地市中率先突破4000億元;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宜賓-瀘州組團,經濟總量有望突破6500億元,一南一北兩大副中心已經占據全省經濟總量的18%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列出2024年要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牽引和帶動區域協調發展”被放在首位。其中專門強調,“一中心一方案”支持省域經濟副中心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川中丘陵地區四市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等。

發展的均衡度,正在成為衡量四川下一個“6%”目標完成質量的隱性指標,包括相互賦能、相向發展,副中心、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引導產業從中心至外圍梯次分布、合理分工……

創新的“進展”

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個成色,體現在創新。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2023年四川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取得了重要進展”。

城叔注意到,無論是創新平臺的打造,還是企業具體的創新實踐和人才匯聚,以及以創新為引領的產業結構調整,都涌現出一個個與質量相關的“重要進展”,“以新促質”貫穿了從研到產的整條線。

比較突出的是,2023年四川的創新源頭迎來了幾個“國”字號。包括西部唯一的國家實驗室開工建設并當年封頂,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全國先進技術成果西部轉化中心揭牌運行,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入選十大國之重器等等,進一步提升了四川創新源頭的能級。

企業在創新上發力,創新的人才也在匯聚。比如,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9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00家,全省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R&D比重超過60%,在川“兩院”院士增至67位……創新要素不斷升級,積蓄著新的發展勢能。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19012

科技創新的最終指向是驅動產業變革,擺脫對傳統增長路徑的依賴。根據報告,四川的產業結構也有了質的躍升。

“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壯大”“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成都、德陽、綿陽、宜賓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這些階段性成果意味著,新質生產力正以燎原之勢點燃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引擎。

基于2023年形成的“重要進展”,四川提出新的要求:“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新技術。”

希望以更高質量挑大梁的四川,對新質生產力的重視程度溢于言表。2024年四川規劃要重點做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中,“科技創新”占了兩條——在創新能力方面,要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產業建設方面,要前瞻布局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對報告提到的科技創新相關內容很受鼓舞。”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成都恒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段江表示,在他深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近年來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展現出強大的創造力。由此,他給四川提出了“將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打造科創新高地的戰略推動力”的建議。

四川亦正有此意,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寫上了一句“重點布局和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我們是有基礎有條件的,不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要在這個領域加大、加快謀劃,絕不能掉隊。”

改革的“動力”

完成2023年初設定的目標后,四川將2024年的增長預期再一次設定在了“6%左右”。放眼全國,目前站上“6萬億”的省份,包含四川在內一共就6個,繼續增長6%絕非易事。

“這是一個跳起來摸高的目標。”在胡品生看來,2023年是疫情恢復的第一年,前一年基數相對比較低,但是2024年是在基本恢復的基礎上,實現6%的目標還是比較難的。這對于6萬億量級的經濟體而言,是什么概念?一個百分點就是600億元的增加值,相當于2400億元的工業總產值,“含金量是不一樣的,難度系數也是不一樣的”。

如何保持這個增速?四川核心的解題思路是“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這句話,一頭是“深化改革”,以體制機制改革打通內循環堵點;一頭是“擴大開放”,以更大開放提升外循環質量。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236263

2024年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政府工作報告對這一方面更加濃墨重彩。具體而言,有幾個要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包括深化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改革、深化財政金融改革、深化國企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深化公共服務供給改革。

這些重點領域的改革,很多是往體制機制上動刀。比如檢查督查,要“更多采用聯合檢查,減少對企業干擾”;針對水電氣接入環節,要開展“潛規則”專項整治;提到深化轉移支付改革時,特別提到“突出獎勤罰懶導向”,從而精準推動財力下沉。

四川提出:“工作推不動就需要創新,創新推不動必須靠人。”如何理解“靠人”,那就是“大膽創,大膽試”。解除那些不適應發展的體制機制束縛,進而釋放出發展的最大活力。

擴大開放則是四川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建設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勢必提升四川在全國開放格局中的位勢和能級。

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發展的動力,四川動了真格,政府工作報告甚至把高質量發展寫進了“政府自身建設”里,倒逼政府在推進轉型升級、開辟新賽道上想真招、出實招。

四川最新提出,要用好高質量發展考核的指揮棒和紅綠燈,引導全省各地比一比、賽一賽高質量發展的真成績。

“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只能是高質量發展”,一座“經濟大省”想要“真正挑起大梁”,這也是應有的自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四川省 四川 高質量發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