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7 22:28:53
“借道”安徽,融入長三角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南陽日報
中部地區這個“脊梁”要更硬一點。
日前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指出,要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其中提到,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對接。
座談會召開第二天,兩大中部省份就傳來合作進展——3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在鄭州共同簽署《關于加強交通運輸領域合作的協議》。根據協議,兩省將統籌推進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省際通道項目。
河南方面明確提及,重點加強航運方面合作,推動“中原出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地處中原腹地的經濟、人口大省河南來說,積極聯通同屬長三角和中部的鄰省安徽,無疑是加快融入長三角、開辟東向出海新通道的必然選擇。
區域合作最直接的受益者往往在省際毗鄰地區。放眼豫皖交界區域,無論從經濟水平還是人口流失看,豫東南、皖西北均是困擾兩省多年的發展“洼地”。
近年來,河南省政府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的通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堅持高質量發展奮力在中部崛起中闖出新路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均把促進豫皖交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著力點。
隨著動作進一步細化,能否為兩省之間的“塌陷地帶”帶來新的轉機?
區位“居中”的河南,正努力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化。
在當地看來,國內省域經濟發展日益分化,河南要爭取在未來全國經濟板塊中占據有利位置,“確保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入局而不是出局”。
隨著兄弟省份安徽乘著“入長”東風蓄勢起飛,河南向長三角“靠攏”的步伐也在加快。
這在當地出臺的多個重要規劃文件中得以印證。河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打造面向長三角地區、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先行區”。
在《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中,“長三角”一詞則被提及多達17次。其中提到培育建設的4條通道經濟帶中,“中原—長三角通道經濟帶“位列首位,并明確點名發揮鄭州、洛陽、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信陽等樞紐城市經濟集聚效應,積極融入長三角城市群。
圖片來源:攝圖網600709707
區域合作,交通先行。作為全國首個建成米字形高鐵的省份,高鐵線路理應為河南融入長三角提供有力支撐。
但從目前來看,向東延伸的鄭合高鐵、鄭徐高鐵等線路主要集中在河南中部偏北的鄭州;連通合肥、杭州、上海等長三角中心城市的商合杭高鐵,起于豫東的商丘。相比之下,定位省域副中心、肩負帶動豫南發展重任的南陽,此前僅有一條南北向的鄭渝高鐵,城市發展明顯受限。
有觀點分析,這也成為南陽在中西部省域副中心城市競逐中的一大掣肘。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此前曾提到,在普鐵時代,南陽和襄陽兩市交通區位原本大致相當,但步入高鐵時代后,鄭萬、武十高鐵先后開通,襄陽先一步形成高鐵“十字”格局。
眼下,河南正加快補齊這塊短板。
根據此次豫皖兩省簽署的協議,在省際高鐵方面,將加快推進南陽經信陽至合肥高鐵和京港高鐵阜陽至黃岡段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積極爭取沿淮鐵路(南陽—駐馬店—阜陽—淮南—蚌埠—淮安)、亳蚌滁寧鐵路亳州—蒙城段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四條重點線路中,直接涉及南陽的就有兩條。
南信合高鐵走向示意圖 圖片來源:鐵路建設規劃
其中,有望在今年開工的南信合高鐵,起自南陽、直通合肥,不僅將極大拉近南陽與長三角的時空距離,也將成為推動其實現高鐵“十字”交叉的關鍵一筆,對于提升南陽的交通地位和區域輻射力意義重大。
進一步看,線路從副中心南陽向東延伸,受益的遠不止南陽一地。
根據規劃,作為河南、安徽兩省間的交通大通道,南信合高鐵(河南段)新建規模380.79公里,設南陽東、唐河北、泌陽、桐柏北、信陽東、羅山南、息縣南、豫東南新區、商城、固始10座車站。
覆蓋范圍更廣的沿淮鐵路,則有望串聯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省份,向西延伸至蘭州,從而形成一條橫跨西部、中部和東部6省13市的干線通道,沿線所經城市總人口約6500萬,版圖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連通蘭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
這兩條高鐵線路加快推進,所途經的廣大豫東、豫南地區無疑將迎來重磅利好。不僅如此,在河南高度重視的“中原出海新通道”方面,省內兩大港口——周口、信陽同樣位于該區域。
圖片來源:周口日報
大力扶持背后是欠發達的現實處境。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遠離中心、交通不便等原因,包括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在內的豫東、豫南地區在河南省內長期屬于“吊車尾”的存在,經濟總量、人均GDP水平幾乎都在省內排名倒數。
經濟欠發達,就業機會不足,導致其成為河南人口流失問題最嚴峻的區域。
河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作為全國凈流出人口最多的省,河南流出到外省人口多達1610萬人。其中,周口、駐馬店、信陽、商丘、南陽等地正是主要來源地——
周口出省流動人口數量最多,有267萬人;信陽、南陽、駐馬店和商丘分別有246萬人、211萬人、210萬人和178萬人去了外省;五市合計出省流動人口1113萬人,占全省的69.1%。
從流出人口去向看,長三角一帶則是重要的目標區域。其中,浙江是信陽人、周口人外出的首選流入地;江蘇是商丘人、平頂山人、洛陽人、新鄉人和開封人外出的首選流入地。
這也就不難理解,此次豫皖合作在交通布局背后更深層的意義。
公開報道顯示,就在雙方簽署協議當天,河南省副省長劉尚進在鄭州會見安徽省副省長單向前一行,就綜合交通運輸工作進行座談交流。座談會上,豫皖兩省及毗鄰地市就互聯互通項目進行了深入對接。
毗鄰地市共同參與項目對接,釋放的信號與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對于此次省級層面的定調支持,豫東豫南地區可謂期盼已久。
以河南省內著名的人口大縣、勞務大縣——信陽固始縣為例。地處河南、安徽交界處的固始,作為河南面向華東的東南大門,擁有“東引西進”的橋頭堡區位優勢,卻在鐵路建設中一度“缺位”。用媒體的話說:普鐵時代,錯失京九、寧西兩大機遇,鐵路形同虛設;高鐵時代,固始苦求多年,至今仍在無盡的等待。
隨著近年來河南省米字型高鐵網、“市市通高鐵”陸續建成,當地有關高鐵設站的呼吁日漸高漲。眼下,南信合高鐵(計劃將在固始設站)開工建設被提上日程,百萬固始人的“高鐵夢”也終于有了盼頭。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084951
當地對于加強省域合作、改變發展現狀的迫切不止于此。
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21年11月,葉集固始協同發展座談會召開,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和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雙方希望共同打造“一河兩岸一座城”,實現交通互聯、產業互補、生態互治、民生互惠,攜手同創皖豫邊界中部崛起示范區。
不久前,安徽省、河南省發改委深入開展皖豫兩省葉集—固始毗鄰地區合作區建設謀劃工作,編制《葉集—固始“一河兩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合作區發展規劃》,并于近期報國家發改委。合作區規劃范圍為葉集區和固始縣全域。
作為謀劃打造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的有效切入點,雙方將共同建設“一園、一城、一區”——
“一園”即在葉集經濟開發區和固始縣史河灣試驗區范圍內,建設一個5平方公里的皖豫產業合作示范園;
“一城”即共同推進葉集主城區與固始縣史河灣生態新城全方位融合建設發展,在皖豫交界地區打造一個人口超50萬的新興中等城市;
“一區”即攜手建設皖豫邊界“一河兩岸”共同富裕協作區。
據安徽省發改委介紹,其中重點建設的皖豫產業合作示范園,將規劃引導智能家居、新材料等產業合作。
同樣在扼守河南“南大門”的信陽,于2022年3月揭牌的豫東南高新區,誕生之初就被賦予打造對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使命。其大力推進的新能源產業,有望為深度對接長三角打開合作空間。
對此,先行一步的豫魯合作或可提供有益借鑒。
此前河南曾官方發文明確加強與山東合作,“努力打造全國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樣板示范”。今年2月,河南進一步出臺《關于支持臺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將臺前打造成為欠發達縣域跨越發展的樣板示范,并聚焦化工新材料、羽絨及服飾加工、現代物流等產業領域細化部署。
四面出擊、抱團取暖,“塌陷”的洼地正迎來希望的曙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