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03-13 09:41:05
封面新聞記者 羅石芊 李佳雨
成渝雙城記,巴蜀一家親。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更是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列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
川渝攜手前進,奮勇同行,發展動力強勁,逐漸成為近年來我國區域發展的一大亮點。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出的第五年。新征程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如何繪就新篇章?
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四川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鄭備,用3個“新”對四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同時,從科技創新、資源供給、開放競爭、生態環境等4個方面給出新的發展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鄭備。李佳雨攝
“4年多來,四川牢記囑托,堅持以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與重慶相互賦能、相向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鄭備表示,她用3個“新”總結了四年來的成效。
“第一個‘新’就是經濟發展‘量質齊增’實現新躍升。”去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經濟總量突破了8萬億,4年時間邁上兩個萬億級臺階,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突破萬億規模。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加快建設,一批“國之重器”持續產出重大創新成果,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
“第二個‘新’就是改革開放‘蓄勢賦能’取得新突破。”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不斷探索新經驗、18條舉措在全國進行推廣,西部陸海新通道連通了120個國家(地區),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車次占全國的30%。
“第三個‘新’是公共服務‘可感可及’有了新變化。”311項“川渝通辦”事項、43項便捷生活行動都全部落地。長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態廊道加快建設。“川渝兩地干部群眾感恩奮進,正全力以赴將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一項一項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鄭備說,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五個年頭,四川將與重慶一道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地走深走實,奮力打造“兩高地兩基地一屏障”。
“聚焦建設西部地區創新高地,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鄭備提出,要充分發揮四川科教大省的優勢,全力服務國家實驗室建設,強化川藏鐵路、高端航空裝備等國家級平臺創新策源功能,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開展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專項,加快產出更多顛覆性、前沿性的科技創新成果,并及時應用到具體的產業和產業鏈上。
同時,還要實施產業創新工程,促進傳統產業煥新、新型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協同重慶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世界級產業集群,因地制宜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在資源供應方面,鄭備指出,要聚焦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生產供應能力。“我們將立足農業、清潔能源、礦產資源的獨特稟賦,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推動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提速實施電源電網規劃等重大項目,提高釩鈦、稀土、鋰、鉀等戰略性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水平,更好地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去年,成都成功舉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們來到成都,真切感受這座現代、新潮、開放、包容的城市。四川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鄭備提出,下一步要聚焦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統籌加強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的建設。
“我們將認真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辦好科技交流大會,強化西部地區開放門戶樞紐功能,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提升中歐班列的運營水平,開展自貿試驗區對標領航行動和產業引領工程,發揮清潔能源大省的優勢,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所關注的一部分。“聚焦筑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屏障,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鄭備表示,四川將持續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積極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加快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讓綠色成為“雙圈”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編輯:徐亞嵐
審校:張菲菲
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