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凈申購份額超4000億份,股票型、債券型及QDII份額季內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3 15:49:49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隨著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報披露結束,行業申贖數據總體統計出爐。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行業內全部公募基金份額達到26.48萬億份,相較去年三季度末統計的26.00萬億份,份額增量達到4790.7億份。

其中,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QDII基金以及REITs均在季內份額實現增長,其他的混合型基金、FOF基金、另類投資基金、貨幣型基金則出現季內規模凈贖回。 

四季度公募規模增加明顯,債券基金占大頭

去年四季度,在業內紛紛討論公募基金贖回壓力大的時候,市場卻悄然實現了基金份額的增長,從最近公布的四季報來統計,整個公募行業的份額已經較去年三季度末時明顯升高。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公募基金全部份額統計為26.48萬億份,較2023年第三季度末統計的26.00萬億份增,增加了4790.7億份(剔除ETF聯接基金)。

其中,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QDII基金以及REITs均在季內份額實現增長,其他的混合型基金、FOF基金、另類投資基金、貨幣型基金則出現季內規模凈贖回。

債券型基金的份額增長最為明顯,Wind統計顯示,去年四季度末統計為8.36萬億份,而去年三季度末時統計為7.82萬億份,增量為0.54萬億份,而其中的短債基金在整個四季度內的規模增長最為搶眼。

Wind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短債純債型基金統計規模合計1.01萬億元,而在去年三季度末統計時,為0.92萬億元,四季度增量近10%。

但是從權益投資的角度來看,其實季內的份額是減少的,雖然股票型基金的規模有所上升,但必須看到的是,ETF基金的蓬勃發展令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出現增長,而以主動管理型為主的混合型產品則出現規模上的明顯下降。

數據顯示,混合型基金去年四季度末統計的份額總計3.45萬億份,這比去年三季度末統計的3.58萬億份有明顯下降。相比之下,QDII基金的規模則出現較大幅度提升,直接從去年三季度末的0.47萬億份提升至0.52萬億份。

這也與海外市場的投資火爆相關,去年四季度,包括美股、東南亞、歐洲股市等,全球多地資本市場權益資產普遍出現估值提升,進一步激活市場對于此類資產的配置熱情,一些QDII基金甚至因額度受限的原因停止申購。

ETF聯接基金成熱門新發品種

對于四季度的市場規模變化,業內也有多方機構進行統計,與往期不同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的統計差異較為明顯,特別是在申購、贖回總量的統計方面,多個主要機構的數據口徑不一,不過,這也恰恰反映出市場新的增量恰恰在過去相對冷門的品種。

例如前述基金的總申贖量,天相投顧的數據顯示,全市場所有基金的季內凈申購總量為1118.22億份,海通證券則有多個版本對這一數據進行統計,各不相同。

其實,從各家統計的口徑來看,ETF聯接基金已經成為最關鍵的差異對象,而此類基金份額在往期很多統計當中并沒有太多份額所占比例,本期則不然,而從市場的新發端來看,此類基金確實也是當季熱門的新基金類型。

去年11月5日,當日就出現過11只聯接基金正處于發行階段,其中不乏場外市場首次覆蓋的產品。而發行的ETF聯接基金中,還有中證2000ETF聯接基金、科創成長ETF聯接基金等,均為場外市場中同類型產品首發。

此外,還有不少ETF聯接基金的發行僅設置了幾天的認購期,有業內人士表示,產品新發銷售難度大,勉強成立后,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資源用于推動持續營銷,憑借先發優勢搶占市場。

ETF聯接基金是投資于標的ETF的場外基金,與ETF場內交易需有證券賬戶、申購贖回通過一籃子股票門檻較高相比,ETF聯接基金和普通的開放式基金一樣,投資者可以方便地在直銷或代銷渠道進行低門檻現金場外申贖。

針對四季度基金規模上漲的現象,也有一種分析是,新發基金的貢獻最大,不過客觀來說,的確存量產品的投資人當中并沒有太多賺錢效應,而在去年三季度末時,已經有數十只基金“埋伏”去年四季度行情。

據Wind數據統計,去年10月排上發行檔期的基金就有42只,其中10月首個交易周(10月9日至10月13日)新發基金有26只。

不過,其中的多數產品依然圍繞債基而展開,市場真正的企穩,抑或是權益投資能否反彈,關鍵還要看權益市場的增量資金。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086706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