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1 08:00:23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 2023年3月11日 星期一 |
NO.1 住建部:資不抵債房企該破產就破產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召開。住建部部長倪虹就住房市場和城鄉建設領域相關問題做出解答,涉及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房地產政策以及房企融資等方面。對于房地產市場,倪虹表示:“我們不能光看短期,還要看中長期。當前房地產市場在調整,穩定市場的任務依然艱巨。但從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看,從我國城鎮300多億平方米存量住房需要更新改造來看,房地產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對于房企面臨的債務問題,倪虹在答問時表示:“對于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
點評:這反映了監管層對房地產市場的嚴肅態度,旨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勝劣汰,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當前中國房地產已進入調整期,長期看受益于城鎮化及存量住房改造需求,市場潛力巨大。但短期內,房企應更注重財務結構優化與風險管理,無疑對那些資不抵債、流動性困難的房企是巨大的壓力,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重組和破產事件,對相關的供應鏈和金融市場也會產生一定沖擊。
NO.2 深圳二手房周交易量突破千套
據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統計,2024年第9周(2月26日至3月3日),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量(含自助)錄得1085套,環比增長14.1%。深房中協認為,在疊加傳統3月“小陽春”的勢能下,對于今年“小陽春”的行情其實并不用過多焦慮,尤其是在當前政策較為密集出臺的背景下,市場已基本形成了一定時期內政策還將持續放寬的預期,至少在成交量的走勢上,當前市場確實已筑底并開始進入修復期。
點評:這或許預示著市場信心在逐步恢復,尤其是在政策放寬的預期下。隨著政策面的連續利好和市場預期改變,二手房市場將有更多的流動性和活躍度。然而,交易量的增長也要結合實體經濟狀況、居民收入水平和房價合理性來評估,以確保市場修復是在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
NO.3 萬科已將本月到期債務費用存入指定賬戶
3月8日,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按票據尚未償還本金金額連同累計至到期日的利息資金合計6.47億美元存入于代理行指定銀行賬戶,以全數償付到期票據本息。萬科表示,2018年12月11日,本公司之全資子公司萬科地產(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披露了關于發行于2024年到期6.3億美元的5.35%中期票據的公告。此票據將于2024年3月11日到期。同日,萬科南方區域也迎來大規模架構調整,萬科南方區域包括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廣西。按照此前的劃分,萬科南方區域有12個城市公司,此次調整后將重組縮減為8大城市公司。
點評:萬科如期償付大額債務體現了公司良好的財務管理和償債能力,這對于增強債權人和投資者的信心非常重要。同時,萬科進行的南方區域架構調整也表明公司正在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優化管理結構以提升運營效率。作為房地產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萬科通過這樣的資金和架構調整,有效地緩解了市場對其流動性的擔憂,也展示了行業領導者在逆市況中保持穩健的能力。
NO.3 龍湖集團提前9個月兌付46.1億元CMBS
3月8日,龍湖集團提前兌付總規模為46.1億元商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CMBS)。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證券代碼為“20天祥優”“20天祥次”,于2020年4月27日成立,票面利率3.63%,存續規模46.1億元,2024年底是第一個行權期。據悉,龍湖已于2024年3月8日將實際分配的資金全額劃付至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的資金賬戶,提前9個月完成兌付。接近龍湖人士透露,龍湖此次提前兌付的資金來自經營性物業貸款,即通過新增經營性物業貸款置換將于2024年底行權到期的CMBS,以此實現債務結構的優化,拉長債務久期,增厚自身“安全墊”。至此,龍湖集團2024年內行權或剛性到期的境內公開債券剩余5只,存續規模為60.1億元,目前公司已全額備妥5月到期境內公司債兌付資金。此外,至2026年底前,龍湖境外無到期公開債券。
點評:龍湖提前兌付CMBS體現了公司較為穩健的財務狀況和償債策略。這種做法對于有計劃、有序地管理即將到期的負債非常有利。在當前房地產市場整體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龍湖此舉能夠提升市場對公司財務健康度的信心,同時顯示出企業對市場波動的響應能力和危機管理能力。
NO.5 華夏幸福擬設立自益型信托抵償債務
3月7日晚間,華夏幸福發布公告稱,公司以譽諾金公司100%股權(含持有的11家標的項目公司股權)以及全資子公司固安信息咨詢持有的對譽諾金及11家標的項目公司的債權設立自益型信托,并以信托受益權份額抵償上市公司對部分債權人不超過240.01億元的金融債務。華夏幸福表示,信托抵債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營業務類型不會發生變化,依然包括產業新城及相關業務、住宅開發及相關業務、創新業務三大業務板塊,公司金融負債有所減少,有利于緩解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改善財務狀況。上市公司剝離了部分傳統產業新城重資產業務的項目公司,有利于減輕經營壓力,符合上市公司“全面轉型產業新城服務商”的戰略目標。
點評:這是企業在金融債務高壓的情況下的自救行動。此舉對于緩解流動性壓力、優化財務狀況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但背后也折射出華夏幸福面對的困境,如果不能解決根本的盈利和償債問題,單靠資產重組和負債調整只能是權宜之計。長期來看,其是否能順應市場趨勢,完成從傳統房地產開發商向產業新城服務商的轉型,仍需觀察。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