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6 22:51:10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在3月6日下午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對市場高度關注的融資和投資的平衡、市場公平和效率的關系、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一個基石”和“五個支柱”的內涵進行了闡釋,作出了“極端情形該出手就果斷出手”的承諾,同時釋放出了“尊重規律,首先是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經濟規律”“尊重法律,尊重契約,尊重一些國際通行的技術規范”“增強制度的適應性、穩定性、可預期性”等繼續深化改革的積極信號。他還著重強調了監管機構維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決心和行動,其中一些具體措施對于提振投資者信心有重要作用,比如成倍地大幅提高申請上市企業的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的覆蓋面、移送一批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案追究刑事責任等。
當前IPO已大幅放緩,不少上市公司也放棄了再融資計劃,融資和投資的矛盾得以緩解;量化私募短時間大規模賣出、重要股東減持、轉融通等交易環節的不足之也得到補齊或糾偏。要讓A股市場實現正常的新陳代謝、優勝劣汰,退市制度的及時優化也應當及時跟上。據筆者統計,在上市滿1年的A股當中,2022年年報凈資產收益率低于3%、營收增速低于10%的企業多達1248家,這些企業短期內股東拿不到回報,長期看又缺乏成長性,卻占據了8.97萬億元的市值,這無疑是金融資源的巨大浪費。
對于退市制度,吳清在記者會上提出:一方面,設置更加嚴格的強制退市標準,做到應退盡退;另一方面,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進一步拓寬多元退出渠道,鼓勵推動一些公司主動退市。強制和主動退市,下一步都要加大力度。此外,對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證監會還將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東減持、實施ST風險警示等。筆者認為,結合當前A股退市制度的運行狀況,這些政策落地后,資本市場出清的速度將明顯加快,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將明顯提高,優質上市公司的價值也將進一步凸顯。
更嚴格的強制退市標準,意味著上市公司觸發退市的可能性將明顯增加。在現行退市制度下,退市公司集中于面值退市和財務退市,面值退市的個股在經營上已難以為繼,這類公司仍是極少數,財務退市則側重考察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但并不關注效率,多年虧損的企業也可以避免退市。2023年A股市場有46只股票實現退市,再創歷史新高,但和新上市公司數量仍差距懸殊。在去年底的文章中,筆者根據現行退市指標統計發現,接下來可能觸發退市風險的公司數量總計也只有54家。筆者還留意到,去年只有經緯紡機一家是主動退市,鑒于上市地位本身的巨大價值,企業主動退市的動力并不強,對此證監會如何因勢利導值得期待。對不分紅或分紅比例低的公司實施ST(其他風險)警示,雖和退市無直接關系,但戴帽本身就是巨大利空,難以分紅的企業往往又是經營質量低下的企業,這類企業被ST后,其股價將朝著實際價值回歸,結合面值退市制度,這些企業也更加難以在資本市場濫竽充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