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0 18:59:42
兩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密切加強協作,合力打造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城市組團發展樣板和全省南向開放樞紐門戶。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今年全國兩會,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聯合提交《關于全面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的建議》。其中提到,建議國家林草局、生態環境部等部委明確涉及自然保護地的航道整治工程論證實施路徑,推動出臺長江保護法實施細則,支持長江宜賓至重慶段航道整治提升。
去年底,《關于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爐,進一步明確兩市發展定位,“推進長江干線宜賓至重慶段生態航道整治”正是重點工作之一。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廖文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指出,宜賓和瀘州都因港而興,要進一步將運輸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放大融合發展效應。
廖文彬表示,宜賓、瀘州承擔著組團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先行先試的重大責任。兩市組團有諸多優勢:地理相近、人文相親,而且還有著類似的工業優勢和交通條件。據廖文彬介紹,兩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密切加強協作,合力打造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城市組團發展樣板和全省南向開放樞紐門戶。
全國人大代表,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廖文彬
對宜賓而言,這座城市的工業底色正從“一黑一白”轉向“一藍一綠”,已成功打造出動力電池和光伏兩大新興產業,還將新型儲能、數字能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人工智能等四大未來產業,視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下一個突破口。
NBD:2023 年 12 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意見》,明確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在您看來,這對于宜賓意味著什么?
廖文彬:2022年6月,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同年11月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再次強調“支持宜賓—瀘州共建世界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而在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專門印發《關于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路徑越來越清晰。
這是宜賓、瀘州新的歷史使命,也是兩市發展的重大機遇。宜賓攜手瀘州加快推進省域副中心建設,共同簽署了《推動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戰略合作協議》,從空間融合聯動、產業互補共興、生態聯保共治、民生普惠均衡、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加強合作,全力推動“江津經瀘州至宜賓高速公路”“共建世界級優質白酒釀酒原糧基地”等項目建設,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宜瀘位于“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疊合部,一系列重大發展規劃、重要政策舉措在此疊加,正在形成放大效應。特別是《意見》明確提出“要將有關支持政策向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傾斜”“支持兩市更多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級規劃”等,為兩市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這將有力帶動兩市積極開辟新賽道,壯大新動能、培育新優勢。
NBD:如何看待 2027年兩市“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萬億元左右”的目標?
廖文彬:這是《意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體現出省委省政府對宜賓、瀘州的重視和期待。從目前來講,宜賓、瀘州是川南經濟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是有基礎、有機遇、有支撐的。
去年宜賓、瀘州兩市生產總值合計6533億元、占全省11%。其中,宜賓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今年全國GDP預期增速是5%,四川省是6%,宜賓增速預計高于全省1個百分點左右。從發展基礎和態勢來看,2027年宜賓瀘州兩市地區生產總值有希望實現1萬億元左右的目標。
從產業支撐看,宜瀘均是傳統工業大市,產業基礎完備,優勢互補疊加,已基本形成以優質白酒、裝備制造、先進材料、晶硅光伏、動力電池、數字經濟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截至2023年底,兩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1778戶、規上工業企業利潤1075億元,分別占全省總量11%、22%。
未來,還將有新型儲能、數字能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人工智能等一批新質生產力重點項目陸續落地,將有力推動兩市經濟持續增長,為完成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NBD:《意見》明確提出,要合力打造“全國城市組團發展樣板”。如何看待這一定位?宜賓和瀘州組團發展有哪些特殊優勢?
廖文彬: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順應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優化全省經濟版圖的重大部署,宜賓、瀘州作為建設主體,承擔著為全國城市組團發展先行先試的重大責任。“組團發展”是一個新的區域發展課題,跟單個城市的發展路徑不同。首先要考慮的是,我們“組團”有什么優勢,具體需要怎么去做。
宜賓、瀘州兩市人文相親、地理相近,高速公路只需1小時車程。時速350公里的渝昆高鐵重慶至宜賓段,將于今年通車,兩市將進入“半小時通勤圈”,有利于促進同城化發展。兩市也都是工業重鎮,白酒產業利稅總額在千億元左右,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在全國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也形成了較好的協同性、互補性,產業共興具備一定基礎。
類似的共性還有很多。從合作平臺上看,瀘州有7個國家級開放平臺,宜賓則有全省首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及多個國家級開放平臺。目前,協同融合已經在推進,瀘州在探索建設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同時,也在宜賓推進了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另外,宜賓港、瀘州港原來屬于兩個不同主體,現在通過港口整合,都屬于四川省港投集團下屬川南港務公司,實現合作平臺的共融。
科教資源方面,宜賓有12所高校、瀘州7所,共計19所,在校大學生共有20余萬人。從全省來看,我們處于第二梯隊,是除成都之外川內最大高等教育聚集區。此外,我們高新技術企業也有基礎,過去一年入庫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492家,認定備案高新技術企業593家,分別占除成都外全省總量的20%、15%。
宜賓大學城 圖片來源:宜賓發布
NBD:兩市組團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將有哪些具體的打法?您提到要推進宜賓、瀘州聯合申報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背后有何種考量?
廖文彬:我們的考慮,主要是聯合打造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特別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基于現有產業做好工業支撐。另外,就是要打造南向開放樞紐門戶。
過去我們可能是各干各的,但是現在項目都一起干、一起申請,包括推進渝昆高鐵重慶至宜賓段、G353、G246等國省干線這些重要路段,宜賓五糧液機場、瀘州云龍機場也一起申請設立航空口岸。接下來,我們還將與瀘州聯合申報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進一步提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
今年,全國還將新增一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我們認為,宜賓和瀘州完全具備這個條件。
兩市都具備鐵公水空立體綜合交通體系,特別是長江黃金水道運量大、價格低且綠色低碳,一直是兩市的特殊優勢。宜賓港、瀘州港通過融合發展,進一步將運輸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也將發揮更大效應。
兩市組團作為國家級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也能為整個長江流域作出一些示范和探索。長江從宜賓至上海共有25座臨江地級市,宜賓、瀘州相距最近,在長江上游,我們不以單個城市為依托,而是通過兩市合作來爭取,在航運規劃、腹地拓展、班輪開行等方面都可以錯位、融合發展,合作實現“1+1>2”的效果。
當然,打造全國城市組團發展樣板,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教育、醫療、人才、社保等領域的合作。我們也將深化相關領域交流合作,探索推動兩市同級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高端人才和技能人才評價互認。
圖片來源:宜賓發布(莊歌爾 攝)
NBD:今年,“發展新質生產力”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年來在新興產業發展上亮點頻出的宜賓,將如何進一步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
廖文彬: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因此,宜賓將從“創新”“質優”這兩個維度著手,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首先,我們將緊緊扭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要素,充分激發現有科教人才和創新平臺效能,做特做實現有的49個省級及以上科研及人才培養平臺,加快推動清華大學李克強院士西部智聯新型研發機構、中車時代電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研究院等項目落地,切實提升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的質效,為產業發展賦能。
其次,我們將牢牢把握質優這個關鍵要求,以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持續推動優質白酒、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四大千億主導產業建圈強鏈、做大做強,以“智改數轉”為重點推進能源化工、輕工紡織、機械制造、建筑材料四大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扎實推動新型儲能、數字能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人工智能四大未來產業破局起步,著力構建主導產業、傳統產業、未來產業“4+4+4”現代化工業體系,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例,宜賓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各環節的融合應用”的決策部署,在研發端,依托十余所高校、一系列院士工作站和科研機構,推動人工智能研發成果就地就近轉化;在制造端,依托155個智能終端產業項目,發展智能手機、平板、智能穿戴、投影儀等AI終端產品;在應用端,積極打造應用示范場景,比如智能網聯汽車、中車“智軌”,以及低空經濟、無人機;在基礎端,我們建設了區域大數據中心,推動白酒、動力電池等垂直行業領域大模型構建,全方位加強了產業發展的保障。
四川時代“零碳工廠” 圖片來源:宜賓發布(王宇 攝)
當然,新質生產力發展也需要人才。近年來,宜賓統籌推進產業領軍人才集聚、高校畢業生留宜等人才引育行動,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持續濃厚“宜見傾心·愛才如賓”氛圍,將科教優勢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以人工智能為例,宜賓大學城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就有2萬多人,我們和華為合作搞專業培訓,讓他們畢業后盡可能留在宜賓。
NBD:剛才,您提到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這是否將成為宜賓繼動力電池和光伏產業之后,又一個“無中生有”的產業?
廖文彬:這幾年宜賓發展比較快,讓大家感覺好像“無中生有”,事實上是和我們的產業基礎、人才基礎、開放條件、交通環境相承接的,是有規劃、有推動、有落實的舉措。
幾年前,市委市政府就確定了產業發展“雙輪驅動”,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目前,宜賓工業正從“一黑一白”向“一藍一綠”轉變,動力電池與光伏產業都是“綠色新能源”,而“一藍”就是“數字經濟新藍海”。人工智能相關的智能終端和數字經濟,實際上就是“一藍”的重要體現。
發展新興產業重在因地制宜。我們有一幫專業團隊,市委市政府組建了很多專班,對每個產業進行研究,梳理賽道和龍頭企業,然后有針對性地推動合作。
通過梳理和研究我們發現,原來很多智能終端企業都在向智能網聯或者物聯網領域轉型。宜賓手機制造能力很強,去年手機產量超7000萬部,占全省手機產量52%。他們有非常好的加工能力,能為產業轉型升級發揮積極作用。再比如無人機領域,宜賓一電航空也走在全國前列。
對于數字經濟板塊,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國同類城市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同樣,我們也將因地制宜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我們還要繼續招大引強,引進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全國兩會前,宜賓在北京開展“長江首城”相約“首都百企”投資推介會,這是我們走進長三角、珠三角之后,走進京津冀的一個重要活動。我們對接了一些行業領域的高端企業,一些人工智能企業表達了對投資宜賓支持宜賓的信心。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宜賓人工智能也會很快破局起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