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賦能鄉村振興 上市公司在行動丨新希望:產業扶貧+人才振興+糧食安全 “三管齊下”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 2024-04-01 19:22:08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參與。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上市公司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正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中國上市公司已探索出了一系列參與鄉村振興進程的特色模式,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水平提升貢獻了上市公司力量。

賦能鄉村振興上市公司在行動!

今天,就讓我們關注上市公司新希望(SZ000876)長期致力于鄉村振興,探索出“產業扶貧+人才振興+糧食安全”三管齊下模式的實踐。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需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民營企業應該主動投身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去,發揮自身優勢促進產業興旺,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體現出民營企業的責任和擔當。2023年7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也著重提出,要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

長期以來,新希望結合自身特色優勢,從產業扶貧、人才振興、糧食安全等多方面入手,奮力為鄉村振興做出自身貢獻。

從“光彩事業”到“五五工程” 新希望扎實推動產業扶貧

早在1994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等10位企業家就率先倡議,發起“光彩事業”,開啟產業扶貧之路。近30年來,新希望在全國各地開設產業扶貧點超過150個,投資超過50億元,各類捐贈超過10億元,幫扶貧困戶超過10萬人。

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為響應國家戰略,新希望從2016年起,在全集團啟動“新希望1+1”精準扶貧計劃,發動集團2000名中層干部,依托自身產業特點,積極創新扶貧模式,以產業扶貧為引領,在云貴川藏等10省份投資興建近百個產業扶貧項目,累計簽約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2362人脫貧增收。并在四川涼山探索出以多方共贏、持續造血為特點的“喜德模式”“昭覺模式”,被原農業部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業扶貧榜樣推廣。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新希望持續發力鄉村振興: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責任,新希望集團與永好公益慈善基金會,計劃在2020年~2024年的五年時間內聯合開展鄉村產業振興、解決就業、綠領培訓、小微幫扶、樣板示范五大工程,簡稱鄉村振興“五五工程”。截至2022年,全集團完成農業及相關領域投資超500億元;凈增解決就業人數超5萬人,大部分在農牧產業就業;累計公益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超8.4萬人;為超過5萬戶中小企業和農戶提供技術咨詢、小微貸款、供應鏈與產業鏈服務;打造“五五工程”樣板項目——浙江余姚橫坎頭村綜合體,其他項目持續跟進。

“綠領”項目+“村長班” 新希望厚植鄉村人才振興基礎

在多年的扶貧實踐中,新希望認識到鄉村振興最核心是人,脫貧攻堅不僅需要政策扶植,產業投資,也需要有一大批有知識、有技術的農技員、新農民,扎根農村、深耕現代農業。扶貧更需扶智,唯有授人以漁,才能更長久地保障農民脫貧不返貧。

2018年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劉永好董事長首次提出“綠領”概念,認為新農人應該像金領、白領、藍領一樣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劉永好董事長宣布正式實施“十萬綠領新農人培訓計劃”,開展公益技術農民培訓。

截至2023年,“綠領”項目在全國成立9大基地,線下培訓超8.4萬人,線上培訓1369萬人次,形成“5+N”的特色培訓體系,即:一套標準流程、兩版專業教材、三類精品課程、四個支持機構、五種師資來源,以及N個特色示范培訓基地。

隨著我國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新型農業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在此背景下,“綠領”項目升級,提出了以提升鄉村基層治理者思維觀念和產業發展能力等綜合水平為目標的鄉村振興“村長班”。

2021年,新希望集團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發起首屆鄉村振興“村長班”,來自四川、江蘇、河南等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54名村長在北京大學開展了多樣化脫產學習,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和社會效應。

目前,鄉村振興“村長班”已成為企業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途徑,取得良好社會效應和多方認可。三年來,鄉村振興“村長班”已培養近300名村干部,來自政、產、學、研近30位鄉村振興及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優秀鄉建者進行授課分享,共計開展22場講學與課堂對話、8場明星村經驗分享、6場鄉村振興專題研討、3場小組作業與行動計劃、12場實地考察及調研。

提出“節糧專項行動” 新希望用行動助力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新希望響應國家號召,結合自身主業在確保糧食安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

2022年初,新希望提出“節糧專項行動”,爭取每年提升1%的飼料使用綜合效率,即每年節約1%的糧食用量。新希望通過育種、飼料配方、科學養殖三個方面每年降低1%的用糧消耗,即可節省約30萬噸糧食和70萬畝良田的地力,5年累計可節糧150萬噸,相當于超過300萬畝良田地力。

2023年全年,新希望節糧138萬噸,其中豆粕11萬噸,玉米101萬噸,其他雜糧26萬噸。節糧行動獲得7個國家級科技項目支持,育種、飼料、養殖管理三環節全覆蓋,獲批農業農村部“飼料及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和“豬禽數智化育種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

在育種方面,新希望通過基因育種和數字科技等手段,打造高效優質的“豬芯片”“鴨芯片”,從種源這個頂層設計推動節糧減損。新希望通過自主研發的豬只育種軟件“秀杰和普”高效識別飼料轉化率最優的種豬,從而選育出“生得多、吃的少、長得快、肉質好”的節糧型新品系。新希望培育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新鴨”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效率高等特點,較引進品種料重比低0.01,成活率高0.33%,全面推廣后年可節約飼料12.3萬噸。

在飼料方面,新希望分析了791種飼料原料樣品,建立了217個配方預測模型。在飼料配方成本上,新希望借助鴻曈數字化系統等全面優化配方成本,僅2023年上半年就幫助國內飼料配方成本取得了每噸可優化18元的佳績。在降低豆粕和玉米使用的規模和技術上,都做到了行業領先。在2019年至2022年間,新希望六和飼料豆粕使用量降低至9.2%,低于15.3%的行業平均水平。2023年肉鴨料豆粕使用比例降低至1.2%,基本實現無豆粕日糧。

在養殖管理方面,新希望正在落地“數字燈塔豬場”項目,提升豬場精準化管理水平,推動設備在線、業務在線、運營在線。新希望還通過和合伙人公司共同研發豬場糞溝清洗機器人、免疫注射機器人、便攜式育肥豬估重系統等,致力于實現無人或少人化的豬場管理,以智能化和數字化助力生產的現代化養殖模式。

未來,新希望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以投資帶動鄉村地區發展,以幫扶解農戶和涉農小微企業的燃眉之急。同時,將“村長班”持續辦下去,不斷學習,進行自我完善、進化,探索具有可持續性與可復制性的鄉村振興人才培訓樣板。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好的鄉村發展樣本,通過社會各界的力量一起打造特色案例,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提供可供參考的實踐經驗,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

新希望愿在鄉村振興新時期繼續踐行企業擔當,打造更開放的平臺,引入社會各界力量,共同為鄉村振興大業添磚加瓦。

責編 魏官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鄉村 新希望 養殖業 四川省 豬肉 養雞 預制菜 鄉村振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