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8 06:59:14
◎“明天替代你的不是AI,而是會AI的同事?!敝袊鴩覄撔屡c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呂本富的一句演講結束語,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大笑。大笑過后,是每一個平臺公司和每一位“打工人”對AIGC更深一輪的認知和思考。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當下,網絡視聽是全球最大最火爆、最有前途,且充滿活力的行業之一。而短劇尤其是微短劇以及延伸出來的網絡新型直播,是目前中國和全球網絡視聽最吸引人的風口。”
3月27日,在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短視頻與直播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祝燕南分享道。
去年至今,在短視頻直播的助力和加持下,短劇爆火出圈。從平臺到公司、導演、編劇,人人都想抓住風口分一杯羹。數據顯示,2023年短劇上線數量超1400部,短劇市場的規模近400億元。
作為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深度合作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觀察到,短劇和AIGC成為今年網絡視聽大會頻頻被提及并討論的熱門話題,也成為短視頻、直播行業一眾平臺、從業者試圖抓住的新商機。
短劇賽道正變得愈發擁擠。
無論是快手、騰訊、愛奇藝、抖音、B站等長短視頻平臺,還是淘寶、知乎抑或是大中小型的MCN機構、影視制作機構等,都紛紛重金加碼,試圖在短劇這個爆火賽道占據一席之地,押中下一個“財富密碼”。
相關數據顯示,近三年微短劇備案數量和上線數量均遠超長劇。2023年,市場共上線超1400部微短劇,連續兩年同比增速超50%;微短劇年備案數量保持了近3000部的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微短劇市場產值規模近400億元,已達到2023年全年電影票房市場70%的“水位線”。
深耕行業多年,祝燕南觀察到,短劇賽道上的所有選手都在拼創意、拼IP、拼變現、拼爆款、拼制作、拼流量等。在他看來,當下短劇行業呈現出三個趨勢:全產業經歷了從內容、流量到資本的發展階段;以網文、IP入手,從產業鏈中下游向產業鏈的上游開始布局;從面向B端的分賬模式到面向C端的直播帶貨、廣告植入、內容付費,完成了商業模式的閉環。
行業加速奔跑,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新商機之下,越來越多的創作者也在短劇賽道找到了自己的職業“第二春”。
以快手為例,目前快手上微短劇創作者已超10萬人,粉絲量超過100萬的作者有2700人;實現變現的創作者相比2023年環比增長23.16%;2023年Q4,10萬+粉絲達人電商GMV收入相比2023年Q3同比增長61%。
“在快手平臺,每天有近2.7億用戶在消費內容。”對于短劇的爆發,快手文娛劇情業務中心的負責人于軻深有感觸。
他發現,微短劇供給井噴式增長反映用戶旺盛的內容消費需求。“微短劇行業已從瘋狂生長階段進入到健康發展的成熟期,未來5年內,微短劇行業或撬動千億市場,并持續向精品化、多元化、商業化、國際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
談及短劇商業化的升級,于軻稱:“今年我們提出的是‘微短劇+’方向,例如微短劇+IP、微短劇+新科技、微短劇+文旅,打造更新、更全面的商業模式。”
“明天替代你的不是AI,而是會AI的同事。”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呂本富的一句演講結束語,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大笑。
大笑過后,是每一個平臺公司和每一位“打工人”對AIGC更深一輪的認知和思考。繼ChatGPT之后,今年Sora的橫空出世再度引發AIGC的“大爆炸”。當越來越多的AI視頻、數字人席卷短視頻、直播行業,是沖擊還是下一個風口?
在呂本富看來,AI生成的視頻過多,會對原有內容,原有平臺的生態造成一些沖擊。但相比對創作者的影響,Sora對短視頻平臺的影響或許更大。
“例如ChatGpt可以生成文字,但作家這個職業依然存在。同樣Sora出現后對短視頻從業者的沖擊依然存在,但創作者們則是使用這個工具。對平臺則不一樣,利用Sora會不會誕生類似于快手這樣的新平臺?所以Sora對平臺的沖擊大于對從業者的沖擊。”呂本富表示。
雖然“文生視頻”對行業的沖擊不可避免,但這并不意味著短視頻行業會被完全取代。呂本富指出,當下短視頻直播行業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一個是帶貨,一個則是短劇,未來面對AIGC,短劇和帶貨的商業模式依然成立。
“人類的商業史就是時間逐漸切片的歷史,它的價值在不斷提升。短視頻從娛樂信息平臺到商業交易平臺的延伸,在商業邏輯上就是時間的拆分。”呂本富坦言,未來到人工智能的時代,切片會到秒級,可能經濟學上又發生變化。切片越多,交易的增量就越大。
面對新技術、新趨勢,平臺也試圖探索新商業模式。記者了解到,在2024年第一季度,快手已聯合快手內部的技術團隊推出了微短劇與AIGC技術換臉的強互動模式。論壇現場,于珂透露:“未來我們將與國內頭部的AIGC制作團隊、陳坤導演等共同推出快手首部AIGC微短劇。”
封面圖片來源:組委會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