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走進新質生產力丨借“新”謀變,瀘酒加“數”奔跑

瀘州日報 2024-03-27 19:50:10

開欄語

新質生產力是近段時間以來的熱詞。與傳統生產力形成鮮明對比,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在瀘州,有哪些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新質生產力如何為產業發展賦能?“萬千氣象看四川——瀘州篇”系列報道記者走進園區、企業生產一線和科研實驗室,近距離感受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所帶來的新動能、新優勢,展現瀘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從一粒高粱到一瓶酒,瀘州擁有完備的白酒產業鏈。

面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滾滾浪潮,如何立足瀘州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從實際出發,推動白酒產業向“新”而行,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數智賦能

1萬平方米數字化車間僅10多名工人

攤涼機23.57℃、糧槽混合機21.33℃……3月25日,在位于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的醉清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控室里,生產主管楊波站在“智釀云”白酒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電子屏幕前,認真查閱生產數據。屏幕上各種參數閃爍,從糧食進入車間到出酒所有環節的相關數據,都清晰地顯示在上面。

醉清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酒博會上展陳的酒品。川江都市報記者 王雨航 攝

與此同時,在一墻之隔的醉清風年產1萬噸小曲清香智能釀造示范車間里,冒著熱氣的酒糟在傳送帶上緩緩前行,機器人手臂通過智能傳感器感知溫度,精準撒出糧糟,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酒香。在這里,包括上甑這一難度最大的生產步驟,均已被機器人取代,1萬余平方米的數字化車間里,僅有10多名工人。

“通過‘智釀云’白酒工業互聯網平臺,銜接整廠63道數字化釀造工序和2萬多個工藝實時監測點,建立數據資源庫。”楊波介紹,“智釀云”系統由醉清風聯合西門子共同開發,突出數字化與智能化,“車間內有兩萬余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將相關參數記錄上傳,方便我們全面掌握、分析、管理各項參數,從而對生產進行優化調整,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良品率。”

數智化賦能的效果如何?

泡糧、蒸煮、攤晾、拌曲……在醉清風的生產車間里,復雜的工藝流程和龐大的生產設備,依靠橫縱交織的管道串聯,有了“智釀云”系統的賦能,中控室里的技術人員只需動動手指,就能突破季節的約束,隨時開啟釀酒。

“該系統既為企業大幅提升了生產運營效率,又減少了耗能,降低了成本。”楊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采用數字化平臺后,相比傳統車間,大幅減少了人工成本,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節約了土地面積。不僅如此,該系統在節能減排方面也有很大作用,每噸酒耗水減少約40%、排污減少約40%,冷卻水循環利用率提高約30%,出酒率和出酒品質均達到行業龍頭水平,實現低污染、少排放的目標。

鏈式向“新”

倒逼鏈條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醉清風的智能化生產,只是瀘州白酒產業向“新”而行的一個縮影。

今年酒博會期間,瀘州市酒業發展局局長葉仕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白酒行業“智改數轉”的路上前行的瀘州企業還有不少:瀘州老窖“白酒產供銷數智化轉型領航示范項目”入選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名單“數字領航”企業方向,成為白酒行業首家入圍單位;以郎酒為主體建設的工業互聯網白酒行業標識解析節點,標識注冊量超19.5億個;郎酒、華藝陶瓷等酒類產業鏈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仙潭酒業、國醴酒業智能化車間投用。

在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自動化灌裝生產、成品智慧物流等設備讓白酒生產進入數智化。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從生產到包裝,從銷售到生產信息反饋……今天,數智化已經貫穿了瀘州白酒行業的整個過程,涉及整個酒類產業鏈。

以包裝為例:

1月29日,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開始試生產,生產速度以秒計。“5條高速自動化灌裝生產線的平均生產速度達15000瓶/時,最高可達18000瓶/時。”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包材采供中心總經理趙丙坤如是說。

數智賦能,提質增效。

在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的各條生產線上,都配有雜質檢測機和外觀檢測機。“雜質檢測機的檢測精度可以達到100微米,也就是一根頭發絲的直徑,準確度達99.99%;外觀檢測機可以對包材的印刷、灌裝生產過程中的摩擦等小瑕疵逐項進行檢測,確保產品質量。”趙丙坤說。

酒企的智能化升級,對配套企業也帶來了“鏈”式反應。

在四川中科玻璃有限公司智能車間里,隨著智能卸垛機器人將酒瓶整齊碼入傳輸帶,白瓶通過全自動印刷機,僅需1.7秒,就能完成一個酒瓶品牌標簽的印刷。

“酒企‘智改數轉’的推進,倒逼我們上游包裝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四川中科玻璃有限公司生產技術中心副主任劉會斌介紹,新的智能化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人工成本。“原來40個人的產能,現在5個人就能完成,整體效率是以前的8倍。”

用時3年,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目前,四川中科玻璃有限公司兩條智能化生產線的改造已接近尾聲。“生產前端的自動化率達到80%、后端自動化率達到60%。”劉會斌說,下一步,公司將改造全部12條生產線,實現全自動化。

《瀘州日報》3月27日頭版推出相關報道。

記者:劉明霞

來源:瀘州日報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