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9 20:41:05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天眼查App顯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分別為自然人張某、王某某、郭某某。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柔宇科技)新增1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超1.49億元。此外,柔宇科技現存23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30億元。
柔宇可以算是折疊屏手機“鼻祖”。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冊資本3.6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劉自鴻,曾獲IDG、保利資本、中信資本投資。2018年,柔宇科技發布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2022年3月,柔宇科技曾被曝6個月發不出工資,5月又曝出開啟新一輪裁員。
折疊屏手機“鼻祖”
估值曾達60億美元的獨角獸
公司官網顯示,成立于2012年,柔宇科技在中國深圳、北京及香港,美國硅谷,歐洲荷蘭與日本東京設有辦公室。柔宇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柔性電子技術生產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以及包括折疊屏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在內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機互動產品。基于強大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性工程與設計能力,柔宇實現了數個業界里程碑,包括推出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建立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發布和量產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以及發布業內首個Micro-LED彈力柔性屏技術。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正是由于顛覆性的技術水準,柔宇科技備受資本追捧。僅從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就獲得了7輪融資,不乏中信資本、深創投、杭州基石、保利(橫琴)資本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2020年,柔宇科技還曾以60億美元的估值躋身于《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前12名,并成為《中國企業家》2020年度“中國科創企業百強榜”的榜首。
據南方都市報,破產重整的結果并不令人意外。從近年來持續的“股權凍結”、“限制消費”、“強制執行”、“欠薪”風波,再到如今的“破產審查”,曾經的資本寵兒柔宇科技,近年來已被各種負面標簽纏身。
去年6月還曾宣布與朝陽文旅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但行業的合作與幫助似乎對公司而言仍是杯水車薪。自2023年12月4月,該公司的官方公眾號等平臺均停止了更新。
負面標簽纏身的背后,是燒錢的產線和復雜的商業利益糾葛,難以撐起劉自鴻的理想和情懷。去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還曾在微博感慨,“無論順勢還是逆境,年少還是歲老,人生永遠有一種美好的東西,叫做希望。”如今看來,劉自鴻在柔宇科技的希望或許已經破滅。
清華“天才少年”創立
員工:技術很牛,管理有問題
據北京日報,自柔宇科技創立以來,就一直“光環加身”。其創始人劉自鴻被稱為“天才少年”,17歲以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畢業后,劉自鴻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
劉自鴻。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2012年,29歲的劉自鴻從美國歸國創業,和他的另外兩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出資10萬元創立了柔宇科技。2014年8月,柔宇科技發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器,厚度僅為0.01毫米,卷曲半徑可達1毫米,在當時可謂是顛覆式的技術水準。
據證券時報,曾在柔宇科技工作了兩年多的陳銘評價,柔宇技術確實很牛,創始人的背景無可挑剔,這幾年柔性屏產業發展也蒸蒸日上。柔宇陷入困境,跟劉自鴻的個人情懷和管理短板有很大關系。劉自鴻提出的目標過于高遠,讓柔宇的路越走越窄。“老板的愿景很宏大,想做創造柔性星球的拓荒者,這太理想化了,對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陳銘說。
劉自鴻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但是不擅長企業管理,這是柔宇“高開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兩年我感覺公司的管理太混亂了,內耗內卷太嚴重,辦事效率極其低下。”陳銘說, “事無巨細都需要劉自鴻審批,權力高度集中,底下人沒有權限,也不敢拍板。”
張華是柔宇的技術員工,對劉自鴻的評價很高。他認為,劉自鴻的“完美主義”放在柔宇這樣的創業公司身上,是有弊端的。“劉博確實很牛,他的柔性技術在商業轉化的時候不照搬三星,大規模產線的設計也不照搬國外的做法,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識產權,并且造價也比業內低很多。”張華說,這個成果如果放在有一定客戶基礎的企業如TCL、京東方身上,有可能一舉推動國內柔性屏行業的發展,但是,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沒有穩定現金流,要從0直接做到N,步子邁得太大了。
劉姝威曾連發兩文“拯救柔宇”
據每經網,2022年4月13日、14日,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連發兩篇文章為柔宇科技發聲,希望(外界)拯救柔宇科技,尋找戰略投資者共同解決問題。其實,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柔宇科技的獨立董事。
對于柔宇科技的困境,劉姝威在文章中歸結于兩點原因:第一,由于柔性屏產線2018年投產,部分應用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近一兩年才完成,公司還沒來得及開拓市場;其次,三位創始人對開拓市場、創造現金流、保障公司運營缺乏經驗。
在劉姝威發文的幾天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位柔宇科技員工了解到,公司已停發數月工資;柔宇內部公布,部分員工清明節后繼續放假,為期三個月。更為嚴峻的是,還有員工透露,“2021年底,公司產線已維持最低運轉,甚至連開工的原材料都沒錢買。”記者注意到,柔宇科技官網上顯示的13個消費者產品,包括折疊手機、耳機、自拍桿、手寫筆等產品均顯示已售罄,不能進行購買。
據中國基金報,近兩年,折疊手機在一眾高端手機中大放異彩,但是全球首發折疊品屏手機的柔宇科技卻不見蹤跡。消費者吐槽柔宇的手機設計有問題,導致手機用了不到2月,屏幕就破了。
在從科技到商業的轉化過程中,柔宇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自建生產線。但是截至目前,柔宇又沒有過硬的產品可以帶來現金流,這讓此前趨之若鶩的投資人們,不愿再追加投資。
在投資人看來,柔宇科技的技術一直是超前的。但是往往0到1不是最難的,1到100的蛻變才是最難的。
編輯|王月龍 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信息、南方都市報、北京日報、證券時報、每經網、中國基金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