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中國能建董事長宋海良:新型儲能仍處起步發展階段,存在調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強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4 21:57:49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廖丹    

2eic4iblTAWEVq0akIOiabf3hNR7rxBr1SzJ2vGejHfO9Vewtfpjy9mJ67ia79fsgiaiaKibojT66kyTXxGFRguomg8eQ.jpg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作為能源電力領域的主力軍、排頭兵,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能建”)在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方面持續探索,在綠色低碳發展大勢中扛旗領跑。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會前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進行了專訪。

去年,宋海良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交能融合發展新模式助力綠色交通強國建設的提案》即入選了全國政協2023年度好提案。對此,他感到“非常振奮”,而形成提案的整個過程,也讓他更深刻地認識到交能融合的廣闊發展前景。

作為能源電力企業的掌門人,基于中國能建在加快推動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數字智慧轉型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和探索實踐,宋海良今年的提案具體包括推進城市七網融合發展、推進核電建設等五方面。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新型儲能還存在調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強等問題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NBD:作為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能建在新型儲能上有何布局?對于實現新型儲能的健康發展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宋海良:新型儲能是構建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顛覆性技術,將有力支撐未來能源電力發展。去年,我提交的《關于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儲能快速發展的提案》,圍繞健全新型儲能政策體系、突破并形成核心技術體系、完善標準體系、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議。

作為新型儲能產業最大的系統產品集成商,我們持續在新型儲能領域加大布局力度。比如,在規劃研究方面,支撐國家能源局開展全國“十四五”新型儲能規劃研究,參與起草《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頂層政策文件,打造全國新型儲能大數據平臺,發揮資源統籌支撐作用。

在產業引領方面,我們超前布局規模化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攻克了300MW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產業瓶頸,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裝備100%國產化,布局了一批創新示范項目。同時,我們專注電化學儲能大規模安全高效應用,研發攻克“高安全、長壽命280Ah儲能專用電池”方案,投資建設60GWh產能生產線,與寧德時代合作開展電化學儲能3S系統產品和集成技術研發。此外,還率先開展重力儲能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究,積極推進建設張家口300MWh重力儲能示范工程。

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迅猛發展,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裝機規模超過3000萬千瓦,年內新增裝機超過2200萬千瓦,同比增長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期。與此同時,2023年新增新能源并網規模約3億千瓦,未來仍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電力系統存量調節資源面臨巨大壓力。

2eic4iblTAWEVq0akIOiabf3hNR7rxBr1SzKhaATLTPe7cw57cTX4ar0wVBibbSrCKbjJ6bpEe2g62shJcHhiaJ40Lw.png

“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間,為滿足電力系統對調節能力的迫切需求,新型儲能裝機容量仍需保持快速增長。新型儲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存在調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強等問題,為推動新型儲能健康發展,我建議:

一是加強新型儲能統一規劃。以系統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統籌做好新型儲能與其他調節性支撐性資源的優化配置,按需發展多元化儲能技術路線,優化應用場景、發展規模、布局及時序,同步建立常態化的評估機制和重大項目跟蹤監測機制。

二是優化新型儲能調度運行機制。進一步理順調度管理、明確技術要求、加強政策保障,合理制定納入統一調度的新型儲能范圍,結合新型儲能不同類型和應用場景,科學確定調度界面和調度運行方式。

三是加快出臺適應新型儲能發展的容量電價機制。充分考慮合理容量需求、價格可承受上限、電價疏導渠道等因素,研究采用競價等市場化方式進行容量分配并形成容量價格。

四是加強電化學儲能電站運行安全管理。建立電化學儲能風險監測分析與管控機制,同時推動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機械儲能工程應用,因地制宜選擇新型儲能技術路線,整體提升新型儲能運營安全性。

五是加大新型儲能創新鏈與產業鏈整合力度。支持骨干國有企業通過產業聯盟、產業鏈鏈長等形式開展先進技術、關鍵裝備和核心材料研發攻關,推動新型儲能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對接。

2eic4iblTAWEVq0akIOiabf3hNR7rxBr1SzoQZcFwickFKq3ibPyFZxepyXZvjZeD5icdIbz1h9CnQzNoicjAXoxuufjg.png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正在推動建設全國交能融合大數據平臺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NBD:《關于加快推進交能融合發展新模式助力綠色交通強國建設的提案》前不久入選了全國政協2023年度好提案,能否請您談談對能源融合的理解以及中國能建在交能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宋海良: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能源融合發展是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疊加“雙碳”目標帶來的能源綠色化轉型的必然要求,是以“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能建加快推進以創新為引領的綠色化、數智化、融合化轉型發展的核心內容。

要實現高質量能源融合發展,一是要以融合創新為根本穿透服務各行業,促進交能、數能、產能、城市七網等深度融合;二是要以利于經濟發展為原則合理安排減排時序,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制定各行業的減排計劃,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三是要以有效利用資源為目標引導優化空間布局,引導高耗能企業有序向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轉移;四是要以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為導向合理優化政策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碳排放、新能源、新產業相關政策機制;五是要以大數據賦能為動力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數字智慧轉型、共享融合轉型。

在交能融合方面,中國能建始終秉承“將更加清潔的能源轉化為綠色、智慧、經濟的運力”的理念,主要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引領交能融合發展新航向。發揮交通和能源領域智庫功能,通過建言獻策、政策咨詢等協助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公開發布了《交能融合年度報告》和《交能融合一體化解決方案》等行業報告。

二是營造交能融合發展新生態。通過發起設立中國公路學會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工作委員會、“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聯盟,主辦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邊會,與產業鏈上下游戰略合作等方式,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交通工具三大行業深度融合。

三是拓展交能融合應用新場景。推動全省乃至區域的公路運輸電動化、內河航運船舶電動化轉型、遠洋航運可持續燃料替代等多場景應用,建設了國內首個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項目棗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開展了國家重點項目獨庫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擴建等一系列交能融合示范工程的方案策劃,投資建設了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承擔了長沙黃花機場T3航站樓“零碳機場”能源專項工程建設,設計了長江沿線重慶市、湖北省等地港口岸電工程共計二十余個,承接了全國首座液氫油電綜合供能服務站及崇左、貴港兩個多能互補一體化水運建設等項目。

四是推動核心技術裝備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出了公路、內河航運、遠洋航運等交能融合一體化解決方案,研發了能量路由器等充換電核心關鍵設備,參與了高速公路交能融合、電動船舶相關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推動“電池銀行”等商業模式創新,正在開展生物質氣化制甲醇等可持續燃料的關鍵技術試驗,正在推動建設全國交能融合大數據平臺。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交能融合將帶動交通領域建設投資大幅增長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NBD:能否請您談談未來交能融合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場景?您怎么看交能融合的發展前景?

宋海良:2022年,我們聯合中國公路學會、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等單位發布了《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報告2022》,描繪了交能融合應用場景。去年5月,我們發布了《中國能建交能融合一體化解決方案》,又進一步深化了相關內容。

具體而言,首先是綠色公路。依托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布局屋頂光伏、邊坡光伏、垂直軸風力發電等分布式清潔能源,系統集成綜合能源管控、智慧交通管理、智能微網調度等先進技術,滿足沿線不同等級負荷的用電需求。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山東棗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利用高速沿線符合建設條件的護坡,高速沿線服務區、收費站內符合建設條件的建筑物屋面及周邊地面,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及充電樁、智慧路燈、風機、儲能系統、智慧能源系統等,打造了一套綜合系統,開展了多項技術示范,建立了首個創新平臺,旨在打造成為交能融合關鍵技術裝備與商業模式創新應用的“試驗田”。

2eic4iblTAWEVq0akIOiabf3hNR7rxBr1Sz1vVB9pYdh3K7S9bLrpKrV1W0v4NVm53sic9YOykBEUw7bHGkKNbcGHw.png

山東棗菏高速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現場圖 圖片來源:《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報告2022》

其次是綠色軌道交通。利用鐵路沿線客運站或貨運堆場屋頂、符合建設條件的護坡、建筑物周邊地面、沿線隔音屏等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同步配套建設儲能、充電設施,提供“綠色能源供應+智能微網+實時管控”的鐵路“源網荷儲”一體化用能方案。

再次是綠色港口。充分利用海上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資源優勢,布局配套換電基礎設施和綠色能源改造升級工程,積極推廣船舶岸電技術,解決港口用能需求,構建綠色低碳的智慧港口。

四是綠色船舶。對內河船舶進行電動化改造,遠航船舶進行清潔燃料替代,配合綠色港口拓展綠色船舶所需的LNG加注、加氫站、充換電站等基礎設施。

五是綠色航道。利用航道兩側堤岸土地、航線周邊排土場等可開發土地資源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響應內河船舶、岸電設施、港口用車、水上服務區、助航服務設施等多種航道和碼頭用能需求,打造綠色低碳智慧內陸航道。

至于交能融合的發展前景,在去年全國兩會的提案中,我建議盡快統籌編制交能融合指導性意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創新和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我相信,未來交能融合前景將更加廣闊、價值將更加彰顯。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關鍵技術瓶頸快速突破。交通與能源融合的集成技術裝備創新將快速推進,比如基于交通基建的分布式清潔供能、交通場景下的能源靈活輸送轉換、交通運輸載具的綠色智慧用能、交通場景下的新型儲能與虛擬儲能、交通網與能源網智慧一體化運營等關鍵技術,以及多網融合智慧運營、電熱冷氫高效變換等,核心技術裝備的創新突破,將加速推動交能融合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是投融資商業模式成熟多樣。隨著交能融合的發展,投融資及收益分配機制將進一步優化,大型國企、民企、綠色信貸、債券等社會投資主體可通過REITs、股權債權融資等模式深度參會交能融合項目,促進項目降低融資成本,拓寬收益渠道,為交能融合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助力可持續發展。

三是全面市場化規模化發展。2020年底,全國高速公路路域新能源開發規模合計不足50萬千瓦,覆蓋率低于1%。預計到2030年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覆蓋率達到15%以上。交能融合將帶動交通領域建設投資的大幅增長,并大幅降低居民出行及貨運運輸成本,為交能融合發展市場注入強勁動能。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交能融合將呈現三個階段的融合發展場景與路徑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NBD:您認為交能融合會遵循怎樣的發展路徑?

宋海良:在我國大力推動生態文明、交通強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綜合目標下,結合交通和能源融合發展的基礎、形勢與潛力,我們整體研判將呈現三個階段的融合發展場景與路徑。

首先是初步融合階段。以公路工程為主要載體,依托路側邊坡、樞紐互通、服務區、廢棄取棄土場等閑散土地資源,合理建設風電、光伏、儲能、充換電站、加氫站等清潔供能設施,構建路域供能微型電網,為公路工程建設、客貨運輸活動等提供一定規模的綠色能源,同時利用大電網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2eic4iblTAWEVq0akIOiabf3hNR7rxBr1Sz92WibS4UmW5q7bJQoCw1PnNkIfqw1gZQJSNoORtFLRhU6vuNdBVgoicQ.png

路域分布式能源開發技術 圖片來源:《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報告2022》

爭取到2025年,完成部分具備條件地區、部分交通場景的試點工程,初步明晰公路能源融合的推進路徑,初步建立一定的標準體系架構,初步形成各方基本認可的體制機制,引導社會對交通能源融合發展形成初步共識。

其次是深度融合階段。爭取到2030年,完成涵蓋公、鐵、水、航等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交通能源融合試點工程,在融合深度、廣度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是將依托工程類型推廣至公路、水運、航空和鐵路等各種運輸方式;二是將能源融合范圍擴展至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主要新能源類型;三是實現交通運輸工程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維護、客貨運輸等全生命周期能源融合;四是形成基本完善的政策體系、標準體系和關鍵技術體系,在多個場景進行驗證并取得明顯效果。

最后是全方位融合階段。爭取到2040年左右,交通能源融合進入系統融合新階段,數據基礎全面夯實、潛力評估全面完成、應用場景全面建立。適用于不同電網條件及用能需求的典型交通場景相關技術、實踐基礎基本筑牢。基于能源融合的路衍經濟蓬勃發展,基于交通融合的路域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構建。交通能源融合工程實踐全面推進,每年建成穩定規模的近零碳自洽式交通能源系統。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建議推進核電建設

El2SPz91MAibSuSIVN5pFhRsqr6LDxnA3LxfohXiagSffhcLQUwS1IgibTHlibh9xw32QzQ8vujvrrCTFY30z7k6CQ.png

NBD:作為政協委員,今年帶來了什么提案?是出于哪些考慮?

宋海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近年來,中國能建加快推動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數字智慧轉型、共享融合轉型“四大轉型”,開展了系統研究和探索實踐,這些是我今年提案的主要來源和基礎。具體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推進城市七網融合發展。隨著人口、產業、物資等各類要素向城市快速聚集,對城市的抗風險能力、治理能力以及集約化、綠色化提出了新要求。發揮全局性、基礎性領域的融合作用,大力創新能源網、交通網、數字網、水網、生態網、產業網、文化網“七網”融合,讓城市更智慧、更高效、更綠色、更安全,將有力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二是推進PPP項目高質量發展。促進PPP規范發展、平穩運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方式和路徑之一。當前,一些地方PPP項目基本進入停滯期,一些項目公司長期處于運營困境,亟待系統總結PPP推行十年來的經驗與啟示,深化細化政策指引,為PPP高質量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2eic4iblTAWEVq0akIOiabf3hNR7rxBr1SzpUgQcdnWRJeymkxaDo7MqcDFtayGOISp517slKPmWYvEKGAbrfTNYw.png

三是推進核電建設。我國持續推動非化石能源向主體能源轉變,能源安全保障與綠色低碳轉型任務十分艱巨。核電具有清潔低碳、單體規模大、穩定可靠、廠址資源豐富、經濟性較優等特點,應進一步發揮我國在核電技術裝備、工程建造、安全運行等方面的國際領先優勢,以核電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雙碳”目標實現。

四是推進“電氣化公路”發展。我國碳排放總量中,交通領域碳排放占比約10%,其中機動車碳排放占70%以上。“電氣化公路”通過在公路架設牽引供電網,向重卡車輛提供電能驅動,能夠有效減少交通碳排放,并廣泛拓展現代物流的應用場景,對于構建綠色可持續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支撐和政策引導。

2eic4iblTAWEVq0akIOiabf3hNR7rxBr1SzUKjichdSibs7qCEl8hxBcF5ENu8WgbVIpntO3hRkpmpPA2tLUvzzrLhA.png

圖片來源:《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報告2022》

五是推進數能融合發展。數據與能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關鍵要素,數字為能源革命提供重要支撐,能源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動力,兩者具有極強的互補性,融合發展前景廣闊,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但還處于探索期,需要在頂層設計、標準規范銜接、產業鏈協同、工程示范上進一步完善機制舉措。

針對上述五個方面,我們結合在能源電力和基礎設施領域的一系列技術攻關與項目實踐,在規劃、政策、業態、標準、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