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5 14:40:31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稱,可持續信息為投資者提供了非財務的、系統化的信息。不過,他也指出,市場不能只強調ESG的信息披露,還需要和ESG評級、研究、咨詢、業績投資的產品結合起來才行。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也表示,在市場投資中,可持續信息披露有助于健全資本市場、完善監管,更好地吸引外資。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魏官紅
2月22日,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在紐約舉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持續研討會,來自全球50多個司法管轄區的約1000家公司、投資者、監管機構和其他主要利益相關方,就全球引入《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以下簡稱ISSB準則)進行交流和討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邀線上參會。
值得一提的是,ISSB在會上發布了首份“采用指南概述”(英文全稱為The Preview of the Inaugural Jurisdictional Guide for the Adoption or Other Use of ISSB Standards),旨在通過列出各司法管轄區采用方式的特點,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透明度。ISSB的發起方——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還公布了一份正在進行和已經完成的司法管轄區征詢意見清單,供各利益相關方了解。
眾所周知,可持續發展報告/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被市場稱作“第四張報表”,這也意味著報告內容對投資決策的重要性不亞于傳統財報。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可持續信息為投資者提供了非財務的、系統化的信息。不過,他也指出,市場不能只強調ESG的信息披露,還需要和ESG評級、研究、咨詢、業績投資的產品結合起來才行。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也表示,在市場投資中,可持續信息披露有助于健全資本市場、完善監管,更好地吸引外資。他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ESG報告審計、鑒證以及評級機構的管理,不斷提高ESG報告的可靠性,并推動可持續投資。
截圖來源:IFRS官網
繼去年6月下旬發布《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后,ISSB又在今年2月22日的會議上發布了首份“采用指南概述”。
ISSB表示,為了支持監管機構安排和規劃ISSB準則的采用進程,特此發布“采用指南概述”,旨在通過列出各司法管轄區采用方式的特點,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透明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還公布了一份正在進行和已經完成的司法管轄區征詢意見清單,供各利益相關方了解。
同時,ISSB強調,ISSB準則的制定目的是使用任何財務會計準則的公司都能夠應用這些要求,從而編制出更全面、更精簡的通用財務報告,滿足全球和國內投資者需求。
另外,ISSB準則和《歐洲可持續報告標準》在氣候相關披露要求方面的高度一致,兩項標準之間建立的互操作機制,減少了企業要求或選擇采用兩套標準的復雜性和重復性,而ISSB準則有助于為資本市場提供有針對性、決策有用的信息,使投資者能夠進行全球比較。
那么,可持續信息在投資決策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在市場投資中,可持續信息有兩重含義:第一是從健全資本市場、利于監管的角度,通過可持續信息的披露,監管方面能知道公司是否合規,是否存在違規減持、內幕交易等一系列損害市場秩序的行為;第二是從市場本身來說,披露ESG信息,尤其是結合一些國際準則,如ISSB準則,可以更好地吸引外資,減少或打消國際資本的擔憂。
但值得注意的是,ESG報告中的指標很多,有一些容易被企業或者投資者忽略的元素,也有可能會影響投資決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認為,ESG投資可以降低一定的風險,比如實體風險、監管風險、法律風險等;同時,ESG投資可以為企業提供很多機遇,比如提高公司的聲譽和品牌,培養企業創新和學習能力。通過拓展新市場,或許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獲得稀缺的資源等。這些都可以來幫助投資者做決策,但是這些因素都是長期性質,所以往往會被投資者所忽視。
雖然國際社會在可持續信息披露方面起步較早,也誕生了一批如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ISSB、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SASB(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理事會)等機構推出的信披指引,但我國近年在此方面也明顯加快了布局,并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加速打造符合自身國情的ESG信披制度。
2月8日,A股三大交易所同時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征求意見稿)》,并提出報告期內持續被納入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強制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同時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此舉可以便于投資者、利益相關者全面了解上市公司為應對和管理可持續發展相關影響、風險和機遇所采取的行動,更具體一點就是便于投資決策。
不過,相較于歐美成熟市場,我國的資本市場參與者以中小投資者為主,這就意味著投資者除了對財務信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掌握非財務信息,盡管信息更為全面,可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對信息處理的難度。對于這部分投資者而言,該如何利用可持續信息做投資決策?
芮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例分析,“比如說環境維度,相關的指標有很多,常見的有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綠色產品等。這些指標會影響到風險機制,包括物理風險、供應鏈風險、轉型風險,以及綠色融資的優惠等。同時,這些指標也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現金流、資產負債表的質量,最后會影響公司的估值。”
同時,芮萌指出,我國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披露指引才剛出來,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講需要一個學習的時間,所以現階段中小投資者還需要依賴評級機構給他們一些指引。并且,在投資過程中,信披只是一部分,是資本市場信息環境的一部分。
“除了信息披露以外,還有監管機構、國內外ESG的咨詢服務商、ESG數據服務商、ESG評級機構,以及專注于ESG投資的資管機構等。”芮萌強調,“在這個生態里他們是互相影響、互相銜接的。所以我們不能只強調ESG的信息披露,還要和ESG的評級、研究、咨詢、業績投資的產品結合起來才行。”
施懿宸也持有相似觀點,“ESG報告里有幾百個甚至更多的指標,投資者不一定看得懂。這時候如果有一個權威的評級結果,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參考。現在的問題是,監管方面對ESG報告的審計、鑒證以及評級機構的管理還不是很嚴格,所以市面上的評級結果魚龍混雜。”
他認為,當評級機構受到更嚴格的監管后,ESG報告的可靠性將越來越高,同時評級機構不只是公布評級結果,還對評級結果有更多的內容解釋,就更利于投資者進行ESG領域的投資。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