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31 08:02:38
每經記者 胥帥 楊卉 梁梟 每經編輯 段煉 張海妮 魏官紅 楊夏
2024年1月30日,證監會通報了對*ST左江(300799.SZ,以下簡稱左江科技)財務造假案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證監會初步查明,左江科技2023年披露的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該案目前正在調查過程中,證監會將盡快查明違法事實,依法嚴肅處理。
去年A股市場誕生了“史上最貴ST股”的神話,左江科技股價從不到百元上漲至最高299.8元。因為左江科技搭上了DPU(注:以數據為中心的專用處理器)芯片的概念。在芯片業內,DPU被認為是新的“第三顆主力芯片”,DPU主力廠商是以英偉達為代表的國際巨頭。自2021年起,左江科技不斷披露“可編程網絡數據處理芯片”的研發。左江科技切入DPU芯片,這為股價提供了巨大想象力。
2023年12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北京、韶關、慶陽三地對左江科技上下游產業鏈進行系列調查。記者調查發現,左江科技的客戶與子公司背后存在一張犬牙交錯的商業關系網。公告中投資逾十億元的項目地塊雜草叢生,尚無開工的跡象。
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曾被稱為“A股最貴ST股”
2023年11月24日,證監會對退市風險公司左江科技立案調查。
2024年1月30日,證監會的通報顯示,現已初步查明,左江科技2023年披露的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該案目前正在調查過程中,證監會表示將盡快查明違法事實,依法嚴肅處理。
證監會表示,始終將保護好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嚴重誤導中小投資者的交易決策,必須予以嚴厲打擊。證監會將繼續保持“零容忍”執法高壓態勢,從嚴從快查處各類造假行為,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使造假“保殼”者“應退盡退”,讓造假亂市者付出慘痛代價。
2023年,*ST左江被稱為“A股最貴ST股”,股價遭遇爆炒,一度高達299.8元/股。然而“A股最貴ST股”卻有退市風險,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372.21萬元,凈利潤虧損9732.73萬元。另外,公司2022年度被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若2023年左江科技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或者公司2022年年報保留意見未消除,且2023年被出具非標準的審計報告,則公司股票面臨終止上市的命運。
從證監會的表述看,主要涉及公司2023年披露的財務信息嚴重不實。從2023年左江科技披露的信息看,最重要的是5100萬元網卡合同履行情況,收入確認與否對其保殼至關重要。這“5100萬元合同”的網卡是慶陽市眾源時空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源時空)通過旭輝科技從左江韶關采購的2萬套網絡適配設備。
在此之前,左江科技向深交所報備了旭輝科技與左江韶關簽訂的采購合同,明確旭輝科技以5100萬元向左江韶關采購2萬套2*25G網卡。在2023年12月左江科技三季報問詢函回復中,公司稱已按《服務器網卡采購合同》約定將2萬套網卡發貨至旭輝科技,旭輝科技已簽收,但尚未確認收入。
左江科技前后矛盾的信息披露引發質疑,股價從高位大幅下跌。
研制芯片號稱“對標英偉達”
投資逾十億元的項目地塊雜草叢生
2023年12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北京、韶關、慶陽三地,對左江科技上下游產業鏈進行系列調查。
2023年以來,GPU憑人工智能“起飛”,A股一度“聞AI即漲”,不少投資者因此看好左江科技。然而,左江科技下場參與的DPU產業、業內人士口中的“第三顆主力芯片”,與CPU和GPU相比,還是個新詞,應用場景上也有不小的差距。芯謀研究高級分析師張彬磊對DPU概念做了進一步介紹:由于數據傳輸速率越來越高,傳統CPU在處理數據、圖像等內容時壓力更大,效率也受到影響,能卸載CPU部分負擔的GPU應運而生。在市場對算力需求逐步擴大的背景下,給CPU卸載更多任務的DPU開始受到關注。
2021年起,左江科技便不斷披露“可編程網絡數據處理芯片”的相關研發信息。作為左江科技DPU研發的主力軍,左江科技控股子公司成都北中網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中網芯)還在2023年接連迎來了新的投資方。2023年2月7日,左江科技公告稱,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中網芯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海南量子永昌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都鼎興量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新投資方。三個月后,青島鼎量數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青島芯啟萬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也成為了北中網芯的投資方。
左江科技成都創新基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梁梟 攝
資本助力下,DPU被左江科技造了出來。根據左江科技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11月,鯖鯊NE6000系列網絡數據處理芯片(DPU)研制成功,NE6000是國內首顆可提供25G和100G接口能力的自主可控芯片,也是國內首顆擁有200Gbps的數據平面可編程的網絡數據處理芯片。同時,左江科技還在回復2022年年報問詢函時稱,NE6000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芯片工藝不同,NE6000研制對標英偉達(Nvidia)2020年推出的上一代Bluefield2 DPU。
手握幾個“首顆”還號稱對標英偉達相關產品,左江科技股價一路“狂飆”,最高漲至近300元/股。然而,流片將近一年,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左江科技的DPU芯片銷售收入除了一筆尚不知能否在2023年度確認的交易外就再無其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左江科技控股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法定代表人與客戶股東同名,背后有一張犬牙交錯的商業關系網。這張復雜的商業關系網指向韶關市算力產業協會、其主要會員單位廣東寶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當地大型建筑公司——韶關市住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趕到“5100萬元合同”網卡終端項目地——眾源時空大數據云中心,發現公告中投資逾十億元的項目地塊雜草叢生,尚無開工的跡象。
在北京實地探訪左江科技芯片銷售客戶,發現其公開的通信地址,有的已是別家企業入駐,有的深藏住宅區且無人響應;接聽公開聯系電話的人士稱其已不在該公司。
巨賢科技于2016年度報告中披露的地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卉 攝
證監會:對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行為
讓其“傾家蕩產、牢底坐穿”
此前,證監會早已多次提及使造假“保殼”者“應退盡退”。
證監會上市司司長郭瑞明日前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持續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一是繼續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二是嚴格執行退市規則,堅持“應退盡退”,嚴厲打擊退市過程中伴生的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惡意“保殼”行為,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三是堅決防止“一退了之”。
證監會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強調,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堅持“應退盡退”,加速優勝劣汰。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把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落實到位。
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24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必須依法全面加強監管,特別是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上市公司是我國經濟的骨干力量,目前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有的上市公司誠信意識不強,上市目的不純,缺乏公眾公司姓“公”的基本認知,侵害投資者利益的事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
我們將堅守監管主責主業,落實好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加快完善更加嚴格的資本市場監管執法體系,增強監管穿透力。特別是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防假打假制度機制,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對于欺詐發行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行為,堅決重拳打擊,讓其“傾家蕩產、牢底坐穿”。對參與造假的中介機構一體追責,讓其痛到不敢再為。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胥帥 楊卉 梁梟
編輯|段煉 張海妮 魏官紅 楊夏 蓋源源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