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5 20:34:14
張建平:激發消費潛能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讓居民敢消費,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讓居民有能力消費。此外,還要保護消費者權益,優化消費市場環境,讓消費者愿意消費。所以,我認為在促消費過程中,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關鍵。而要想增加收入,就要在穩就業以及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上下功夫,要能夠提供更多的服務崗位、就業崗位。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廖丹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5日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根據會議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強在報告中指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在促進消費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 “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優化消費環境,開展 “消費促進年”活動,實施 “放心消費行動”,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圍繞促消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有哪些新亮點?今年,消費有望產生哪些新增長點?優化消費環境,關鍵要解決好哪些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NBD:圍繞激發消費潛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為什么會聚焦這些方面?激發消費潛能,您認為關鍵要解決好哪些問題?
張建平:激發消費潛能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讓居民敢消費,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讓居民有能力消費。此外,還要保護消費者權益,優化消費市場環境,讓消費者愿意消費。所以,我認為在促消費過程中,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關鍵。而要想增加收入,就要在穩就業以及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上下功夫,要能夠提供更多的服務崗位、就業崗位。
目前,我們供給側的產品和服務,和我們需求側的產品和服務之間存在錯位,也存在的不均衡,難以激發有效的需求。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改善供給、滿足需求。
NBD: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以來,中央多個重磅會議都提到了消費品以舊換新。這釋放了怎樣的信號?為何要通過以舊換新來促進消費增長?
張建平:中國現在家用電器,以及汽車這些耐用消費品,已經基本普及了。現在存量很高,也到了要更新換代的一個關鍵時間點。所以,在目前這個階段,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消費券,還有稅費的優惠政策,包括以舊換新等綜合舉措,降低消費者的成本,激發消費者更新換代的積極性,將有利于擴大消費,并支持穩增長、穩就業。
NBD: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要優化消費環境。圍繞優化消費環境,您有哪些建議?
張建平:優化消費環境,要特別重視保護消費者權益,比如說在消除霸王條款、減少消費者舉證負擔、減少維權成本上下功夫。另外,相關監管部門對于售假制假、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給予重罰,各個方面的舉措要綜合起來,切實地去優化消費環境。
另外,要建立起公平競爭、信息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讓消費者感到滿意,才能不斷地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潛能。
NBD:對于2024年的消費趨勢,您怎么看?可能會形成哪些新的消費增長點?
張建平:目前,中國的消費已經恢復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80%以上的狀態,我們的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形成了較多新的增長點。比如說在商品消費方面,新能源汽車、綠色節能環保的家電,以及互聯網家電、電子產品等,這些都是新的增長點和消費點。在服務消費方面,我們現在文旅、教育培訓、醫療大健康等,都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和動能。
NBD:除了促消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在當前經濟背景下,為何要強調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建設標準指引,重點是為了解決哪些問題?
張建平: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它的出發點是消除不同地方之間在市場準入、投資并購以及各種經濟要素流動過程中,所存在的顯性和隱性的各種障礙與體制機制問題。
比如,我們各種不同的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等)在全國不同地方投資布局過程中,都有可能會遇到顯性的、隱性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各種制度型障礙。
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有利于我們商品和服務在全國這個大市場上更加通暢地流通和循環。同時,我們的各種經濟要素也能夠按照市場機制去優化配置。可以說,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激發市場的競爭力,帶來供給側產品和服務品質的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