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9 19:42:36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著名音樂人包小柏的女兒包容在2021年因病去世,年僅22歲。女兒去世后,包小柏就沒有理發了,他說,因為頭發有一段是曾經天天觸碰過女兒額頭的。女兒去世后,他很難走出失去女兒的陰影,甚至不敢面對親友的問候。
此后,思女心切的包小柏決心攻讀博士,希望以AI技術讓女兒在數字世界復活。
用AI“復活”親人,包小柏并不是第一個,可能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包小柏與女兒生前合照 來源:包小柏社交帳號
用AI“復活”女兒
包小柏是業內知名音樂人,擔任過很多唱片公司的藝術總監,在音樂界有一定地位。
1986年,包小柏與雙胞胎哥哥包小松組成“TWIN STAR”組合正式出道。1994年,包小柏擔任滾石唱片擺渡人音樂工作室制作人,2006年出演個人首部劇《極道學園》,2009年擔任湖南衛視選秀娛樂節目《快樂女聲》的評委。2011年,包小柏擔任電影短片《幸福59厘米》(《無鏡的愛》)的導演,2012年曾主演古裝劇《隋唐英雄》。
包小柏的女兒包容,患有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據報道,包小柏曾為女兒捐獻骨髓,但不幸的是,由于強烈的排斥反應,移植手術失敗了,最終于2021年12月20日去世。
近日,他用AI“復活”女兒給妻子唱了生日歌。
包小柏接受采訪時表示,經過反復地嘗試訓練后,如愿用AI復刻出“數位女兒”,可即時響應問話。前陣子老婆生日時,一家三口一起唱生日歌,他感慨:“AI就是寄托思念的工具,也是一種對思念的表達方式。”
包小柏從2022年開始鉆研AI技術并攻讀相關專業博士,希望重現患病去世女兒生前聲音。包小柏曾透露,女兒在離世前因氣切插管無法發聲,他誓要用科技重現女兒的聲音及影像,“我要給她一個最完美的形象、最完美的聲音,讓她在美輪美奐的數字世界,繼續生存下去。”
女兒去世后的包小柏
對此,有人問他,“你知道這不是真實的嗎?”包小柏表示,他其實不在乎,他真的很想念他女兒,所以才會做這一切。
對此,網友留言表示:“或許這就是《流浪地球2》數字生命的意義吧。”“理解圖恒宇(《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的角色名)成為圖恒宇。”
《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
網友評論:
充滿爭議的“AI復活親人”
生成式AI技術浪潮下,和逝去的親人“再見一面”成為可能。曾經出現在許多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是現實中一門特殊的生意。
很多人對AI“復活”逝者的最早印象,可能是去年清明B站00后UP主吳伍六用AI工具還原已故奶奶,并和她對話。有人點贊:這就是科技的意義,有人表示了解:復活和挽留是不可能的,但和逝去的人聊一聊甚至打個照面,可以完成一次鄭重的告別;也有人從中得到啟發,要為自己和家人多留下一些影像資料。
而持反對意見的網友大多認為:“復活”親人,就是在和過去糾纏,生活要向前看,不應過度沉浸在悲思中。
在AI的時代,“不走出來”能否成為新的選項?
2022年11月,浙江金華吳先生的獨生子在英國念書時不幸意外過世,年僅22歲。夫妻倆陷入巨大的悲痛。按生前簽署的器官捐贈協議,他捐贈的器官最終讓5個陌生人重獲新生。
去年初開始,網上關于ChatGPT以及生成式AI技術的消息鋪天蓋地而來,吳先生重燃希望。他想制作一個無限接近真人的數字形象,讓兒子以“數字生命”的方式回到自己身邊。
這個故事去年12月中旬經法新社報道,被推到了海內外公眾面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嘗試使用人工智能來創建逝者的數字形象,吳先生是其中之一。”文章里這樣寫道。
據都市快報今年1月報道,2023年5月至今,90后的張澤偉及其團隊為600多個家庭提供AI克隆服務,其中超過半數為失去子女的年長父母。委托人需要提供被克隆者的照片、視頻或者語音樣本。素材越多越全,克隆出來的相似度就越高。“比如只有一張正面肖像照,就需要通過技術模擬整個樣貌。”每單收費5000元~10000元不等,平均一周時間可以完成。
而據揚子晚報報道,春節前夕,電商平臺上有部分商家推出了“AI復活親人”服務,最低只要10塊錢,平臺數據顯示,有商家已經售出了超過400單。
提供此類服務的店鋪不少,價格從10元到520元不等,具體到細節,有店鋪稱可以提供“修復老照片+讓照片動起來”“照片開口說話”服務。記者咨詢了其中一家店鋪,對方表示,“只需要提供一張正面半身照,就能讓嘴巴眼睛動起來,并可以讓他(她)說出你想聽的話。”對方稱,價格需要發送圖片提完要求后聊,并且只能做老人的動圖視頻,且不做眨眼、搖頭、點頭、張嘴等涉及人臉識別的動作。
AI技術發展的同時,也意味著不法分子實施AI換臉換聲詐騙的成本已經大幅度降低。這里提醒大家,現在無論是電話還是視頻都很難100%確定對方真實身份了,遇到熟人借款轉賬一定要額外謹慎。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紅星新聞、都市快報、揚子晚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