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9 12:47:32
每經編輯 孫志成
據央視新聞消息,日本央行3月19日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決定解除負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將政策利率設定在0%至0.1%區間。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來,時隔17年首次加息。
日本2016年2月開始實行負利率政策,當時日本央行將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由此前的0.1%降至-0.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日本央行宣布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將繼續以與之前大致相同的金額購買國債。日本央行宣布,取消購買ETF,取消購買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
日本央行預計暫時維持寬松的貨幣環境;如果長期利率迅速上升,可能增加日本政府債券購買金額,進行固定利率購買操作。日本央行將繼續購買日本國債,規模與以前基本持平。
消息公布后,日元對美元短線走低。截至11時41分,日元對美元盤中最低觸及149.922。
同時,日經225指數翻紅,上漲0.53%;日本10年期國債期貨上漲30個基點,至盤中高點。
分析師Mary Nicola表示,盡管日本取消了負利率和YCC,但日元仍難以獲得動力。日本央行將繼續購買債券,這一事實無法使日元持續突破近期的區間。日元的命運掌握在美聯儲周三的利率決定手中。因為實際利率仍將為負,日元的上行空間也有限。
此前,有日媒分析稱,日本央行本次能有這么強退出超寬松的信心,主要是由于上周公布的“春斗”(春季勞資談判)統計結果。
據第一財經,日本3月15日公布的2024年“春斗”初步結果顯示,日本最大工會Rengo爭取到的年度工資漲幅達到5.28%,高于前一年的3.8%,更創下30年來最大漲幅。
一年一度的“春斗”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勞資雙方博弈的舞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春斗”結果更受市場關注,因為這將成為影響日本央行3月18~19日舉行的議息會議的重要邊際變量。
1月,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記者會上強調需要重點關注3月“春斗”談判結果,表示如果確認工資和通脹實現良性循環,將考慮改變包括負利率在內的寬松政策,因為更高的工資水平能帶來服務業通脹和實際消費增長。
上月末,日本央行9人政策委員會中的高田創表示,工資上漲使通脹率穩定在2%的目標“終于來到有望實現的階段”。另一位委員中川順子也在上周的演講中表示,目前日本正在朝著2%的物價穩定目標切實向前邁步,可以展望實現工資和物價的良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15日,日本內閣府公布2023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實際GDP同比增長1.9%,反映物價上漲的名義GDP增長5.7%。2023年日本名義GDP為591.482萬億日元,約合42106億美元。而德國2023年名義GDP以美元換算為44561億美元。這意味著日本名義GDP從世界第三位下降至第四位,被德國超越。
據經濟日報,數據公布后,日本政府和經濟界相繼發聲,將此次日本名義GDP遭德國超越的主要原因定格在匯率和德國通脹率高兩方面,試圖將日本自身經濟發展的問題“摘出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2月15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將為提高工資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同時通過支付金和定額減稅,切實創造出收入增長超過物價上漲的環境以擴大消費。此外,林芳正還強調,換算成美元的GDP會很大程度受到物價和匯率動向的影響,因此在評估增減時需要多加留意。
雖然日本政府和經濟界部分觀點試圖將匯率和物價作為日本名義GDP遭德國反超的主要動因,但分析認為,日元貶值和物價只是導致日本名義GDP排名被反超的短期因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日本自身經濟發展存在重重困境。內閣府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GDP速報值結果顯示,除去物價變動,日本四季度實際GDP較三季度減少0.1%,換算成年率為減少0.4%,為持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其中個人消費環比減少0.2%,設備投資減少0.1%。
事實上,泡沫經濟崩潰后的通貨緊縮,依然對日本社會產生持續影響。作為內需支柱的個人消費和設備投資在后疫情時期恢復乏力,阻礙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此外,個人消費受到高物價、實際工資低的持續影響。有經濟界人士認為,2023年四季度的日本個人消費實際情況可能比GDP統計結果還要糟糕。日本央行根據供給側數據推算的消費活動指數,2023年四季度實際消費活動指數環比下降1.2%,為2022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大降幅。
雖然在2023年的春季勞資談判中,日本工資漲幅實現提升,但今年2月6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每月勞動統計數據,2023年12月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后的日本實際工資收入同比下降1.9%,為連續21個月下降。日本總務省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05.2,同比增長3.1%,創1982年以來最高水平。而據日本帝國數據庫公司近期調查結果,日本今年全年預計將有1萬種至1.5萬種食品漲價。有觀點認為,高物價、實際工資持續下降,將進一步阻礙日本民眾的消費意愿,國民的實際購買力將會進一步下降,無法擺脫滯脹的風險將會加大,這將為日本經濟發展踩下“剎車”。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第一財經、新華社、經濟日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