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2024-03-15 10:03:54
生態環境部今天(15日)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未來5年,我國將加速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的數智化轉型,創新監測手段,實施四大監測能力建設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新發布的《意見》明確,我國將通過充分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技術,基本完成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智能化改造。未來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從采集、傳輸、處理到分析及應用,將基本實現全鏈條流程化、智能化。
遏制數據造假 將建立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
監測手段在創新,監測數據的質量也將更加有保障。未來我國將建立覆蓋全部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的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造假的行為也將得到有效遏制。
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的建設。我國將實施四大能力建設工程,分別是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構建、監測科技創新、強基層補短板和監測人才培養。
衛星、航空等遙感技術將加快融入監測體系
目前我國立體監測網絡還存在明顯短板,長期以來,監測體系更多依賴地面監測站點,天、空監測能力比較欠缺。新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中,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占有突出地位,將補齊一體化監測能力的短板,打造生態環境監測的“千里眼”。
根據新發布的《意見》,未來我國將把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基遙感都融入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推動多種監測技術手段融合組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等區域將率先開展一體化監測網絡建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