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4 14:47:10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隨著A股反彈行情的持續,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頻繁被基金調研,包括家用電器、醫療和工業機械等行業備受機構調研者青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A股行情近期依然是普漲格局,但被調研的公司估值依然在近期回落,而從機構關注的行業及公司基本面問題來看,其對調研行業、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較為期待。
其中,摩托車制造行業在近期頻獲機構調研。Wind統計顯示,過去一周就有31家基金公司調研了濤濤車業,該調研家數在同期居前。包括企業毛利率水平、小眾電動車市場等均被提及,或也業界投資電動車開辟新的視角。
部分機構觀點認為,隨著反彈行情的持續,一些業績較為穩定且在所屬行業或新興市場板塊具有優勢的產業要素或將迎來繼續上漲。
從歷年情況來看,基金公司對上市公司的調研次數跟頻率逐年在增加。今年以來,公募基金依舊很忙,從近期的觀察來看,單周的調研總次數已經高達1404次,從最近一周的調研情況來看,銀華基金、華夏基金兩家相對勤奮。
Wind統計顯示,僅在過去一周內,銀華基金、華夏基金兩家公募機構的調研次數就分別達到34次、33次,調研次數在過往數周內較高,也在上周的調研基金統計中名列前二位。此外,共有139家公募基金在過去一周進行了調研。可以說,行業內的公募基金機構都在主動出擊。
那么,大家都在關注什么行業?又有哪些行業成為近期熱點成為焦點?
Wind統計顯示,醫療、電器等行業獲得基金公司的關注最多。而從被調研總次數來看,工業機械、摩托車制造、電子設備和儀器等相關行業個股被調研次數最多。
其中,摩托車制造行業是過去一段時間較為少見的行業板塊。根據上周統計的結果,濤濤車業備受機構關注,被機構調研7次,在所有被調研的上市公司中次數位列第二;而從參與調研的機構類型來看,基金公司有31家關注于此。
從業內關注的行業問題來看,小眾電動車市場成為熱議的焦點,例如小排量全地形車、越野車、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等,特別是兼具出海業務,機構投資人對于海外業務拓展的進展和未來前景格外關心,疊加一些公司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很多此類企業的基本面情況被價值投資人看好。
對于基金公司日益頻繁且逐漸增加的調研次數,有分析指出,配置權益類資產的關鍵在于尋找性價比更高的板塊跟個股,而在市場反彈的后期,理應是更有業績支撐的品種獲得溢價。尋找更多優質公司是基金公司調研的關鍵性任務。
有分析指出,市場對熱門標的的基礎研究是較為充分的,但更為關鍵和領先的信息獲取,往往需要以直接指導性溝通或實地走訪等調研方式才能實現,拉長時間看,這些細微差別往往會對投資業績闡述不同影響,調研卻能一定程度上找到對公司基本面預判的驗證。
從各方的觀點來看,尋找底部具有估值優勢,且公司經營水平較好是調研的重要目標。而每經記者也發現,就近期被機構調研的公司來看,很多都在經歷階段性的估值回落,或也一定程度上給予機構投資人參與的機會。
Wind統計顯示,上周內,共有259家上市公司被機構調研,其中有59家公司股價在上周呈現跌幅,回調深度最大的是芯聯集成-U下跌9.42%;此外,瑞爾特、坤恒順維等公司周跌幅超過5%。但相關公司亦不乏被多家機構進行調研,如瑞爾特在上周就獲得63家機構調研。
事實上,很多機構在調研之初并非已經持有相關個股,且是在調研之后選擇是否進行配置,這也使得一大批估值相對處于低位的公司頻頻成為機構調研的對象。就拿今年的情況來看,2024年以來,截至3月4日,供給有1139家上市公司被機構調研,但從區間公司股價漲跌幅來看,有924家公司區間內下跌。
其中,半導體設備及半導體產品行業相關個股呈現跌幅的較為集中,且這兩大行業也是年初至今機構調研較多的兩大行業。雖然近期半導體行業估值有所向上修復,但較去年的快速下跌來看,很多業內公司的股價都沒有回到持續下跌過程中的中部位置,有的依然在底部徘徊。
例如晶升股份、聯動科技、中晶科技、氣派科技等半導體設備或產品行業內公司,年初至今的股價跌幅依然在20%以上,有的超過38%。而從機構調研的內容來看,最關注的還是公司產能與需求的匹配、成熟工藝的市場站位以及資本開支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等方面。
不過,很多買方對此類公司或行業未來的發展較為看好。華安基金分析指出,算力升級離不開AI GPU的支撐,AI浪潮下國內先進制程與先進封裝產線資本開支加速;半導體、散熱等科技方向亦有望受益。
而像前述醫療、工業機械等行業的分析,華安基金指出,中國在本土制造業供應鏈的完整性、產業工人的規模、高學歷工程師的儲備、綜合成本的競爭優勢以及豐富的臨床資源等方面,展現出全球范圍內的不可替代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醫藥企業擁有長期的發展潛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