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6 17:08:17
每經編輯 程鵬
近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一名13歲學生小光(化名)長期遭受3名同班同學的霸凌,并于3月10日被這3名同學殺害并填埋。3月11日,小光的遺體在北高鎮張莊村一處蔬菜大棚內被發現,涉嫌殺害他的是三名不滿14歲的少年。
該案犯罪手法極其殘忍,犯罪嫌疑人對受害者造成多處致命傷后,埋尸于家附近幾百米處,并在當天將受害者手機里的余額全部轉出。此后,他們繼續正常上課,在警方來訪時誤導警方,其主犯在證據確鑿時甚至仍矢口否認。詳見此前報道《13歲初中生被3名同學殺害掩埋,家屬:一人事發后躺床上打游戲!“未成年”是免死金牌?法學專家解答》
嫌疑人老到的行為與幼小的年齡形成了強烈反差,此事性質極其惡劣,在網上引起了希望加大對未成年人犯罪懲處力度的呼聲。
邯鄲3名殺害同學的初中生被刑拘
受害者手機在附近村沼氣池撈出
據新京報3月16日報道,記者在案發現場看到,埋尸地距離其中一名嫌疑人家不過100米,蔬菜大棚內雜草叢生,曾經埋著少年的坑長約1米,寬約60厘米,已被填平。東、西、南三面被麥田地包圍,北面緊鄰村民家。
記者走訪了解到,三名犯罪嫌疑人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均在外務工,他們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曾埋著受害者遺體的廢棄蔬菜大棚, 埋尸現場已被填平
新京報記者 李英強 攝
3月11日,受害者家屬收到了肥鄉區公安局的立案告知書,案由是“故意殺人”。3月15日,記者從邯鄲警方了解到,張某等三人因涉嫌故意殺人,已被刑事拘留,目前該案由邯鄲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肥鄉區公安局聯合偵辦,三人的行兇原因仍在調查中。
王子耀家屬收到的立案告知書。 新京報記者 李英強 攝
目前,警方在附近村沼氣池撈出受害者手機。
記者從公安部門獲悉本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河北省公安廳、邯鄲市公安局已派出法制部門專業人員,赴肥鄉指導偵辦此案。
據澎湃新聞3月16日報道,15日晚,小光的姑姑王女士告訴記者,小光的媽媽和奶奶因悲痛過度已經住院了,三名嫌疑人均是小光的同學,13歲,其中一名還是小光的同桌。
律師:判處死刑是不可能的
被害人的家屬希望嚴懲兇手。有法律學者表示,該案能否經過最高檢核準追訴,是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否負刑事責任的關鍵。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據新京報報道,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蘇明月解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由十四周歲降低到十二周歲,并附加了一個程序性限定條件——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這意味著只有經過最高檢核準追訴,案件才能進入刑事司法程序,由法院經過審判定罪量刑。由于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如果構成重罪且情節極其惡劣,最高可被判處無期徒刑,送入未成年人管教所(相當于未成年人監獄)服刑。
蘇明月表示,如果最高檢沒有核準追訴,案件就要退回到行政系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關規定進行專門矯治教育,送到專門學校,設置專門場所,進行閉環管理。
未成年人事務領域法律學者呼吁早介入預防極端個案發生。
另據央廣網3月16日報道,北京吳少博律師事務所吳少博律師表示,“本案中,3名加害者是否需要負刑事責任,需要看殺人時的年齡”。他介紹,根據我國刑法,年滿16周歲即應對所有的刑事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而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應當負刑事責任;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判處死刑是不可能的”,吳少博說,“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負刑事責任的時候,有個基本原則,就是我們刑法明文規定不滿18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同時我們的刑法第四十九條也明文規定,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不得適用死刑”。
北京致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市律協教育與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趙輝告訴記者,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的《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試行)》中曾提到,對于未成年犯罪,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認知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情況,應當予以從寬處理。其中,針對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30%-60%;對于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10%-50%。
趙輝說,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最終也會結合嫌疑人家屬的態度,比如是否積極爭取被害人家屬的諒解,以及是否積極進行賠償,綜合考慮做出量刑。其中,積極賠償但未獲家屬諒解和積極賠償獲得家屬諒解,其從輕處罰的程度、量刑都是不一樣的。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彭新林表示,“我國的司法體系還是在貫徹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方針,在懲戒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
不過,2022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開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中即提到,堅持寬容不縱容,把依法懲治作為特殊形式的教育挽救。對主觀惡性深、犯罪手段殘忍、后果嚴重的未成年人犯罪堅決依法懲治,既讓涉罪未成年人感受法治威嚴,也警示教育社會和相關責任主體。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京報、我們視頻、央廣網(記者費權、張勝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