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觀察 2024-03-29 10:46:33
一條生產線,一分鐘生產750只電池。近日,在位于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長虹新能源公司生產線上,生產材料在高速生產線上自動上線加工,一旁的新能源集控中心,大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跳動,生產計劃、實時產線情況、設備生產效率等數據一目了然。
“從追趕者到打破技術壟斷,我們一直在努力。”長虹新能源董事會秘書歐志春告訴記者,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引入了4條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東芝堿性電池生產線,而后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智能化堿性電池生產線。截至目前,堿錳電池產銷規模位居全球前4位、國內前2位。
在“雙碳”背景下,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光伏儲能產業無疑是新能源產業中的“必爭之地”。
聚“光”成鏈,向“新”而行。近年來,綿陽堅持加大“建鏈、延鏈、強鏈、補鏈”力度,加快推動光伏儲能全產業鏈“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而今,綿陽的光伏儲能企業正鉚足了勁加速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核心驅動力。
以“智”提“質”
“智改數轉”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智改數轉’正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興賽道。”深入生產線,歐志春詳細向記者介紹長虹新能源的發力方向。
長虹新能源公司
隨著5G技術的成熟應用和“工業4.0”時代相關智能制造業的政策出臺,長虹新能源以5G作為工廠的新型網絡,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工廠內設備的數字化全聯接,完成了對生產過程所有要素的全面監測和工藝迭代升級。
數字技術為生產帶來了更多遐想空間,幫助操作者精細操作,讓管理者更好管理。
“我們通過IT和OT技術的融合應用,為各類生產場景提供新的作業模式。”歐志春告訴記者,終端不僅能實時顯示各項生產數據、設備運行狀態,還可以及時反饋設備故障情況。當設備出現故障,監控中心就會及時將信息發送到技術人員接收終端,技術人員便能通過5G網絡進行遠程操作。
長虹新能源公司
“智改數轉”實踐,讓長虹新能源切身體會到了新質生產力的“高效能”。從降本增效的數據來看:制造過程中廢損率下降30%—50%,質量成本大幅降低;制造過程能力指數提升50%—70%,產品品質更加穩定。歐志春表示,更為重要的是,產品放電均勻性提升6%,產品批次一致性、穩定性更佳。產品進入市場后,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階段,先發者、得先機。
去年,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在全市率先發布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在推動企業全面實施“智改數轉”的同時,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5G網絡在全區已基本實現全域覆蓋。
以“質”催“新”
技術進步加速鍛造新質生產力
過去一年,綿陽光伏儲能產業有兩大百億項目建成投產——
◆5月,在安州區光伏產業園里,隨著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智能制造工廠項目一期第一條生產線貫通,首片“綿陽造”光伏電池片正式下線;
◆10月,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的埃克森新能源電池產業園項目一期正式投產,預計實現一期滿產后,年產值將達40億元。
綿陽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這便是綿陽著力構建的光伏儲能產業空間布局:“一核引領”的光伏產業發展格局和“一帶兩支”的儲能產業發展格局。逐“光”而行,加速形成“光伏+儲能”一體共生體系。
實現產業領跑的背后,必然是核心技術的領先。
“埃克森的首款產品——280Ah方形磷酸鐵鋰電芯,通過材料改良、工藝創新、先進設備應用、品質管控和流程體系優化,形成了具備長壽命、高安全、高一致性等性能特點的獨有產品。”據綿陽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助理蔡琳介紹,該產品在充放電循環8000次后,容量依舊能保持在標準的75%以上,通用場景使用壽命長達15年以上。
綿陽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蔡琳表示,這與埃克森一直以來發展的目標高度一致。
蔡琳告訴記者,“埃克森致力要成為高端儲能電芯市場領導者,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提前布局,探索具備高專業性、獨特性、先進性、前瞻性的產品、技術和市場運營機制,助力產業向綠色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升級,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增加新優勢。”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埃克森計劃在綿規劃建設兩座400MWh共享儲能電站。“該項目投資共14.4億元,規劃占地面積126.4畝,建設規模超越四川省已建成的共享儲能電站。”蔡琳表示,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升綿陽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保障電能質量、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預計每年調峰電量為2億度。
綿陽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蓄勢而發,才能行穩致遠。瞄準“打造西南地區光伏產業集群新高地、打造中國新型儲能電池之都”目標,綿陽光伏儲能產業堅持“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方向,“新”潮澎湃,動能強勁!
記者:趙燁 張瀚巍
來源:涪江觀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