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2 22:45:56
每經記者 孔澤思 王晶 每經編輯 董興生
3月底的深圳,天氣炎熱沉悶,雷雨云團不斷迫近,天邊添上了幾度灰。塘橋東路上車輛行人寥寥,一陣風吹來,路旁樹上掉落的枯葉發出陣陣聲響。路的一側,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的廠房安靜矗立,不復數年前的風光。
作為曾經備受追捧的獨角獸,柔宇科技估值一度超過500億元,先后完成多輪融資。但資本多次加持后,柔性屏產品卻始終難以大規模落地,幾年間,公司深陷員工討薪、訂單匱乏漩渦,直至慢慢傾倒。
3月29日,柔宇科技和兩家子公司各新增一起破產審查案,公司再次引發關注。4月1日下午,近4個月未更新的柔宇科技公眾號發布了一則聲明稱:“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序,目前企業仍在運營中;近期傳聞源自公司離職員工個人,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破產審查申請。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公司將基于客觀事實,依法依規積極穩妥處理好相關事宜。”
柔宇科技的廠區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東北部,日前,每經記者實探發現,該廠房安靜矗立,不復數年前的風光 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公司深圳龍崗廠區冷清
深圳市龍崗區東北部工廠林立,最顯眼的莫過于柔宇科技。廠區西側十多層的橢圓形主樓,契合了公司主打的柔性屏產品,和周邊低矮的方格建筑相比很是顯眼。
3月30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柔宇科技廠區門口。在現場的一個多小時,公司大門始終緊閉,沒有人員和車輛進出。約10萬平方米的制造基地顯得異常安靜,附近工廠則傳出機器轟鳴聲。
柔宇科技廠區三面有門,北側完全封閉,沒有人員值守;南側大門旁寫著“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記者在柔宇科技廠區門口只看到了3個人,他們是各個門崗的保安,其中一位透露,近期很多人辦理離職,廠區最近數月幾乎沒有生產。但記者未能從其他渠道印證這一說法。
以前,柔宇科技員工常去南門附近的小吃攤,這讓攤主有機會了解工廠的信息。這位攤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欠了幾個月工資,干活的人走了很多,廠里估計只剩一兩百人。“我到這里一年多,來的時候就已經這樣了。”而據媒體報道,柔宇科技鼎盛時期約有1800名員工。
“他們生產手機柔性屏,聽說公司老板很厲害,就是營銷……”小吃攤旁,坐在路邊的某工廠招聘人員一擺手,接上一句話,“已經不行啦。”
“天才少年”風口創業
出生于1983年的劉自鴻,從小被人稱為“天才少年”。2006年,從清華大學畢業的他,前往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斯坦福校園,劉自鴻意識到顯示技術領域巨大的發展潛力:當顯示屏幕越來越大、越清晰,便捷性就有所犧牲,如果屏幕能像紙一樣薄,甚至可以卷起來攜帶,就將解決這個矛盾。這一想法幫他找到了博士研究方向,也為后來的創業之路奠定了基礎。
2012年,不到30歲的劉自鴻決定歸國創業,與兩名斯坦福校友共同創立了柔宇科技。兩年后,柔宇科技發布了厚度只有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可折疊柔性顯示屏,在當時可謂是顛覆式的創新。
成立不到三年,柔宇科技就完成了近11億元的C輪融資,進入全球獨角獸公司俱樂部。2015年,公司啟動了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項目。
2018年6月,這條總投資約110億元的“全球首條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正式投產,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這一年,正是折疊屏風起前夕,柔宇科技搶在各大手機廠商之前,發布了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自信地喊出了“定義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十年”。
一時間,創業青年劉自鴻風光無限,他被評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在展會上與多國政要暢談數字化未來;2018年,《財富》雜志將其列入“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同年入選的還有美團王興、大疆汪滔等。只不過,后來,這些商界精英走上了不同的路。
“造血”能力不足顯現
常言四十不惑,但劉自鴻的40歲,恐怕正是難熬的時候。
在資金鏈問題出現之前,柔宇科技也是受資本寵愛的“小甜甜”。自2012年公司成立以來,柔宇科技一共完成了13輪融資。
2020年的最后一天,柔宇科技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IPO申請,擬募資144.34億元,整體估值577億元。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上市申請。彼時,柔宇科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基于公司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的“三類股東”等適格性的情況尚待進一步論證,決定暫緩此次科創板上市申請。此后,柔宇科技再未提交IPO申請。
正是這份招股書,暴露了困擾柔宇科技的盈利問題。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營收只有5.17億元,累計虧損卻達到31.95億元。另據柔宇科技招股書,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產量僅為7748片、31.4萬片、4.86萬片;對應的銷量分別為2099片、5.27萬片及2.21萬片。
這令外界開始質疑柔宇科技柔性屏技術的獨創性、量產能力以及獲客能力等。下游終端廠商華為、三星、小米等均未與柔宇達成合作,公開承認合作的只有中興,但后續動作并未披露。除手機外,柔宇科技還試圖將柔性屏應用于消費、體育賽事、會議等B端行業客戶中,但效果也不太明顯。多年來,柔宇科技一直未能找到真正的市場需求,也沒能等到柔性屏需求的大爆發。
據悉,柔性屏幕主要有兩種技術路線,一是京東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多晶硅(LTPS)技術,市面上主要的折疊屏手機等產品幾乎都由這些公司供應;另一種則是柔宇科技自主研發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
劉自鴻曾介紹,上述兩種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ULT-NSSP技術比LTPS在量產能力上更優秀,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材料體系和不同制程工藝,整體生產流程大為簡化,設備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產品彎折可靠性極強。相比而言,LTPS技術需要的溫度比較高,工藝也比較復雜,導致全柔性屏可折疊屏幕的良率和彎折可靠性非常低,而且之前基本上只能做曲面,可折疊的次數很有限。”
對于柔宇科技的技術路徑,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姝威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如果柔宇倒了,相關損失是多年都恢復不了的。“柔宇科技主導的ULTNSSP技術路線可以使我國在全柔性顯示產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擺脫依賴國外主導技術路線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劉姝威自2020年起任柔宇科技獨立董事。
柔宇科技如何自救?
由于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柔宇科技兩年前就爆發了欠薪問題。
2022年4月,當時還在柔宇科技任職的員工告訴記者,欠薪數月導致柔宇科技大批員工離職。“2022年開年以來,柔宇科技OA系統里的員工人數不斷減少,已從1800人下降到700人左右。”2023年底,深圳龍崗柔宇科技顯示基地更是聚集了一批討薪的員工,“還欠我錢(工資)呢,而且不少。”當時一位被欠薪的柔宇員工對記者說,他已不抱希望。
企查查顯示,近日,柔宇科技新增1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超1.49億元。柔宇科技現存23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30億元。
對于柔宇科技的困境,劉姝威曾在文章中歸結為兩點原因:第一,由于柔性屏產線2018年投產,部分應用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近一兩年才完成,公司還沒來得及開拓市場;其次,三位創始人對開拓市場、創造現金流、保障公司運營缺乏經驗。
柔宇科技官網上,還記錄著劉自鴻的豪言:“公司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柔性顯示技術和全柔性傳感技術……相信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在未來將會成為人機交互應用的主流,并開啟新一代人機交互界面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應用市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截至目前,不僅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幕并未出現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機廠商的產品中,其自有品牌在公開渠道難覓蹤影,而劉自鴻本人也被限制高消費。
記者注意到,柔宇科技官網還寫著:來自國際權威機構的最新市場研究報告預計,到2027年,全球印刷和柔性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3300億美金,柔性顯示屏將成為主要的細分市場。
只是,柔宇科技還能等到那一天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