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3 21:46:17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新華社1月23日報道,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工作開展以來,截至2023年底,經過四個多月的推進,第一階段工作實現“開機看直播、收費包壓減50%、提升消費透明度”的目標。
有線電視和IPTV開機廣告全面取消,開機時長從治理前的最多118秒減少到不超過35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1794773
這是記者23日從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工作階段性總結部署推進會上獲悉的。會議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有關部門單位召開,通報了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第一階段工作進展情況和成效。
在壓減收費包方面,據悉,各類收費包大幅壓減50%以上,其中有線電視壓減72%,IPTV壓減79%,互聯網電視壓減55%,單個終端由治理前最高的86個收費包壓減到現在每個終端都不多于6個收費包。對頁面、導航、收費、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清晰化、醒目化、透明化升級,收費免費內容都有顯著標識。
據介紹,有線電視、IPTV和互聯網電視都加強了優質免費內容供給。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上線的“重溫經典”免費專區,兩個月時間累計點擊收看達2365萬人次,累計收看時長達1078萬小時。
根據會議部署,2024年治理工作要推動逐步實現一個遙控器看電視。對于存量遙控器,通過廣泛宣傳或上門服務幫助觀眾使用紅外遙控器學習功能,初步實現“一個遙控器看直播”;對于增量遙控器,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研發推出新型遙控器,實現一個遙控器看電視的目標。此外,也將開展酒店電視操作復雜專項治理,積極推進電視機機頂盒一體化。
據經濟日報報道,“電視開機率跌至30%”話題近日引發關注討論,不少人將大屏電視的“沒落”歸因于小屏手機的沖擊。其實,與其“甩鍋”給小屏,不如正視電視生態存在的不足,提升用戶體驗感。
移動互聯技術深度改變了人們的娛樂、觀影習慣。相比于電視,移動互聯終端生產者和內容供應者更好滿足了人們個性化、差異化的交互需要和精神需求,將眾人共看一屏的家庭娛樂場景迭代為一人一機、一人一屏。而面對新興業態的挑戰,電視相關企業不僅在內容供給上樹起壁壘,在電視盒子等硬件配套上還提高了使用門檻,為消費者制造了許多不便。
“套娃式”的層層收費也讓人們詬病。消費者除了要為電視、盒子等硬件埋單,觀看優質影視作品還需另外繳費、充值會員。無論是對比從前一觸即達的電視觀看體驗,還是對比如今豐富多彩的手機使用體驗,電視大屏的競爭力都大打折扣。
在科技進步加持下,電視產業已經邁入智能時代,一些企業在內容交互、人機交互、設備交互等方面作出了諸多嘗試與優化,然而持續下滑的開機率,反映出消費者對電視產品的智能升級缺乏認可。調查顯示,內容生態不豐富、多場景社交不完善、設備操作不靈敏等仍是智能電視使用的痛點。
如何讓開機率止跌反彈,是當前電視行業亟待破解的難題。對身陷“開機困局”的電視行業來說,破局的法門蘊藏在“不變”與“變”之中。
不變的是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理念。要認識到,消費者是企業在市場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最終主宰,只有精準貼合消費者需求,企業發展才能提質增效。面對小屏沖擊,電視企業要尋求大屏、小屏差異化共存,關鍵在于回歸用戶需求,開發最優應用場景、配套最佳服務體系、提供最快觸達路徑,在小屏無法替代的領域實現開機率回升。
變的是樹立“生態”發展思維。“生態”不止是數字經濟的熱詞,也深刻影響了傳統行業。大屏電視作為內容產品的播放終端之一,企業需將自身視為內容生態中的一環,在不斷改進技術、優化體驗的同時,努力構建涉及內容供給、終端展示等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回首過去,企業在市場變局中成功轉型的案例不在少數,化險為夷的關鍵正在于緊跟用戶需求,及時轉變思路。循著前人走過的路,堅守“用戶至上”始終不變,順應市場趨勢積極應變,才能更好應對一波又一波的競爭與挑戰。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經濟日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